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靜 張彥花
摘 要: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修改背景,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行為和運行、業務范圍、法律地位、聯合社法人地位、指導服務機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了該法修改的主要內容,闡述了本次修改的意義。
關鍵詞:《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9-002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2.4 ? ? ? ? 文獻標志碼:A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修改背景
新時期,為了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給肩負著鄉村振興重要任務的合作社指明發展方向,國家重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新的合作社法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2007年開始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后,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地發展了起來。有法律作為強有力的后盾,農民合作社越來越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快速增長,合作社涉及產業不斷拓大,合作內容越來越豐富,其范圍已經超越了舊合作社法的規定。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經無法滿足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因此國家對此法進行了修訂。
2.1? 嚴格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行為和運行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比較注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方式。第八條新添加了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行為的規定,即要求合作社不能從事與法律規定無關的任何活動。第十五條則新添加了合作社成員出資的擔保、繼承、轉讓和附加表決權的章程,并明確其行使的范圍和方式。第十七條新增加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履行其義務,每年要向登記機關呈送年度報告,還要進行公示,向民眾說明當年經營情況。第二十四條對申請進入合作社的程序作了明確規定,申請者應該以書面形式向理事會提出申請,通過成員代表大會或成員大會表決后,才可以正式成為合作社的一員。第三十二條對成員代表大會人數作出了明確規定,限制其人數最低是51人,是合作社總人數的10%。第七十一條添加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競爭退出機制,即要求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從事經營活動,如兩年內沒有任何經營管理,那么其營業執照將被吊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新添加的規定嚴格地規范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行為和經營方式,讓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更加規范,有效運行該機制可以促進合作社的發展。
2.2? 豐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業務范圍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拓寬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業務范圍和合作領域,合作社不再受限于同類型的農業生產或農副產品。新規第二條明確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可以由不同類型的農業生產經營者或不同類型的農副產品的生產者組織。第三條增設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業務的范圍。其開展業務的范圍極其廣泛,包括購買或使用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民間工藝品制作、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經營、與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技術和設施設備等。第十三條則許可林用地產權或土地經營權等用地可以用貨幣來進行估價,并可將其依法進行轉讓出資,在很大程度上適應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展趨勢。
新規開創了創新型的合作社,不僅豐富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業務范圍及合作領域,還回應了農民群眾希望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元化發展的訴求,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2.3? 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自2007年開始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迅速增長,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會認可度并不高。修訂后的合作社法,更加注重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平等權益。第七條就明確規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享有和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第十六條和第五十七條也規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地位。新規給予農民專業合作社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保障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我國的地位,改善了營商環境,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2.4?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人地位得到確立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歸納入了法律的調控范圍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人地位得到確立。第九條中明確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依法自愿加入或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相關內容,在新規中還增加了第七章的整個章節來進行說明,即從第五十六條到六十三條。
第七章規范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相關內容,例如其注冊登記程序、成員資格要求、組織機構和治理機構的設立要求、聯合社盈余分配及其他相關聯問題等。新規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劃進法律法規中,給予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人地位,擴大了其生產經營方式和服務規模,把合作社的合作層次提升了一個等級,增加了市場競爭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保障了農民的生活。
2.5? 建立綜合協調的指導服務機制
第十一條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綜合協調的指導服務機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要進行統籌指導,給出相關指導意見,協調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推動其發展。舊的法規并沒有對指導服務機制進行明確規定,而修訂后則對這個機制進行了明確規范。加強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控,明確政府部門的職責,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往積極方向發展。
2.6? 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強調法律法規的作用,加強其約束性,立法目的是以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為主,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際發展需求,增設用電、用地、保險服務、富農政策、表彰獎勵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充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措施,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質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元化和多領域地發展提供專業性的指導。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修改的意義
3.1? 明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體地位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更符合當前農村合作社的基本情況,更加明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體地位。新規明確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地位和其他市場主體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基本權利。新規專門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法律,可以向企業或者公司等進行投資”。這是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主體地位平等的重要體現。
3.2? 放寬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資形式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放寬了對于出資形式的規定。舉個例子來說,在新規中允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用林用地產權或土地經營權等用貨幣形式進行估價,并可將其依法進行轉讓出資。這說明,只要符合法律法規及章程規定,合作社成員可對自身資產作價出資。新規不僅放寬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資形式,認可多樣化的出資形式,而且進一步加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權利保護。這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戶投資的積極性,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縮小我國貧富差距。
3.3? 規范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和除名管理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入社和除名,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等內容,作了相關的法律規定。第二十四條至第二十六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入社和被除名的流程作了明確規范,嚴格規定了入社程序和要求,規定了除名條件。這在很大程度減少了少數人操控合作社的情況,防止了不履行合作社章程并危害集體利益的個別行為,有效保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集體利益,保障了合作社成員的正當權益,加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提升了民眾生活水平。
3.4? 增加了新的創新經營方式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增設了論述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專門章節。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新規用了很多篇幅進行闡述。在世界各國合作社發展歷程中,普遍設立了聯合社。因此,我國新規也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作了相關規定。第七章規范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行為,例如聯合社注冊登記程序、成員資格要求、組織機構和治理機構設立要求、盈余分配等。
現階段,我國已有7 0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可帶動500多萬戶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設立,能更加有效地對農民專業合作的組織和行為進行規范。新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不僅為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而且為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創造了有利條件。
3.5? 拓寬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重點強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再受限于同類型的農業生產或農副產品,這拓寬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業務范圍和合作領域。合作社的經營范圍不再局限于農副產品和農業生產,而是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不僅適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朝著多元方向發展的趨勢,促進合作社走向專業化、綜合化發展道路,而且為農民提供了更多類型的合作社,滿足農民日益多元化發展的需求,能夠促進農村從單一生產模式走向多元化致富道路,有助于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提升農民生活水平。
(編輯: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