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琦 祁小華
摘 要:近年來,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分化日漸嚴重,尤其中小微企業缺乏創新意識。2017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逐漸成為實現浙江省產業優化升級的一大方式。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紹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現狀及優勢,為紹興區域經濟建設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紹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9-006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13? ? ? ? 文獻標志碼:A
紹興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地處全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境域內河道密布,湖泊眾多,素以“水鄉澤國”之稱而享譽海內外。同時,紹興是浙江省旅游業起步最早的城市,濃厚的文化底蘊使其成為文化古城,魯迅、朱自清、秋瑾等愛國志士的故事及江南水鄉的韻味更使旅游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
1? 紹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發展狀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要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部署,2017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支持各地建設一批以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為主體,與技術研發中心、成果交易平臺、知識產權機構、創業孵化載體等有效互動,集創意設計、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標準信息、成果推廣、創業孵化、國際合作、展覽展示、教育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1]。
(1)越城區醫療器械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醫療器械產業是越城區的4大主導產業之一,具有一定的產業資源沉淀、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現在已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5月,越城區投資5 000萬元建造醫療器械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綜合體將把產業、環境、人才等獨立的資源整合一新,讓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融合,打造醫療器械發展一體化的產業平臺。
(2)柯橋區現代紡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紹興的紡織業歷史悠久,規模龐大,技術先進,涵蓋產品種類多,專業性高,產業體系成熟。2018年7月,柯橋區建設現代紡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9大服務體系于一體的綜合體平臺,加速新動能轉換,全面實現傳統紡織行業的優化升級,截至2019年上半年,紡織行業GDP增加值1 267億元,增長8.0%。
(3)諸暨市襪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主要面向中小微企業,通過綜合體的建設組建“1+20”的高校研究所,使用CNAS標準襪業檢驗檢測中心,按照“1+X”模式打造多方合作的產業鏈[2]。
(4)上虞區科技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聯合高校構建產業創新聯盟,推動了風機、照明電器、電機等上虞優勢產業的發展升級。與此同時,以公共創新平臺為基礎,啟動了綠色環保化工、風機和泛娛樂產業的綜合體建設,其中上虞綠色環保化工被列入省級培育名單。
除了以上區域的綜合體建設,嵊州市廚具電器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和新昌縣軸承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項目也正在規劃建設方案。目前,紹興全市共有在建(擬建)綜合體17家,其中柯橋現代紡織和諸暨大唐襪業被列入省級創建名單。
2? 紹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發展意義
城市精神使得外來投資者愿意扎根紹興、投資紹興,截至2019年上半年,紹興的外資總量位居全省第5。
根據現有資料剖析,紹興市啟動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大都屬于工業類產業,是紹興的第二產業。據悉,自2018年啟動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以來,2019年上半年工業生產平穩有序,新興服務業較快增長,消費結構繼續優化,外貿出口承壓前行,財政金融保持穩健,居民收入增速提升,市場價格合理可控,轉型升級效果顯現,發展預期不斷向好。
從不同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0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 267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 381億元,增長7.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1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7%,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7.3%,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8.8%、17.9%,增速分別居全省第2位、第3位,可見綜合體的建設對紹興的產業升級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紹興市作為浙江省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試點市,由市政府編制并發行了《紹興市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在全市選擇29個重點領域(行業)布局綜合體建設計劃,并提出到2020年,紡織、化工、金屬加工、黃酒、珍珠5大傳統產業和高端裝備、現代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4大新興產業等重點產業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基本建成,力爭有5家進入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行列,到2022年,力爭有8家進入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行列。
3? 紹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發展思路
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是圍繞傳統動能修復和新動能培育,集聚公共創新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等公共服務的創新平臺,對于補齊產業公共服務短板、完善產業創新生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年來,浙江省整體區域特色經濟分化嚴重。無論是紹興輕紡織行業,還是諸暨襪業、上虞科技行業等傳統行業,在技術革新上幾乎沒有太大進展,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據市場。隨著近年行業更新,此類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市場主體的需求,而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所構建的公共創新平臺可以彌補傳統中小微企業無技術、無人才、無創新精神的劣勢,因此應升級產業鏈條,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
產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相信在政府的引導下,紹興市乃至浙江省的中小微傳統企業都能抓住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發展契機,真正實現科技創新、產業優化升級和企業的經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