郭立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學科在小學、中學教育中已廣泛展開,并在高職、大學教育中進行專業化學習。在高職教育當中,與計算機緊密相關的專業有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專業、數字媒體專業、軟件技術專業、平面設計與制作專業、數控專業等,涉及的計算機知識更是不勝枚舉。這些計算機知識普遍存在理論性高、操作性強、范圍廣、零碎知識多的特點,部分知識還涉及網絡架構、編程設計等內容,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有時難以掌握。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適當引入微課,能夠優化教學過程,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與實際成效。本文以自身講授的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分析了微課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微課;高職;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應用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在高職院校的平面設計與制作專業中是長設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對真實網站的分析和解讀,讓學生體驗網頁制作的設計思路與制作流程;通過案例的實現,讓學生學會使用網頁制作工具完成網頁制作任務;在完成項目與工作任務過程中實現知識的重組與構建。在常規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般先講授網頁設計的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然后再引入案例教學,一邊演示一邊教學,在案例的演示中滲透相關知識點。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水平,在學生制作大型案例時既要有一定的編寫代碼能力,還要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如何學懂這門課,學好這門課,微課的引入,能夠生動地講解一些知識點,將教學內容情景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微課本是一種教學手段,它運用信息技術將一些課例片段錄制成課堂教學視頻,情景化的展示教學內容,很受學生歡迎。
一、明確內容
在高職院校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明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否有“碎片化”的知識點,是否適合微課講解。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還需要明確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比如進度與掌握情況等,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選取或制作相應的微課,從而充分發揮出微課所具備的作用,吸引學生的焦點與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合理控制具體時間,如若視頻時間比較長,便會與教學原則相背離,很難保障教學活動的正常展開。
二、教學應用
微課能夠被運用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實際教學的多個環節當中。比如教師在實際教學“用表格布局頁面”過程當中,需要讓學生在布局頁面的時候掌握屬性設置、嵌套等方法,并且經過不斷練習,可以使用多個表格制作出不同排版、不同風格的頁面。在“表格的屬性設置”“單元格屬性設置”知識點上,可以用微課形象的講解。在用表格進行布局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創設一個真實情景,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當中應用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將自己學習與掌握的知識運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
同時,微課還可以應用在預習以及復習環節。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有趣的微課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如若學生對某些地方依然存有疑問,教師可以把微課內容拷貝給學生,進而突破空間與時間等方面存有的制約,運用課余時間進行再學習,進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學習內容。
除此之外,微課還可以運用在教學總結環節。讓學生也參與到微課制作中,把自己設計的網頁作品用小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讓其對作品進行仔細闡釋,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探討活動當中,將其優勢與劣勢分析出來,把制作作品時碰到的問題進行討論,把制作作品時的心得進行分享,形成一個人人參與的、互相促進的學習氛圍。
三、視頻制作
微課使用短視頻的方式進行體現,然而,教師在實際設置微課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接收程度。在平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和學生之間加強互動與交流,建設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把對微課的具體見解與觀點表達出來,這樣教師才能掌握微課的添加程度。比如在“編寫代碼”的講解中,學生反應微課教學過程較快,找不到具體的編寫代碼位置,記不住具體數據等問題,那么在這部分知識講授中就不適合應用微課,采用傳統的教師直接講授方法,反而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講授“使用行為實現網頁特效”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反映觀看微課講授實現方法映像較為深刻,用微課展示特效使他們直觀的感受到動態效果,大家都“學懂了”,而且具體操作也“不難”,那么引入微課就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在現代化社會中,我國高職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育手段,將微課適當運用其中,從而豐富教學內容,保證教育質量,提高教育成效。微課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運用,主要是根據課程實際特征展開的,將微課所具備的作用全面發揮出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與能力,這對學生將來的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逯杉楠.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1):226-227.
[2] 張宏升,章明珠.《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與研究[J].電子制作,2017(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