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黎明 權春善 張艷梅 劉寶全 許永斌
摘 要:大連民族大學自2012年起具備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資格,從2019年開始,生物工程領域研究生從專業學位型轉為學術學位型,這就在如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切實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探索了從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作用、改革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構建跨專業、多學科的協同創新體系等方面,采取多種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生物工程;學術學位型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培養高層次、高水平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支持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和倡議,充分說明了我國對高層次、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的迫切性。
1 我校研究生培養工作取得的成績及面臨的挑戰
大連民族大學是一所國家民委直屬的年輕的民族院校,自2012年起具備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資格[1]。學校非常重視研究生教育,在短短幾年內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獲批國家民委創新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遼寧省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2014年、2019年,兩次獲評“遼寧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16年,獲得“遼寧省研究生招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19年4月30日,2018級生物工程領域研究生洛桑竹瑪同學作為遼寧省高校僅有的兩名學生代表之一,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親耳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2019年,碩士研究生張慧同學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
但是從2019年開始,生物工程領域研究生從專業學位型轉為學術學位型,招生額也從100多人銳減到20人。這就在如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切實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
2 生物工程學術學位型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改革措施
2.1 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作用
為了進一步發揮名師和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的作用,打破研究生導師招生名額平均制度。對上年度獲得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生指導教師,可以增加1個招生指標;對研究生實踐環節考核成績在后10%或者畢業生就業率低于50%的指導教師,將減少1個招生指標。
2.2 改革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
完善的學科知識結構是研究生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的基礎,在前幾年的研究生授課過程中發現,研究生對理論課的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對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比如,將已開設了7年的面向生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的《生物工程技術》課程改為《生物工程發展前沿》,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基因工程技術、結構生物學、微生物工程及微生物檢測技術、納米生物技術、植物生物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以及重要研究熱點,使學生了解到生物工程學科前沿的研究現狀和研究進展,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開闊其眼界和研究思路,從而激發對生物工程專業的濃厚興趣,樹立良好的科學觀和專業使命感。課程由在生物工程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和教學經驗的教師共同承擔,成立教學團隊,共同討論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并將教師的科研課題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的作用,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課程中去,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2.3 構建跨專業、多學科的協同創新體系
我校生物工程領域研究生招生方向分為細胞培養與代謝工程、食品生物工程、化學生物工程、生物資源與環境工程4個方向??梢酝ㄟ^學校層面的協調、支持,組建4個方向的學科群,建立跨專業、多學科的協同培養體系。改變傳統的“一人一題”的形式,選擇一些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性課題,由不同研究方向的導師成立聯合項目組,共同指導研究生。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研究生的學術交流和創新能力。
2.4 采取多種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1)定期舉行組會和文獻報告會。每周固定時間組織一次課題組組會以及文獻報告會,由研究生定期匯報項目進展情況,并每周安排一名學生講解自己查閱的與課題有關的英文文獻,以研究生為主,導師為輔的模式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研究生提高獲取最新專業知識的能力、科研思維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
(2)參與導師課題。要求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科研課題的申報、具體的實施和結題匯報工作,通過參與課題的各個環節,為研究生今后獨立開展科研工作打好基礎。此外,鼓勵研究生參與導師的橫向課題,包含選題、課題論證申請、課題研究、報告撰寫到成果應用推廣的整個過程,使研究生在增強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的基礎上,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具體問題研究的工具方法,從而促進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3)參加學術會議。要求研究生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掌握學科最新進展,培養研究生對最新學術前沿動態的興趣和求知欲,將最新的學術理論和先進實驗技術應用到研究中,保證研究生科研選題的創新性。此外,鼓勵研究生在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或者墻報,鍛煉其總結和提取科研信息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4)開展創新活動。大連民族大學自2014年開始設立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此外,還組織開展學科競賽活動、設立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研究生創新論壇等,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3 結語
我校將秉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學校第一次黨代會精神和“三個突出”戰略,不斷提升研究生教育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深化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培育拔尖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金黎明,權春善,許永斌.構建協同創新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J].科技風,2015,1:235.
[2]齊西婷,胡曉輝,張瓊瓊.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7:37-39.
基金項目:大連民族大學2019年學科團隊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認定項目;大連民族大學“課程思政”專項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金黎明,女,黑龍江牡丹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