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合
在人體中有一些“三角區”,是臟器、血管、神經的集合地,與人的性命息息相關,不可不防!
一、面部危險“三角區”
該“三角區”通常指的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通俗地說是從鼻根到兩口角,這個區域是公認的危險區域。人的靜脈里面有一個特殊的結構——靜脈瓣,而在面部危險“三角區”,靜脈沒有靜脈瓣,血液可向心臟及大腦兩處分別形成雙向回流。這個“三角區”內有感染時,易在面部的靜脈血管內形成血栓,影響正常靜脈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靜脈,經眶上而通向顱內蝶鞍兩側的海綿竇,將面部炎癥傳播到顱內,產生海綿竇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的嚴重并發癥。
二、頸部“三角區”
頸部“三角區”是指頸后枕骨以下包括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這個區域兩側有很多的血管神經通過,正中是頸椎。頸椎由椎體構成,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可以向各個方向運動,頸椎呈向前彎曲的狀態,所以能增加彈性,走路時對于腦部的震動會減少。但是如果長期坐姿不良或者睡覺喜歡枕比較硬、比較高的枕頭,會使頸部肌肉酸痛甚至使頸椎的生理彎曲消失,頸椎變直,壓迫周圍的血管神經,從而導致一些頸椎病的輕微癥狀,如頭痛、頭暈、惡心等。
建議睡覺不要使用過高的枕頭,不要半躺在床上玩手機、看電視,平時玩電腦、看書時,都要使用正確的坐姿。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這個區域喜熱不喜寒,平時不要受涼,運動后及時擦干此處的汗水。如果出現酸痛,不要隨便捏、按,最好的方法是熱敷或熱水浴,平時經常活動頸部。
三、肩部“三角區”
這里所說的“肩三角”并不是網上流傳說的三角肌,而是肩袖位置。很多人一到五十歲就肩膀疼,這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說的“五十肩”,它也可能發生于40歲、60歲,但毋庸置疑的是,女性的發病率要高于男性。
肩袖是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這4塊肌腱共同組成的。肩袖的功能是協助三角肌外展肩關節的作用,它就像是一匹馬的韁繩,制約著馬匹不要跑得太快。但是,我們平時做鍛煉是練不到肩袖這個部位的。又由于肩袖總是得不到活動,于是就出現了肩關節疼痛、活動不便、怕冷等癥狀。
推薦的做法是,站起來,拿一本書夾在腋下,保證書不掉下來,然后胳膊肘屈成九十度,往外打開,做開門動作,另一只手給一個阻力。最好口中默數1234,持續一段時間,如果感到后背酸酸的就是做對了,平時多做這個動作,可加強肩袖的功能,“五十肩”也就不容易得了。
四、生殖“三角區”
女性生殖“三角區”是由陰道出口、尿道出口以及肛門口組成,由于陰道口位置比較特殊,即前面有尿道排尿,后面有直腸排便,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這個區域就容易受到污染。
男性會陰部包括陰莖、尿道外口、包皮、陰囊、腹股溝和肛周,該三角區域受大小便侵擾,易發生病原體感染。特別是包莖和包皮長者,更易在局部藏污納垢。因此,要經常清洗,保持清潔衛生。
五、膀胱“三角區”
膀胱“三角區”是由兩個輸尿管口與尿道口三者連線構成,這個部位是儲存體內殘留尿液的地方,也是身體排毒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膀胱底部是毒素、廢物停留最多的區域。膀胱“三角區”的黏膜只是一層極薄的組織,而黏膜下組織又缺少豐富的血管。因此,血液供應不夠充分,自保能力也比較差,膀胱內病變,如膀胱炎、膀胱結核和腎炎等大半都發生在此。建議大家平時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000~2000毫升,并注意規則性地排空膀胱,避免細菌增生。
六、足底“三角區”
足底“三角區”主要是前腳掌區域,這個區域不僅在走路時承受全身的重量,而且還與全身的多個臟器形成反射。這也是很多中醫按摩的原理所在,通過按摩這些地方,可以間接調理身體,影響內分泌。所以穿高跟鞋、硬底鞋,或者穿鞋頭太擠、不寬松的鞋子,會對前腳掌造成一定的壓迫,走路的姿勢不正確也會導致該區域的疼痛。對于前腳掌的壓迫,輕者可能會引起足底筋膜炎,重者可能對全身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