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運紅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將創新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發展科技金融是貫徹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科技創新是知識高度密集和資本大量投入的過程,在技術研發和商業化運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我國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科技金融發展空間很大。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金融是關鍵。因此,研究國外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經驗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科技金融;創新;經驗
一、國外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經驗研究
國外科技金融創新探索的國家和地區大致分為三大類型:第一種是針對宏觀層面國家主導型的科技金融體系,以新加坡、韓國等經濟蛙跳式發展的國家為代表,其科技金融體系以國家政策主導為主要推動力;第二種是中觀層面資源整合型的科技金融發展資源,科研教育資源發達,產業體系完備,唯獨缺少的就是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科技金融集聚并形成科技金融中心;第三種是微觀市場化自發形成的科技金融體系,以美國硅谷為代表,這些地區是市場化自發形成的,在沒有特殊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逐步在科技創新和金融支持兩端形成規模,并持續保持競爭優勢,成為科技金融中心。
1.宏觀層面國家主導型的科技金融體系:新加坡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新加坡和韓國,在發展科技金融體系過程中采取極其鮮明的政府引導和扶持舉措,意圖通過政策引導建立國家創新體系。新加坡和韓國制定了體系化的創新政策,通過刺激研發和技術商業化,為高科技企業初創和發展提供支持,以實現科技轉化、產業起飛和經濟蛙跳式發展。
盡管新加坡是個彈丸之地,但卻是亞洲地區科技金融和高科技產業集聚地。新加坡將發展科學技術創新能力作為自身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了一個政府主導的科技創新體系和創新驅動經濟。
新加坡在科技金融體系構建上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發展創業型大學。學習美國麻省理工、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和加州伯克利等大學的經驗,營造商業環境,鼓勵大學學生自主創業。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等大學都建立了自主創新中心和產業聯絡辦公室,幫助大學生有效獲取金融資源。二是大力發展風險資本融資和公共融資項目。為了追趕西方國家科技水平,新加坡建立公共融資項目,資助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科技研發創新項目,同時政府參股出資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大力推行風險資本融資,促進科技創新項目的推廣和發展。比如,新加坡絕大多數風險投資基金都有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淡馬錫參股的身影,還有很多基金是由政府或者與政府相關聯的公司直接管理。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資本市場。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立了附屬的高科交易所,積極引入金融創新,專注于中小企業融資,尤其是處于起步階段的高科技企業融資,極大地促進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2.中觀層面資源整合型的科技金融體系:美國波士頓
美國一直以來都處在科技創新和技術競爭的世界領導者地位,并通過技術創新商業化和科技金融項目帶動經濟增長。美國政府早期就意識到高科技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極其重要,并對這些中小科技企業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保護和扶持。在立法上,對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在科技創新項目上,提供低利息的長期貸款及資金支持。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美國科技金融體系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美國的科研投入并非一直是以政府基金投入為主,而是日益倚重市場化的商業資金投入。自20世紀60年代政府資助科技研發高潮之后,政府資金主導的科技創新逐步退居幕后,從高潮期占GDP的1.85%滑落到2013年的不到0.7%;相比之下,商業資金資助的科技創新穩步提升,從1953年占GDP的0.6%穩步提高到1.7%。
(2)由于比硅谷起步晚了40年,美國波士頓沿線128號錯過了美國第一次產業浪潮。但與美國硅谷自發形成的模式不同,美國波士頓沿線128號高科技中心具有鮮明的資源整合特征。
波士頓地區擁有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而較為發達的金融體系也成為波士頓地區及時趕上科技發展浪潮的有利因素,通過整合馬薩諸塞州在波士頓地區的科技、教育、研發和金融資源,以產業孵化器的形式,培育了一系列優勢產業和明星高科技公司,如蓮花軟件公司、王安電腦公司、通用數據公司等。同時,波士頓經濟發展部門積極整合馬薩諸塞州豐富的醫藥資源,培育高科技生物公司、醫藥設備公司,如帕爾默生物公司等;依托波士頓大學光電子產業中心發展光電子產業;借助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壯大風險投資產業,如格瑞洛克公司。通過這一系列的資源整合,波士頓地區已經成為全美最富活力的高科技產業集群中心。
3.微觀市場化自發形成的科技金融體系:美國硅谷
美國硅谷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的歷程,基本就是美國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的歷程,也是美國科技實力突飛猛進的歷程。以斯坦福大學為孕育硅谷自發式科技創新發展的母體,結合在斯坦福大學周邊電器工程產學合作研究,產生了一系列如雷貫耳的高科技產業公司,如柯達、通用電氣、惠普等。
進入20世紀50年代后,貝爾實驗室、加利福尼亞硅半導體芯片產業的興起引發了美國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第二次產業浪潮,硅谷半導體產業正式成為硅谷的核心產業,引領世界電子產業發展的趨勢。同時,一系列的創新型大學,如圣何塞大學、圣塔克拉拉大學逐步興起和發展,進一步助推了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商業化進程,英特爾、微軟、甲骨文等由此起步,逐步成長為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
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施樂的帕洛·阿爾托電子產業研究中心開發出了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腦,硅谷再次引領世界,進入了以個人電腦為核心的第三次產業浪潮。盡管施樂的電腦在商業化推廣上比不上蘋果公司,但卻因此推動了一大批電腦公司的產生和發展,比如思科公司等。之后,硅谷再次引領了第四次互聯網產業浪潮,以及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浪潮。
1983年硅谷銀行成立,硅谷銀行的成立推動了美國科技金融發展,硅谷銀行是一家隨著美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銀行,是美國SVB金融旗下以提供專業科技金融為目的的子公司。硅谷銀行提出了獨特的經營理念,并將經營理念都落實到運行機制中,創新出具有實用性的客戶群、業務實行流程及產品服務、風險控制等方面的運營模式。
美國硅谷這種微觀市場化自發形成的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體系,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優勢。
二、國外科技金融發展的經驗啟示
對照國外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科技金融發展模式,結合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歷程,借鑒采納國外科技金融發展模式。
1.重視科技金融系統化和體系化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
無論是新加坡還是韓國的宏觀層面模式,美國波士頓的中觀層面模式,還是美國硅谷這種微觀層面模式,都特別注重金融體系對科技創新的系統化推動作用,要求政策、措施、項目配合形成合力。從這點來看,都是科技金融系統化和體系化思路的具體運用。
2.重視解決金融在支持科技創新中容易出現的市場失敗問題
國外科技金融之所以能夠在促進科技創新中取得成功,關鍵在于在當地環境下,有效解決了科技創新中的市場失敗問題。
3.注重科技創新商業化在不同階段呈現出的不同科技金融需求
國外完備的科技金融體系具備的優勢就是因勢利導、因需而變,能夠針對不同科技創新在商業化中的不同特性、不同階段,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金融服務。針對不同的金融企業構建不同的融資服務主體。
三、科技金融創新的路徑探索
當前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世界范圍內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也將會對世界各國發展和競爭態勢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國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經濟形勢和即將到來的變革,強調要將科技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頒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發[2012]6號),標志著我國以體系化方式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思路的正式成形,即重視科技金融系統化和體系化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因此對科技金融創新路徑的探索十分必要。
1.健全科技金融服務機構
我國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科技金融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和困難。高新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特征的資本需求特征,特別是一些科技型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高等問題比較突出,持續困擾科技金融發展的情況。應加快設立新興金融機構,積極申請設立和大力引入金融租賃公司此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鼓勵企業發起設立科技擔保公司、科技小貸公司,豐富科技金融業態。鼓勵有條件高新區建設財政資金引導、具有孵化功能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整合銀行、創投、保險、擔保以及科技金融中介服務等金融資源,建立、完善產權交易管理、評估服務體系和人才服務體系。
2.健全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工作獎勵考核獎勵機制
建立科技金融統計監測體系,制定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加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考核,對發展科技金融試點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及時總結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圍繞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企業分別設立扶持計劃,從產業發展、產學研合作、人才引進、知識產權、自主創新等方面分門別類制定支持激勵政策。
3.推進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
建成由政府、金融機構、科技部門、科技企業、移動互聯網公司等多方共同參與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平臺線上向科技金融主體提供政策、金融產品、融資需求、科技信貸推廣、融資中介服務等方面信息。線下根據企業需求統籌資源、有效撮合,為企業制定個性化融資解決方案。推動各級政府、國家級高新區和各級科技園區加強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暢通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信息通道,有效解決科技與金融結合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4.建立財政扶持科技資金市場化運作機制
改變目前財政扶持科技企業資金撥付方式,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參與財政科技資金運作,通過委托貸款、科技貸款貼息、科技保險補助、創業投資支持等方式,將財政扶持科技資金市場化運作,發揮市場對財政扶持資金的優化配置作用。
通過創新財政科技投放模式,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能力,以市場化、金融化的方式進入科技創新領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產出體系,是科技創新、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精髓。
5.建立信用擔保機制
實現科技與資本對接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其金融資源缺乏信用保障機制。由政府支持建立信用擔保機制。政府支持下的信用擔保機制為高新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提供了信用保險的風險保障,推動了資金融通,使這些企業可以享受低成本高效率的擔保抵押貸款。
6.建設發展特色金融
金融要為自身的經濟、主導產業服務,要打造富有特色的金融中心,應圍繞主導產業,以資本作為紐帶促成“科技+金融+人才+資本+項目+政策”的高度融合的特色金融科技體系,立足根本,在轉型發展中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金融模式。
科技金融體系是科技與金融整合發展、內生互動的高級階段,與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密切相關,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有重要意義。在科技金融不斷尋求創新的背景下,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體系有利于完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而科技與金融的有機融合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是推動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