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渝北區委黨校 重慶 400000)
臨空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是助力新時代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時代背景對渝北區臨空旅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描繪了新藍圖,為渝北區結合實際、加強臨空旅游建設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彪S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型經濟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渝北區自江北縣撤縣建區以來,從農業縣轉變為工業大區。近年來,工業各項指標增速緩慢,若要提振渝北區經濟持續向好,必須抓住目前最大的創新優勢——臨空。
傳統旅游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經濟模式,缺乏前沿性、創新性和不可復制性,容易產生同質化,缺乏辨識度。將臨空與旅游相結合是發展創新經濟的有益探索。發展過程中要真正實現臨空與旅游的有機契合,真正將臨空優勢發揮出來,將臨空特色表現出來,堅決杜絕“換湯不換藥”。
臨空是渝北區發展旅游最大優勢和最有利的條件,要充分利用江北國際機場這一交通樞紐,將龐大的人流物流吞吐量轉化為旅游經濟增長量,并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結構性變化,拒絕“隨波逐流式”復制景點。應充分結合渝北區優勢和現實實際,著力打造重慶特色展示窗口,豐富渝北區自身產品供給,強化旅游信息服務能力。真正讓3 800萬名過境旅客變為入境游客,叫響“臨空之城”品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將我國延續了36年的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調整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精神營養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其中,旅游就早已成為人們尋求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受商家利益驅逐,很多旅游景區將經濟效益作為首位考慮因素。如文明古鎮的過度商業化;禁止游客隨身攜帶食物,卻在景區內部過度哄抬物價;故意制造噱頭打造一些體驗度或觀賞度極低的景點等。這些行為,不僅嚴重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更是對當地形象的負面宣傳,也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背道而馳。
臨空旅游作為新時代創新產業的發展產物,應堅持貫徹“人本”思想,不斷迎合人民的新需求、新期待,真正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落到實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央領導在“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希望重慶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致、沉心靜氣,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讓重慶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迸R空旅游必須建立在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礎上,保護好、利用好這一方藍天白云、青山綠水。
日前,渝北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渝北區要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寧靜、田園”五大行動,到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也為臨空旅游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臨空旅游建設不應建立在破壞生態的基礎上,而應致力于旅游項目打造與建立山水渝北的有機融合,將植樹活動、環保宣傳有效植入臨空旅游體驗項目之中,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城更靜”在渝北區成為現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并要求“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隨著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力推進,居民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并成功趕超出口和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的“第一駕馬車”。
日前,出臺的《以臨空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為支撐的消費能級提升行動計劃》提出了“一心一廊兩圈十基地”的產業布局,其中就包括要大力發展臨空旅游。未來渝北區要整合文化、美食等特色資源,展示巴渝風情風物風土風貌,讓八方游客首臨渝北區就能感知重慶之美,讓渝北區成為外地游客了解重慶的第一窗口。
充分利用渝北區內保稅港、自貿區、中新示范等口岸政策優勢,將保稅商品、進出口商品、輕奢品牌合理地與臨空要素融合,并滲透到旅游供給之中。同時,注重將一些渝北特色小商品、民間手工藝品轉化為旅游商品,打造“渝北好禮”,激活旅游消費。
渝北區作為山城唯一一個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區縣,起點高、任務重。山城地形使渝北區難以依靠農作物生產來帶動鄉村振興,但是渝北區豐富的旅游資源、臨空優勢為渝北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發揮“臨空+旅游”的綜合帶動功能,將臨空旅游與產業融合,推動旅游與農業、紅色資源、武術、會展和養生業態等相關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發展,最終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