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瑜 楊勝花
【摘 要】本文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金融業發展的機遇,認為“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金融業發展需要大量基礎型、復合型、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能力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提出跟緊“一帶一路”建設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金融實驗平臺和實踐平臺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改革教學方式和模式培養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應用型人才等對策,促進廣西高校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
【關鍵詞】“一帶一路” 廣西高校? 金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C-0126-03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廣西建設面向東盟國家的金融開放門戶的成果得到國家的肯定,2018年12月國家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廣西的金融業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金融環境的日新月異和快速發展的形勢,廣西未來幾年迫切需要大批投身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本文就廣西的未來金融人才需求情況,探討培養適應“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對策。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金融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3年,國家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廣西位于特殊的區域優勢,積極響應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倡議,近5年來取得快速的發展。
5年來,廣西緊抓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不斷推出新的發展策略,得到快速的發展。2012年廣西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3090.04億元,到2017年增長到20396.25億元。廣西擴大對外交流,對外貿易也發展迅速,2012年對外進出口總額為294.7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154.68億美元,進口總額為140.05億美元。到2017年對外進出口總額增長到572.10億美元,出口總額為274.56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97.54億美元。
廣西響應國家對“一帶一路”構想實施的金融先試先行政策,建設面向東盟國家的金融開放門戶,通過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擴大金融與東盟國家的雙向開放、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等方式,創新開展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試點,建立中國—東盟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推出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跨境人民幣貸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建設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銀行間交易平臺,逐步建成面向東盟國家的區域性人民幣跨境結算、跨境貨幣交易調運、跨境投融資等區域性金融中心。同時,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和金融風險防控機制進一步得到完善。廣西沿邊金融改革取得階段性的豐碩成果,并通過了國家驗收。
2018年12月,人民銀行、商務部、銀保會、證監會等13部委聯合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充分肯定了廣西是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是廣西沿邊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推動廣西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隨著《總體方案》的提出,廣西的金融業勢必將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在業務規模和服務品質上將向更高的臺階邁進。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應用型金融人才需求情況分析
基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廣西的經濟快速發展壯大,這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各基礎建設項目、企業擴大對東盟投資與貿易中的投融資決策和參與金融市場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市場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而隨著《總體方案》的提出,未來幾年,廣西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規模將不斷地擴大,將需求大量的金融人才。同時,隨著工商企業對東盟投資和貿易的擴張,目前社會也迫切需要懂金融知識、具備金融技能的金融人才,高素質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需求較大。
(一)廣西金融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廣西金融事業的快發展,以及《總體方案》的提出,為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發展空間。
隨著經濟的發展,廣西金融業積極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注重經濟金融兩者和諧穩定發展。廣西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經濟發展活力、金融生態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不斷改善的經濟條件與金融生態環境為廣西金融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近年來,廣西不斷改善金融環境,不斷地深化沿邊金融改革,吸引各類金融機構集聚投入廣西的經濟發展中,產生了大量的金融人才需求。到2017年末,廣西全區共有各類金融機構180多家,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6228家,從業人員89539人。2018年,廣西銀行機構網點數已達到6300家,保險機構和中介機構2500多家。近兩年對于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應用型金融人才需求數量在2萬人左右,經濟在快速發展,但實際的供給只有1萬人左右,這反映了廣西的金融人才供給明顯跟不上廣西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
(二)廣西金融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基礎應用型金融人才
《總體方案》提出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的9大方面27項專項任務,其中提出要擴大廣西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包括廣西境內銀行分行拓展東盟金融業務,走出國門進入東盟市場,支持全國性銀行、保險、證券、資產管理等金融機構在廣西建設分支機構,或組建面向東盟的中后臺運營基地。支持廣西發展融資租賃、跨境征信服務、投融資咨詢等與涉外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各金融機構入駐廣西,產生了大量的基礎應用型金融人才需求。每個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的設立,都需要相應的基礎應用型金融人才。商業銀行方面需要業務操作人才,需要進行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的人才,需要營銷服務的人才,需要精于財務分析、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的人才等。證券行業方面需要營業專柜人才、營銷服務人才、會計部門人才等。保險行業方面需要營銷服務人才、核保與理賠業務人才等。一些大型企業財務部或投資融資部門需要了解經濟和金融運行狀況、制定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投融資策略和目標的金融人才。
(三)廣西金融業的發展需要具有復合型的應用型金融人才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中國—東盟自貿區對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多元知識結構的復合型金融人才需求越來越大。這類人才除了精通本專業的知識外,還要具備其他系統的專業知識。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廣西外貿業務、物流業和航運業、跨境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在快速成長,需要更多既有外語、計算機、國際貿易、物流和航運、法律等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又有一定金融服務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金融機構人才在提供金融服務和處置各項業務過程中,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金融理論知識,還需要懂物流服務、國際航運服務、大數據管理、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子商務等。
(四)廣西金融業的發展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金融人才
各大銀行正在創新金融產品,開展出口貿易融資和風險管理、海外項目融資等,幫助企業解決境外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對沖貨幣錯配風險等問題。創新發展人民幣海外投資基金和并購基金,探索金融機構和企業到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銀團貸款、PPP項目貸款、資產及證券化等多種金融服務方式,解決企業境外融資困難問題。
各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業務,需要相應的創新型金融人才去開展并拓展這些創新業務。這些創新型金融人才要具有投資貸款、本外幣貸款、出口信貸等涉外信貸創新品種的相關知識結構。這樣的金融人才需要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
(五)廣西金融業的發展需要具有國際能力的應用型金融人才
面對中國—東盟區域的發展融合趨勢,要求金融人才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即要具備國際觀念、國際知識結構和國際業務交流能力等,通曉國際經濟慣例,例如國際經濟法、國際金融組織相關規則、國際慣例、東盟國家各國的金融法律等。交流方面除了懂得使用英語交流,還要會用東盟國家的語言進行交流。這樣的金融人才才能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適應廣西面向東盟的開放金融門戶的需要。
三、“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廣西高校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建議
“一帶一路”建設給廣西帶來了新的機遇,高校應致力于培養一批與“一帶一路”建設需求相適應的金融人才。廣西高校必須立足于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加大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出高素質的現代金融人才,緩解“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人才結構矛盾,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
從短期看,應用型金融人才必須符合企業的人才要求,需要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能夠快速適應實際的金融工作。從長期發展來看,應用型金融人才必須具有較完備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以及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要具有國際視野。
(一)跟緊“一帶一路”建設優化課程體系
金融專業的理論課程體系,主要由普通教育課程、基礎教育課程、專業核心必修課程、實務性選修課程構成,普通教育課程主要是哲學思想政治課,主要培養學生科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溝通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等。基礎教育課包括數學、英語、經濟學、管理學等基礎理論,為后面的專業課打下扎實的基礎。專業核心課程主要讓學生掌握金融理論基礎和知識。實務性課程可分銀行、保險、證券三大方向,培養學生不同方向的業務能力、管理能力、金融服務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等。設立復合型金融專業,即跨學科、多維度、跨領域的交叉融合的金融專業,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金融專業知識與物流產業鏈、與國際貿易的對接,適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應用型、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
同時,可根據“一帶一路”建設對金融行業的業務和人才的需求情況,開設相關課程,為廣西“一帶一路”建設儲備人才。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廣西區內必將催生大量的金融創新業務,例如跨境結算業務、離岸金融業務、農產品期貨、跨境電子商務等。可據此增設跨境人民幣結算、農產品貿易、海上保險等課程,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語言能力,而且此類課程可以設置雙語教學。
此外,還可以根據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實際情況,開設一些具有特色的專業選修課,例如國際經濟法、中國(廣西)—東盟商務環境、中國(廣西)—東盟金融等專業選修課。同時,加強金融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讓學生跨專業選修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專業的課程。比如,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國際貿易及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從而拓展學生感興趣的相關專業知識的儲備。
(二)構建金融實驗平臺和實踐平臺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
在廣西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中,面向東盟的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商品或貨幣風險規避管理在快速地發展,因此,順應市場對應用型、綜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金融專業應加強實踐教學,需要更注重構建培養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金融人才的教學目標體系,使學生能夠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主要通過實驗平臺和社會實踐兩種方式培養。
1.加強金融實驗平臺建設。構建面向市場的金融實驗平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直觀、綜合地了解知識結構。創建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實驗環境,通過實驗平臺的真實操作,讓學生體會“真實”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并在實驗中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驗中積累經驗,為以后的工作積累一定的真實經驗。例如,在學習證券投資學的過程中,結合證券投資模擬交易實驗,通過模擬交易了解真實的證券市場機制、證券市場的影響因素,驗證各種證券投資策略的運行情況等。如此能夠使學生積極、深入地了解理論知識,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充分體會股票市場的風險。
構建金融實驗平臺,可以結合相關課程進行,針對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期貨與期權等專業課,配置股票模擬投資實驗、外匯交易模擬實驗、期貨和期權模擬交易實驗等。在模擬交易實驗中,學生作為投資者參與操作,在交易的過程中去了解相關的規則,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去了解金融市場結構、交易機制、交易程序、交易品種的特點等。這樣“真槍實彈”的練習,可以讓學生鞏固知識,擴展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并鍛煉他們的投資技巧等。
2.建設多元性和多層次的實踐基地。金融實踐方面,安排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的環節。社會實習方面,學校盡量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積極開展與校外金融機構多層次的合作,甚至可以和金融機構共同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例如,大二、大三階段,可以安排學生到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實地考察,了解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工作環境,以及各類金融業務流程和操作內容等。大三階段,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進入金融機構實踐,進一步了解金融機構崗位的要求,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知識體系有充分的認識,更貼近地了解金融環境,在最后階段的專業課學習中更具目標性和針對性學習,以便更能適應企業的需求。大四階段,到企業進行實習。
要實行多層次、多元化的實踐,需要學校積極努力和金融企業聯系建設實踐基地與平臺。學校應和本地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取得聯系,建立不同層次的相互合作關系,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在這一階段學生到對口的金融機構實習,并通過金融機構的考核,畢業后轉為正式工,這將是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的共贏。這樣能夠培養出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人才。
(三)改革教學方式和模式培養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應用型人才
教師在金融專業教學方式上,可結合現實熱點問題和知識,通過典型的案例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案例學習中將金融理論和實踐相聯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培養能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一帶一路”金融環境的金融人才。
總之,廣西高校應當根據“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人才需求缺口,及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廣西快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周偉.應用創新型金融人才培養的課程實驗教學標準探索與實踐[J].金融教育研究,2012(9)
[2]王明惠.福建自貿區視域下閩臺高校聯合培養金融人才研究[J].教育評論,2017(10)
[3]許傳華.“校政行企”協同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7(5)
[4]史寧,王雪超.“龍江絲路帶”背景下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8(9)
[5]《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經國務院同意正式印發[EB/OL].(2018-12-29)[2019-03-01].http://www.gxzf.gov.cn/sytt/20181229-729308.shtml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培養外貿物流人才‘一專多能的研究與實踐”(2017JGB524);2017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新時期廣西高校金融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研究”(2017B113);2018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鉆石理論分析廣西推進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問題”(2018KY884)
【作者簡介】徐 瑜,女,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助教,研究生學歷;楊勝花,女,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講師,研究生學歷。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