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芳
摘 要:為了切實有效地強化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基本認知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更為合理地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之中融合相應的微課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為充實的教學幫助。文章就以高職護理專業中基礎護理技術課程作為核心支撐,簡要探析了微課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原則以及其設計策略,以求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微課;高職護理;應用原則;策略
微課又被稱為微型視頻課程,其擁有簡短并且精悍的特點,通常是視頻以及音頻的結合體,按照當前課程標準的基本需要,教師對課程中需要為學生講解的知識點,諸如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或者教學活動等內容進行整合精簡,最終制作成相應的在線視頻課程供學生閱覽。微課的使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參與力度,同時還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微課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微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即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
(二)短小精湛原則
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必須要盡可能地縮短時間,內容則是精簡之上。微課錄制時間普遍控制在5-150分鐘之內,引導學生對當前課程內容形成深度思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三)隨時性原則
為了保障學生能夠在課后自行下載學習、反復學習,教師可以將錄制完成的微課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之中,以便于學生隨時隨地下載并進行觀看,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進行學習。
二、微課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的設計策略
(一)微課在基礎護理技術課程中的實施
1.課程分析。教師需要先對課程知識內容以及知識網絡進行深度分析,確認如何將微課教學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明確當前課程需要為學生講解的重難點知識內容,或者是否需要為學生穿插有關于臨床實踐操作的視頻片段,同時還需要調查分析學生對于當前基礎護理技術課程中“微課”輔助教學的需要程度,在教師完成課程分析活動之后確定當前微課需要錄制的視頻內容以及相應的知識點。
2.教學設計。教師在執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先行結合基礎護理技術的課程大綱,并且明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及其意義等內容,用以確定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核心原則是對當前教學內容進行完整的串聯,保證其能夠前后相關地接合起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則是要盡可能地豐富充實教學資源,切實有效地展現出資源的全面性以及臨床性,為學生搜集大量有關的臨床圖片或者實踐動畫,用以輔助教師開展的理論課程教學,借助于圖片以及動畫的形式來強化學生對當前知識內容的深度認知,切實有效地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以及臨床實踐能力。
3.教學實施。教師所開展的微課教學活動應該與當前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相互結合,切實有效地展現出基礎護理技術的課程特征,借助于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法來開展深度教學,通過微課講解來深化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諸如理論知識的講解、臨床案例的講解等等,用以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了解當前的知識點應該如何應用,如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護理之中。
(二)基礎護理技術課程中微課教學案例設計的步驟
結合上述“微課”教學在基礎護理技術之中的實施情況來看,其教學案例的設計是極為重要的,主要包括為以下幾點:
1.明確微課的核心。結合基礎護理技術課程的基本特點以及教學大綱之中的教學要求來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微課視頻,同時明確需要在課程外講解的重點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整合精簡處理,并將其融入到微課視頻之中,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之中來對學生進行深入教學。例如:以“壓瘡的預防及護理”為核心設計相應的微課內容。
2.制作微教案。結合上述課程要求主題來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主題以及教學方案,制作出更為完整的微教案,其中主要包括本屆課程的教學主題,教學重點以及臨床示例、習題等。
3.錄制微視頻。結合上述需要來為學生錄制相應的微視頻,借助于攝影機或者常用的錄屏軟件來將教師講解的過程以及臨床操作進行錄制,并在之后進行精簡,將其剪輯成為微視頻,用以在課堂中使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教學的出現能夠為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帶來更多的推進作用,有助于促使學生自主地融入到教學課堂之中。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了簡單探析,充分結合微課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勢,深度探討了在微課教學方法引導之下的高職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應該如何開展,深度敘述了微課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其原則。基礎護理技術課程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融合相應的微課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更為完整的實踐應用能力,本文貼合當下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了深度分析,其對于推進學生成長而言,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1] 王磊.將微課引入高職五官科護理教學的探究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3):127-128.
[2] 龔燕飛.高職院校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及方法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2018(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