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燦
摘 要:介紹了青海省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了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提出了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財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9-003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F812.8 ? ? ? ? 文獻標志碼:A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開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既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有效途徑。財政部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統籌城鄉發展和繁榮農村集體經濟作為財政工作要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徑,保證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繁榮與長效發展。
1? 青海省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青海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結合本省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全面推進青海省支持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工作。
2018年青海省政府出臺了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惠政策,加大了財政扶持力度。財政部門作為主要支持部門,要起到擴大效益、整合使用、典型引領、突出群眾主體、加強資金監督管理和擴展投資途徑的重要作用。2019年青海省各級財政部門以活動方案總體要求為指導,明確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的重點內容和方向,積極落實首次創業補貼政策、創業一次性獎勵政策和減稅降費政策,加強對農業人才培訓的支持和幫助,創新金融支持,優化農村經濟環境,逐漸探索出更多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道路。
2? 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農村經濟的制約因素來自各方面,僅靠農村自身力量和資源難以實現發展目標。因此,政府要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并落實各方面的推動與支持。財政作為政府重要部門,是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農村集體經濟支持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財政部門要認清形勢,肩負起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職責,統籌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支持,全面、多角度、強有力地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2.1? 直接參與路徑
分析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發現,各類資本之間存在著共同發展、相互滲透的密切關聯。要保證各方資本性質不發生改變,就要按照股份制要求做好收益共享、風險共擔[1]。因此,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可以從保值增值角度出發,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直接實施財政資金參與其中的措施。
在直接財政支持下,把當地農村集體經濟中所有內部動力調動起來,為農戶帶來更多創收機會,增強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財政資金的直接參與要始終堅持“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基本原則。在所支持的經濟體發展正常后,政府投入的財政資金要及時撤離,將這部分資金再次投入到需要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的地方。
2.2? 間接推動路徑
政府財政部門要掌握市場經濟規律,將此作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前提,避免在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上大包大攬。要以提高農村自給能力為根本目標,充分認識到直接參與的支持路徑是引導性、臨時性的措施。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長效繁榮,要將提升和培育其他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參與主體作為扶持重點。通過間接性的推動途徑,側面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要從企業、金融機構、農戶、農村人才和農村合作組織等參與主體入手。通過培訓、免稅減稅、實施補貼等財政支持措施,促進地方農村合作組織能夠形成完善、規范的運行機制。促進金融機構和企業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農村投資中,將各方參與主體的投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幫助農村吸引和留住專業農業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讓農村集體經濟從本質上獲取長足發展。
2.3? 外圍支持路徑
近幾年我國農村建設水平逐漸提升,但農村軟件和硬件環境仍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農村建設和集體經濟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水利設施欠缺、物流不發達、道路不通暢等,影響了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公共設施建設[2],導致農村產品無法順利走出去和農村外部資源難以進入農村。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財政部門要正視公共服務建設和提供,強化公共財政職能,加大財政投入,為農村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促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借助外圍支持路徑,給農村集體經濟順利發展提供良好、和諧的環境。
3? 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
地方財政部門在開展工作前,要充分了解并動態掌握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和特點,明確自身支持與引導作用,采用大范圍、多層次的有效措施,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3.1? 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農村集體經濟建設需要資金作為必要支持。財政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力求給農村集體經濟形成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原動力。在具體舉措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結合農村建設需求,擴大現有的農村集體經濟專業發展資金,成立專門部門負責專項資金的運行、使用、分配和管理。該部門要承擔監督資金運行的作用,鼓勵村集體組織積極落實二三產業發展、開發資源和土地整理等工作,并給予相應資金支持。將獎勵基金設計于專項資金中,給予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企業、項目和優秀村一定獎勵,將相關人員推進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其次,加強涉農資金整合。要遵循各記其功、捆綁使用、渠道不亂、資金聚集、項目整合的基本原則,科學整合不同部門、不同渠道的資金,使其契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進而強化財政支持的資金聚集作用。適當增加村集體對資源的直接掌握,提升資金使用效益[3]。
再次,創新投入手段。財政部門在推進惠普性財政補貼政策的同時,要力求推陳出新,創新投入手段,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將重點項目和產業選取出來,通過直接參股促進發展等有效策略,使重點、典型、新穎的村集體經濟能夠進一步發展壯大,起到示范帶頭作用,進而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3.2?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政府部門對農村集體經濟投入的資金具有一定的杠桿作用。如何將杠桿作用發揮到極致,是目前財政支持工作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在這一工作上,財政部門可以通過優惠稅收、利率貼息、補貼費用和風險補償等手段,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使金融機構加大投資農村集體經濟的力度。
財政部門要著眼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格局,將支持工作延伸到農村管理體系和農村科技發展中,提供信息與科技支持,營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所需的良好和完善的外部環境。
4? 結束語
在黨的號召引領下,我國各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財政作為政府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部門,要積極肩負起這一重要使命,結合當地農村集體經濟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支持路徑,采用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改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佳的現狀,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