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據統計,在2014年之前有近十年的時間實體書店大量倒閉,隨著國家的重視,地方政策對該項目進行了扶持。實體書店看到了一絲希望。近年來,為了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及顧客的需求,實體書店紛紛開始轉型,出現了網紅書店、體驗式書店、咖啡書屋等,將銷售圖書與售賣服務有機地結合,給顧客以視覺、嗅覺、觸覺全感官地美好體驗。實體書店是城市獨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間,其格局安排、文化調性體現著城市文化的獨有內涵。
雖然實體書店已經或正在經歷轉型,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實體書店的門店房租成本上升、數字化閱讀的競爭、網絡書店的沖擊等不足,致使銷售業績不理想、普及范圍不廣泛。為此,本文通過對杭州實體書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滿意度的全面調查,研究顧客對實體書店的滿意程度及其切身需求,提出實體書店營銷的優化建議,從而全面提升實體書店的銷售業績,為廣大讀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筆者2019年8月15—16日在杭州市五家實體書店發放問卷84份,全部回收。同時間段內通過網絡途徑發送問卷,獲得廣大網友的積極響應,獲得問卷121份。最終獲得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98份,此次調查回收率為96%。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為男性86人,女性112人;18歲以下的3人,19~28歲的有148人,29~40歲的有35人,41~55歲的有10人,55歲以上的有2人;學歷為小學的有3人,中學的有30人,大學的有108人,本科以上的有57人。此次調查中男女比例較平均,但女生人數比男生略多一些。當今社會提倡男女平等,而且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也愿意通過書籍來提升自己的內涵與知識。青年占多數比例,其次是中年,少年和老年占比較少。
在了解消費者對電子書和紙質書的需求情況時,兩者所占比例不相上下,在選擇紙質書的99個人中有60個人偏向于在實體書店買書,剩下的39人則更偏向于通過網絡途徑購買書籍。由以上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實體書店的需求還是很可觀的,這點不僅可以鼓勵實體書店從業者對這份事業更堅定,同時也激勵他們想更好的辦法吸引更多的顧客,讓實體書店愈加受歡迎,讓書籍的魅力感染更多人。
當問及實體書店的營銷方式時,在被調查的198人中,有101人認為實體書店僅售書,20人了解到有些書店會通過微信公眾號來推廣,而了解到有些實體書店兼售咖啡、奶等飲品的有31人,認為實體書店有會員制的有33人,剩余的23人有部分是知道舊書收購活動的,有部分是了解到有兼售明信片的,還有一部分是認為以其他方式的。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實體書店的認識還比較局限,現在有很多新型書店的營銷方式是多樣化的,但在大眾之間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說明還需要加大宣傳,擴大新型書店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圖書愛好者,同時也說明實體書店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當問及逛書店時對書籍的購買情況時,有68.6%的人說偶爾會買,要視具體情況而定;13.22%的人表示不出意外的話大部分情況是會買的;有8.26%的人說只要去書店就會買書的;只看不買的人數僅占9.92%。以上數據還是令實體書店從業者比較欣慰的,至少可以看出他們還是有很大市場可以盈利的,他們所需要做的是多多思考,如何才能提高銷量,讓買書的人多買幾本書,讓不買書的人開始買書。
當人們逛書店時,會選擇購買一本書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在我們調查中列舉了以下幾種可供選擇的項目:書籍大減價;獲得線上平臺優惠券;會員制價格優惠力度較大;書籍質地精美,具有觀賞性;書籍內容豐富,值得反復閱讀;書籍經典,有收藏價值;書籍銷量靠前,出于好奇。其中選擇人數最多的是書籍內容豐富,值得反復閱讀,占比35%,緊隨其后的便是書籍經典有收藏價值,占了30%的比例。看來眾多書友更在乎的還是書籍的本質,以及其自身的價值,是否能讓閱讀者有知識上的增長或精神上的升華。接下來的是書籍大減價;書籍銷量靠前和出于好奇這兩點也是較多人會選擇購書的原因,兩個選項占比接近15%與19%。剩下的選項選擇的人并不多。
在實體書店吸引消費者的眾多因素中,哪一點是顧客最在乎的呢?通過調查得知,閱讀環境安靜舒適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占比將近50%。緊隨其后的是書店的整體布局與設計以及書籍分類直觀,便于查找,兩者占比均為25%。小部分讀者是比較在意書籍的質量、品種以及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實體書店在不斷創新迎合時代潮流的同時,一定要謹遵書店的本質,給顧客營造一個最佳的閱讀環境;充分了解顧客的相關需求,盡快向其提供相應的知識信息和活動信息,和顧客形成良好的互動反饋,贏得顧客的支持與信賴。
通過對以上調查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現在也有一些網紅書店在不斷涌現,但大眾對其認知還是比較匱乏的,大部分的消費者對實體書店的認識還是停留在閱讀的場所。面對實體書店當下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結合消費者對實體書店的看法和展望,筆者提出了以下三個建議:
一場變革的發生,并不是一開始就一呼百應的,實體書店的改革也不例外。要想讓實體書店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當下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讓更多人知道實體書店的改變,感受到實體書店的魅力,從而被其特色所吸引。譬如在公眾號上進行推廣;在短視頻平臺自主宣傳;借助新聞媒體傳播;適時地舉辦活動,吸引客流量,從而達到讓消費者自發宣傳的目的;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依靠政府的力量大力弘揚書店的意義,展示新型書店的風采,掀起一場新時代的讀書熱。
通過我們的調查,大部分閱讀愛好者對實體書店的希望還是在圖書本身及閱讀體驗,因此提升書店的文化底蘊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書友會,不定期舉辦書友活動,拉動閱讀者的情感,保持對文化理想的堅守。與城市地標相結合,將書店設立在景區或者標志性建筑附近,以文化底蘊為基礎,打造特色文化的發展路徑。我們要在確保書籍質量的同時,配合暖心周到的服務,以及為顧客營造安靜舒適的閱讀氛圍,讓顧客覺得不虛此行。
體驗營銷是從一個主題出發并且所有服務都圍繞著這個主題,或者其至少應設有“主題道具”,比如主題博物館、主題公園、游樂區,或以主題為設計導向的一場活動。這些“體驗”和“主題”并非隨意出現,而是營銷人員精心設計出來的。在杭州也有此類的書店,如適合小朋友的樂園主題,高科技的智能書店,提供餐食、飲料的便民餐廳等。從消費結構看,情感消費的比重提高;從消費內容看,個性化需求增加;從價值目標看,顧客更加注重接受產品時的感受;從接受產品方式看,顧客主動參與產品設計制造,消費過程變為一種體驗過程。
基于對杭州實體書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筆者建議實體書店能夠提升書店的文化底蘊,借鑒體驗營銷的模式,建立自己的網絡渠道,讓書店在不失其本真的同時,增加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