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梅 詹原



【摘 要】本文闡述運用“互聯網+”的手段解決酒店管理專業校企雙主體實踐教學中存在的“時空差”問題,提出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雙主體一平臺”的校內雙主體實施模塊、“雙主體三環節多平臺”的校外雙主體實施模塊,以及多元化、多渠道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形成校企雙主體模塊化實踐教學模式,以提高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 ”? 酒店管理專業? ?校企雙主體? ?模塊化?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C-0185-03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以及各種移動支付手段和移動互聯終端的興起,基于“互聯網+”的O2O閉環逐漸形成,而酒店業憑借商旅消費的特殊性成為O2O閉環中少數無法被取代的線上、線下連接點之一,為賓客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梢灶A見,“互聯網+”的發展必將推動酒店業的革命性跨越發展,而現在面臨的現實問題是,酒店業的市場需求和為其提供人才供給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缺乏及時、高效的溝通機制,雖然高??梢酝ㄟ^實踐認知、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方式盡量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訂單式”培養模式提供酒店業需求人才,但這一過程存在一個“時空差”問題,酒店業需求的變化與高校匹配型人才的供給存在一個時間差距,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匹配型人才供給需在市場需求反饋較長的一段時間后才可有效供給。因此,酒店對匹配型人才的需求與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供給的滯后性成為“互聯網+”大背景下酒店行業和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立足酒店業的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吸收國內外關于酒店管理專業雙向育人模式的研究基礎上,構建“兩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運用“互聯網+”的手段,解決校企雙主體實踐教學中存在的“時空差”問題,形成校企雙主體實踐教學方面的“雙實施”“雙評價”標準,提高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一、基于酒店崗位能力構建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模塊化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為的教學模式,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選擇,模塊化教學確立了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我們通過梳理酒店前廳部、客房部、餐飲部等主要部門所需的崗位實踐能力,分析培養這些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要點,然后根據這些知識和技能要點的習得途徑,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分為兩大模塊:校內雙主體實施模塊、校外雙主體實施模塊。
(一)校內雙主體實施模塊。它是指培養學生酒店崗位實踐能力所需要的部分知識和技能要點,以學校的教學環境和設備設施為載體,校企共同實施的教學任務。這部分知識和技能要點,學生在校內學習已經掌握,一般到酒店后無須再做培訓。或者在校學習有所接觸和了解,需要在酒店工作中融會貫通。
(二)校外雙主體實施模塊。它是指培養學生酒店崗位實踐能力的部分知識和技能要點,由于受校內軟硬件教學條件的限制無法實施,或者是酒店特有的工作要點,由校企依托酒店經營場所共同實施的教學任務。這部分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在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時,學生參與酒店經營活動,完善和提升崗位實踐能力。
表1以餐飲服務與管理實踐教學為例,列出每個模塊對應的酒店餐飲部崗位實踐能力的知識和技能要點。
基于酒店崗位實踐能力構建的兩模塊實踐教學,明確了培養學生崗位實踐能力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要點的實施途徑,清晰校企實踐教學活動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校內雙主體實施模塊,學校承擔實踐教學實施、管理、監督和評價;酒店承擔實踐教學實施、評價。校外雙主體實施模塊,學校承擔實踐教學實施、監控和評價;酒店承擔實踐教學實施、管理和評價。
二、依托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校企雙主體模塊化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
校企雙主體實踐教學模式是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校和行業企業的雙主體地位,學校教師和企業骨干在學校和企業共建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共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雙主體一平臺”的校內雙主體實施模塊。企業教師(酒店部門的管理者、業務骨干)參與校內的實踐教學,通常是采取企業教師到校內授課的形式。但是,企業教師要兼顧企業經營活動和校內教學活動,如果時間和空間不具靈活性,企業教師往往會由于時空的制約,很難深度參與校內教學活動?,F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呈現手段豐富的獨特優勢,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的教學平臺,如學校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或藍墨云班等,有助于企業教師突破“時空差”的制約,使企業教師授課時間和空間更靈活,激發企業教師深度參與學校實踐教學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將企業教師引入到校內,實現校內雙主體實施的實踐教學。
校內雙主體實施模塊,要求企業教師和校內教師必須在教學實施開展前進行有效的溝通,明確各自的教學任務。以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餐飲服務與管理實踐教學為例,企業教師根據校內雙主體實施模塊中分解的崗位實踐能力知識和技能要點,通過微視頻,如備餐柜準備操作、餐具擦拭操作等;圖片,如中、西餐宴會主題設計、茶歇臺設計等;接待方案,如婚宴、VIP接待等;以及工作的典型案例,運用校內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指導學生學習。校內教師以實訓室為載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如托盤操作、鋪臺布、擺餐具等,并指導學生將線上線下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
如圖1所示,企業教師、校內教師和網絡教學平臺構成線上、線下實踐教學實施、反饋和評價“雙主體一平臺”的校內雙主體實踐教學模式。
(二)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雙主體三環節多平臺”的校外雙主體實施模塊。校外雙主體實施模塊,學生的學習環境由學校轉為酒店,學習即工作,學生因此也具備雙重身份,既是學生也是員工。學習和工作關系的處理,是本模塊教學實施中校企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首先,學校是學生的有力后盾,學生工作的困惑、人際關系處理、安全問題需要學校的指導和監控,但是,受時間和空間,即“時空差”的制約,學校對學生信息獲取和監控方面存在滯后性和困難。其次,學生參與酒店經營活動,校內獲取的知識和技能與酒店實際崗位工作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時間融會貫通。同時,酒店自身特有的工作要點,需要在工作過程中由酒店培訓和指導才能習得。再次,學生的思想動態、工作困惑、人際關系處理、安全等問題,也需要酒店的關注和管理,特別是實習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更需要酒店的助力。鑒于此,我們構建校內指導老師、實習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雙主體三環節的教學實施力量,并借助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如網絡平臺、QQ和微信等,解決“時空差”問題,提高酒店人才培養質量,避免出現實習生即“廉價勞動力”的現象。
圖2? 雙主體三環節多平臺的校外雙主體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施
以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為例,校內指導老師運用學校網絡教學綜合平臺、QQ和微信進行實習前動員教育、實習中的監控、實習后的評價。實習前,老師將實習指導書、視頻(已畢業就職于酒店的優秀學生和合作酒店部門管理者對實習的經驗分享和見解)上傳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學習,做好實習前的思想準備。實習中,要求學生在教學平臺提交周志和簽到,了解學生的動態,監控學生的安全。并結合QQ、微信等交流工具,與學生及時高效的溝通。實習后,評定學生提交到教學平臺的實習總結和實習鑒定表,并給出實習成績。酒店實習部門,負責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指導,與學校合作的義烏幸福湖國際會議中心酒店,學生到酒店進行崗前培訓后,為每位學生安排一位師傅,舉行“拜師”儀式,“徒弟”給“師傅”敬茶,通過增強老員工和實習生的關系進而提高老帶新的培訓質量。部門管理者與學生通過學校網絡教學平臺的答疑討論區交流答疑,提高學生對酒店的認可度。與學校合作的皇冠假日酒店和君悅酒店有員工學習賬號,學生可以登錄集團內部網絡平臺學習,拓展和提升綜合能力。酒店人力資源部門是與學生最先接觸,并建立感情和信任的部門,因此,校內實習雙選會結束后,就通過QQ、微信與學生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做好實習的準備。實習中,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溝通交流,并與校內指導老師一起閱讀學生的周志,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實習結束,與實習部門對學生實習情況鑒定,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評定實習成績,評選酒店優秀實習生。
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校內指導教師、實習部門、人力資源部門三環節搭建溝通、監控、管理和培養平臺,構建了“雙主體三環節多平臺”的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實現校企深度融合,過程共管、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合作機制。
(三)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多元化、多渠道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引入企業標準,校企共同制訂出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具體考核標準,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由于實踐教學環節較多,因此考核評價應該多樣化、多元化。校企雙主體在參照酒店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情,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指導書和實踐教學考核標準,將行業標準納入實踐教學考核中,共同考核,使學生的技能與酒店崗位技能接軌。
1.校內實踐教學模塊。實訓技能操作、教學平臺在線學習情況(在線學習時長、教學材料學習情況、討論區發文次數、向老師提問次數、在線簽到情況等)、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作為校內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依據。
2.校外實踐教學模塊。校企從教學平臺學習情況(完成周志、討論區發文、簽到等)、崗位工作表現情況、綜合表現情況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校內指導教師負責考核學生教學平臺學習情況,酒店(部門師傅或部門領導)負責考核學生崗位工作表現情況,人力資源部門考核學生綜合表現情況。
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校企共同實施多元化、多渠道的校內外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避免評價時的主觀認知、感情因素的影響,能夠更加準確、客觀、全面地對實踐教學成果進行評價,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
構建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實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利于學生明確工作崗位實踐能力習得途徑,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而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校企深度融合實施模塊化實踐教學模式搭建了平臺,使校企在實踐教學實施、實踐教學資源共享、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建設等方面的溝通更及時、更高效,學生知識和技能與酒店崗位實踐能力更能有效銜接,縮短了酒店業需求的變化與高校匹配型人才供給的時間差距,有效緩解了酒店和高校之間人才供給側結構性矛盾。
【參考文獻】
[1]林麗娟,錢耀軍.模塊化課程改革背景下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8)
[2]楊潔.客房部實習生:從生手到熟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1
[3]余麗瓊,羅永華.市場營銷專業校企“雙主體”協同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為例[J].南方論壇,2017(11)
[4]吳楠,韓楓.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7(12)
[5]顧澤慧,張靜秋.校企雙主體辦學背景下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辦學與管理,2017(11)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校企雙主體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GXGZJG2018A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黎 梅(1982— ),女,廣西賓陽人,碩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講師,研究方向:旅游、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詹 原(1965— ),女,云南會澤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教學。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