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基于“互聯網+”這個新概念的提出,各個行業爭相與信息技術接軌,旅游業也不例外。《國家旅游局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中指出“旅游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應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優勢和帶動作用,積極運用互聯網推動旅游業產品業態創新、發展模式變革、服務效能提高,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發揮重要作用”。《廣西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出要創新“旅游+互聯網”體系,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慧旅游,推廣網絡支付、電子門票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促進廣西旅游資源與遠程客源市場的高效對接。
旅游景區是我國旅游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信息科技緊密接軌不但能夠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對旅游產業鏈上的其他部分也會產生相應的連鎖反應。因此,旅游景區與互聯網接軌,完善智慧旅游景區建設成為了景區發展的新模式。盡管南寧市在2014年頒發了《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智慧南寧”的決定》擬從“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文化服務”、“智慧旅游”、“智慧社保”等工程上提升南寧市智慧型公共服務水平,但智慧旅游景區的建設還處于滯后的階段,與我國成熟的景區而言,還存在許多差距。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擬通過實地考察調查,結合《智慧景區建設評價規范》的評價指標對南寧市部分景區進行初步評定,了解南寧市的智慧旅游景區建設現狀,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研究綜述
2012年,國家旅游局頒布了兩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名單,智慧旅游城市的頒布大大促進了建設智慧旅游景區的探索。許多學者主要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對旅游景區概念、發展現狀、智慧景區系統的架構建設進行了研究,此外,從游客體驗與感知角度對我國智慧旅游景區進行個案研究、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融合提升研究、景區智慧化發展水平測度級空間分布也成為學者們的研究熱點。
通過CNKI(中國期刊題錄)數據庫等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我國在智慧景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針對南寧景區,甚至是廣西智慧景區的建設研究卻很少,大部分關于南寧智慧旅游景區的建設只是偶爾在新聞報道中有所體現。因此,對于廣西首府南寧市智慧景區的建設狀況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三、研究方法
目前,南寧市4A級以上景區共計29個,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8個。根據近三年來南寧市公布的2017年-2019年“春節”、“三月三”、“五一”、“端午節”、“國慶節”等假日文化旅游市場情況報告以及景區的不同類別、評定A級年份,項目組成員共選取20個具有代表性的景區進行了調查評定。首先,利用網絡調研的方法對南寧市這些景區的官網、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進行調研,了解其提供的服務內容與模式。其次,目前我國陸續有河南、貴州、北京、杭州、秦皇島、溫州等多個省市出臺了相關智慧景區建設評價規范,項目組經過對比研究,結合南寧市的發展情況,最終采用河南省在2019年3月發布的《智慧景區建設評價規范》(征求意見稿)作為評價參考,該評價規范由河南省標準化研究院起草,雖僅為征求意見稿,但是在目前已經發布的各省景區建設評價規范中,該評價規范更能與時俱進、操作性強、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且河南省在2018年開展了景區智慧化建設考核工作,并認定30家智慧景區建設先進單位,給予了相關獎勵,具有一定評定智慧景區的前期實踐基礎。
在河南省發布的《智慧景區建設評價規范》中,主要由“基礎設施(占18分)、智慧管理(占27分)、智慧服務(占30分)、智慧營銷(占22分)、運維保障(占3分)、附加項(占10分)”六個一級指標構成,如下表1所示。通過實地調研、對游客隨機訪談和對旅游景區工作人員訪談等途徑,結合評價細則,項目組成員對南寧市20個4A級以上景區進行初步評定,以了解南寧市智慧景區建設整體情況。
四、數據結果與分析
1.樣本屬性分析
在樣本的選取方面,首先選取了南寧市每一年度評上的4A級以上代表性景區,如下表1所示;其中屬于風景名勝區占40%,休閑度假區占20%,現代農業類景區占10%,主題類公園占25%,博物館占5%;5A級景區只有1個,占5%,其他均為4A級景區。
2.數據分析
《智慧景區建設評價規范》(征求意見稿)用鉆石的數量表示智慧景區的等級。鉆石的數量越多,表示旅游景區的智慧等級越高。智慧景區等級分為三個級別,即一鉆級(71分-80分)、二鉆級(81分-90分)、三鉆級(90分-100分)。
其中,青秀山風景名勝旅游區、大明山風景旅游區、廣西民族博物館、廣西規劃館、園博園景區五個景區能夠達到70分以上,即25%達到一鉆級標準以上,其中4個為二鉆級;但是未有景區能夠達到三鉆級標準。根據數據,南寧市景區在基礎設施方面達標情況較好,但在智能化設施二級指標中,類似充電樁、垃圾箱或路燈等重要服務設施并不能很好通過物聯網與新工藝相結合實現智能化控制。第二,在智慧管理方面,運行監測與應急智慧調度二級指標得分較少,很多景區沒有能夠建立完善的應急指揮調度中心,沒有辦法實現GIS平臺實現景區游客、車輛、纜車、游船、資源、商戶等一張圖調度管理;第三,在智慧服務方面,較多景區選擇的是與OTA在線平臺建立線上門票銷售等在線信息服務,未能建立企業網站、APP、微信、小程序等,而游客也很難通過景區APP、二維碼、小程序等隨時隨地獲取免費導游服務;更不用說建設相關AR、VR等游客體驗創新服務。最后,大數據應用及創新應用方面是南寧市景區目前建設最為薄弱的地方,沒有能夠利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或可穿戴等信息技術開展創新應用,沒有更好地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景區口碑、輿情、曝光度等市場監測、分析與診斷,為景區品牌營銷、活動策劃等提供支持。
五、結論與討論
結合調研結果,目前南寧市4A級及以上景區智慧化發展整體水平較低,尚處于起步階段;同一等級的景區智慧化發展水平與景區類型、經營主體、旅游收入、開業時間等因素相關。以“南寧青秀山、大明山”為例,由于是風景名勝區,且運作主體為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加之有相關政策支持,在智慧景區的建設方面相對其他景區而言要更有優勢。此外,以“園博園”為代表的新建景區,能夠結合時代步伐及需求,在智慧景區建設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標桿作用。在未來的南寧市景區建設方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劃發展。
1.以“城區先行、分類示范”建設為原則,分類、分階段建設智慧景區
在南寧市全域旅游總體規劃(2017年-2025年)中提出,將重點建設打造智慧A級景區、智慧型休閑街區、智慧鄉村旅游點三類智慧景區,按照“城區先行、分類示范”的原則科學選點布局,選擇一批有基礎有條件的試點建設。其中,落實“7+3+5”智慧景區試點示范。優先建設青秀山、大明山、昆侖關、廣西藥用植物園、民歌湖、廣西規劃館、嘉和城7個智慧A級景區試點,三街兩巷─中山路休閑片區、民歌湖─南湖片區、萬達茂片區3個智慧型街區試點,美麗南方、中華茉莉園、揚美古鎮、花花大世界、金穗生態園5個智慧鄉村旅游點試點,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快速推動智慧景區各平臺系統的示范建設。
此外,分批建設則應注意在推動智慧景區各平臺系統建設過程中,應結合景區的類型、發展程度、按照系統設備急需的重要程度進行分階段分批采購建設。如,風景名勝區則應注重環境監測及安全管理中能夠進行相關災害的自動探測報警系統,是否有完善的應急指揮調度中心;而一些主題類型的景區,如“嘉和城、萬達茂、園博園”等景區,應加強在線信息服務、售檢票系統、網絡宣傳、在線交易等方面的建設,做好營銷宣傳增加景區收入。
2.以游客需求為中心,提高智慧服務水平
在項目組成員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許多景區內的電子設施設備存在使用率過低的情況。最顯著的就是以觸摸屏為代表的終端電子設備閑置現象嚴重;此外,一些在開發運作景區的APP、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不論是下載量、點擊率、關注度等都很低,極大降低了景區在這方面開發的積極性。
根據與游客的訪談,很多游客表示,在購票方式上,更多會使用美團、攜程、去哪兒等為代表的OTA進行購買,而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能夠在景區更加便利地游覽。比如,應完善車輛管理系統,能夠實行車流狀況、停車空位信息的提前發布功能;實現客流量提前預警、擁堵預警,能夠告訴提前他們大概還要排隊多久才能輪到自己玩相關設備;能對核心景點進行自動感應解說,而不是要下載APP、關注公眾號、租用講解設備等才能獲得解說導覽服務;甚至還希望景區能夠提供免費充手機、租賃充電寶等服務。
3.以大數據為核心,進行精準營銷與服務
目前,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以大數據為核心進行精準營銷是業內關注的熱點。通過景區系統對于游客相關信息的自動采集,可以實現游客年齡、性別、學歷、職業、地域、行為、出游動機、消費方式、交通工具等在線分析,并且能夠進行游客消費和客流趨勢的分析及預測。自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營銷宣傳,不斷提高宣傳效果,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進一步提升景區品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國家旅游局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23/content_5075923.htm.2015.9.18.
[2]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http://fgw.nanning.gov.cn/fggz/fzgh/t109961.html.2016.12.29.
[3]章筱蕾.“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景區建設探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9,17(3):35-37.
[4]潘琛.互聯網時代下“智慧景區”管理系統構建與策略——以晉祠景區為例[J].太原學院學報,2017,35(4):62-67.
[5]董正秀,楊艷.基于旅游者體驗視角的智慧景區感知與發展策略研究——以南京中山陵智慧景區為例[J].商業經濟第.2018,12:51-53.
[6]滿奇偉.洛陽“互聯網+智慧景區”龍門模式的實踐與思考[N].河南報.2015,8(6):1.
[7]陳博,陸玉麒,舒迪,等.景區智慧化發展水平測度及空間分布差異研究——以江蘇省4A級及以上景區為例[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2(2):129-135.
[8]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對河南省地方標準《智慧景區建設評價規范》征求意見的函[EB/OL].http://temp.haqi.gov.cn/sitegroup/root/html/ff8080814f3a7c4e014f4f76b3fd0158/08e2528648a04034a4571770f11f7a0f.html.2019.3.20.
[9]南寧市人民政府.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南寧市全域旅游總體規劃(2017年-2025年)的通[EB/OL].http://www.nanning.gov.cn/xxgk/xxgkml/jcxxgk/zcwj/zfwj/t1599992.html?from=group message,2019.1.28.
作者簡介:盧娜(1984.08- ),女,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管理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規劃、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