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從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機制建設、完善發展模式、提升師資力量、構建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探索“互聯網+”模式等方面分析柳州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并論述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發展策略。
【關鍵詞】柳州職業教育? “一帶一路”建設? 國際化發展? 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C-0015-03
“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契機,也為我國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導下,中國職業教育形成了全方位開放的態勢。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如何找準區域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定位,明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及實施策略,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成為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在探討柳州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基礎上,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的實踐為例,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
一、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
柳州職業教育得益于柳州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借力“一帶一路”建設,依托廣西與東盟陸海相鄰的區位優勢,伴隨企業“走出去”,服務區域支柱產業海外發展,致力于培養能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其中主要包括來自東盟國家的高技能人才,穩步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
(一)地方政府支持
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是在地方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不斷推進的。柳州市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國際化發展政策,為柳州市職業院校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推動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
2015年,柳州市政府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通過開展國際化對外服務等七大行動,深入探索職業教育伴隨企業“走出去”的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模式,鼓勵柳州職業教育開展面向東盟國家的教育合作。幾年來,政府大力投入經費,保障國際化項目順利實施,例如2016年柳州市政府就投入國際化專項資金2741萬元,支持軌道交通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項目、中德職業教育機械制造合作項目等五個項目,涵蓋7所院校5個專業集群。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與柳州市政府簽訂共建廣西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協議,鼓勵柳州市率先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化試點城市。這些政策為柳州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推動平臺建設
柳州市已經構建了職業教育國際化交流三大中心,2016年柳州市統籌各方資源,成立了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國際化研究中心、國際化信息中心,搭建了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平臺,解決了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建設問題。
按照規劃,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中心主要負責組織開展職業教育國際交流活動,職業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主要負責組織開展職業教育專題論壇,職業教育國際化信息中心主要是通過建立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化信息專題網站,及時發布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動態,全面展示柳州市國際化職業教育工作成果,提供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數據統計服務,共享優質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三大中心的建設形成了柳州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新格局,對柳州職業教育的國際化進程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三)加強校企合作
柳州職業院校在地方政府、區域優質企業支持下不斷強化與地方支柱產業的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推進國際化校企辦學一體化,著力為企業“走出去”解決人力資源問題,已經形成伴隨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模式。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柳工班”、柳工—柳職院工程機械全球客戶體驗與培訓中心等項目,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與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培養印尼汽車產業國際化人才的項目,柳州鐵道職院已經舉辦多期的泰國軌道交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班項目,為柳州企業及其產品“走出去”提供配套的技術服務,將柳州產品制作及技術服務標準向海外輸出。這些都是校企合作國際化發展的成功案例。
二、柳州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發展路徑
(一)強化頂層設計
《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制定對指導柳州職業教育依托廣西與東盟陸海相鄰的區位優勢,開展面向東盟國家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發揮柳州職業教育的區域優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促進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政府政策方面應盡早出臺柳州職業教育2020年之后的國際化中長期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留學生政府獎學金政策,對開展留學生教育的院校予以資金支持;設計重點項目,根據發展現狀強化對“走出去”的支持;推動區域支柱產業與柳州職業教育建立國際化產教聯盟,支持職業教育伴隨企業、產業“走出去”,不斷提升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影響力。
(二)加強機制建設
柳州職業院校結合具體情況,構建“引進來”“走出去”的合作平臺,開展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海外輸出的模式與機制研究,制定國際化校企聯合招生制度等學院層面管理,已經取得成效。往后,應加強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資源整合,在政府部門支持下,通過召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國際論壇、專項推進會,加強國際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平臺的建設,通過組織區內外各級新聞媒體到柳州職業院校進行宣傳報道等舉措,不斷強化政府與職業院校之間的溝通機制建設。
柳州職業院校構建符合企業國際化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伴隨企業“走出去”的職業教育職前、職中、職后教育培訓合作模式,已經形成可復制的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筆者認為,柳州職業院校應在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建設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伴隨企業國際化發展進程,采取“企業主建,院校主教,合作共贏”的模式,服務在海外扎根的中資企業,企業走到哪里,職業教育就服務到哪里,打造校企合作新載體,推動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
(三)完善發展模式
柳州職業教育伴隨企業“走出去”,已經形成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模式,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導下要不斷完善“伴隨”理念,增強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主動性,強化職業教育向境外輸出的發展模式。
首先,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柳州職業院校通過項目引領,與企業聯合辦學,為產業發展服務,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下一步,柳州職業院校應積極探索將國際職業教育資格標準、行業企業先進標準融入國際化人才培養,推動產教融合的模式,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不斷加強與中外政府、中外企業在文化、語言、技術交流等方面的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等形式的合作,不斷豐富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
其次,強化雙語雙師的師資培養。高質量的國際化師資是職業教育“走出去”的重要保障。國際化師資隊伍應當是雙語雙師的團隊,柳州職業院校應出臺政策,推動國際化師資的培養、選拔、考核等制度建設,切實保證外派教師教學水平提升;同時,應加強與當地教育部門合作,研究境外緊缺師資的數量、質量狀況,吸納沿線國家師資,加強境外師資培養培訓。
最后,完善境外輸出模式。柳州職業院校“引進來”開展多種形式探索,取得良好成績,下一步應致力于“走出去”模式,推動國內職業教育模式和理念向“一帶一路”國家輸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與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在印尼建設印尼—中汽車教育培訓中心、印尼—中汽車教育培訓基地是成功探索,我們應圍繞成功案例加強經驗梳理,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的境外輸出模式,將中國職教標準,包括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學生認證標準、教師分級認證標準等完整的職教標準,并配套編制教材,整體向境外輸出。
(四)提升師資力量
當前柳州職業教育中已經形成國際化師資培養的模式,以解決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柳州職業院校通過“送出”和“引進”結合的方式,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已組織近百人次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走出國門,前往德國、英國進行“雙元制”和“現代學徒制”理論知識學習和交流,初步打造了一支具有國際新觀念、寬視野、高素質、專業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下一步柳州職業院校應積極研究國際化師資構成、企業師資培養、雙語型師資培養及管理問題,探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開拓境外師資和技術培訓,探索境外分校的師資培養工作,實現規模化的教育輸出,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輸出前移,服務企業“走出去”。
(五)構建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
持續推動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應設置具有可操作性的國際化建設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對國際化發展現有成果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便于總結現有建設成果,同時更好地引導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構建柳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評價體系可以從人才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研究與合作國際化、國際影響力等角度設立評價指標,分項配分考查各院校境外辦學層次、境外交流的層次質量、專業與課程資源國際化、國際合作實踐基地、國際合作研究基地、外籍教師層次及數量、教師中海外經歷的層次及數量、留學生人數及質量、留學生參與技能賽等活動情況。
(六)探索“互聯網+”模式
2015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柳州的職業教育國際化需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平臺尋求自身的整體變革,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成效。需要在深入思考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價值取向,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平臺和資源,調整教育教學模式,優化教師培訓,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三、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發展策略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長期開展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國際化特色發展,2011年經自治區僑辦批準成為首批廣西華文教育基地單位,是廣西招收留學生歷史最久、培養留學生人數最多的職業院校。學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界長期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2015年學院與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為企業“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培養本土化人才,以項目為支撐提煉的成果獲得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的一等獎;2017年學院成立了廣西職業院校第一所海外分院——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印尼必利達分院,國際化辦學特色及影響力不斷彰顯。
(一)發揮優勢特色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注重國際化發展的頂層設計,依托“一帶一路”建設、職業教育發展以及學院地處民族地區特有的政策,對接供給側改革,針對“走出去”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人力資源需求的問題,開展面向東盟國家本土化人才培養,“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創新實施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逐漸形成了“國內外聯動,線上線下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職前職中并行、技術與文化并重”的對外開放合作辦學模式。
在構建多樣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形式的基礎上,學院發揮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的境外政府、境外企業、境外院校以及到境外發展的中國企業數量多的特色優勢,及時總結中外政校企深度合作、真實項目進課程、企業標準進課堂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特色,用好政府的政策,爭取社會多方支持,不斷推進國際化發展。
(二)從引入到加強雙向互動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初期,著重引入職業教育國際化觀念、加強外語及雙語教學、從境外引進語言類留學生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經過多年與境外教育機構的合作,學院人才培養品牌在境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力,在此基礎上,學院結合專業優勢吸引境外學生到校學習。而在境外學生開始專業學習前,學院與境外教育機構合作,派出教師在境外對學生開展中國語言及中國文化培訓,學院的國際化從引入為主到開始強化雙向互動。
2015年學院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開始政校企協同的跨境雙向互動,當年學院與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公司合作建設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學院,在印尼與企業及印尼職業院校合作,建設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教育培訓中心、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教育培訓基地等境外辦學實體,招收印尼留學生,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及其配套企業培養汽車產業高技能人才超過300名,為企業解決了建設初期的人力資源問題,也為企業員工的長期培訓奠定基礎。同時學院不斷擴大與東盟其他國家的教育合作,2018年與老撾教育部學生事務司合作辦學,為在老撾的中資企業培養老撾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目前首批48名老撾留學生已經到校學習,國際化人才培養開始新的征程。
(三)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化品牌
柳州職業教育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和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職能。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中關注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結合,推動中國文化、中國企業崗位標準、中國企業文化進課堂,主動參與職業教育標準與企業標準的對接,在校企合作的學歷教育、專項培訓等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結合高職教育的五個對接,切實推動中國職業教育標準、中國企業技術標準向境外輸出。在穩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數量同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院校雙方的項目合作、人員與文化交流,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院校的教師來交流、進修,同時積極推動學院教師與學生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習交流,通過項目合作、文化教育交流等途徑促使雙方共同發展。學院計劃通過召開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專題研討會,邀請境外政府部門、機構、企業參與院校重大活動,加強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品牌建設等舉措,不斷擴大學院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力,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化品牌。
柳州職業教育致力打造國際化發展中長期規劃升級版,攜手區域重點產業及知名企業,“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為“走出去”發展的中國企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本土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2014-06-24)[2019-07-09].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_1.htm
[2]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2006-11-16)[2018-10-0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0704/21822.html
[3]王屹,王忠昌.“一帶一路”戰略下職業教育對外開放的思路架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0)
【基金項目】柳州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柳州市職業教育國際化實踐成果研究”(2017 ZJ-A05)
【作者簡介】謝名洋(1965— ),男,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應用經濟。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