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天津 300387)
消費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綜合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在商業銀行規避同質化競爭、探尋差異化特色發展道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是我國消費金融市場最主要的參與主體。然而,當前多數商業銀行關于消費信貸業務的產品較為單一,整個消費信貸市場產品趨于同質化,充斥大量相似產品,消費信貸產品研發上創新力嚴重不足。
提升國內消費市場需求,充分挖掘我國潛在的消費市場,一直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商業銀行如何在政策支持下增進金融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與消費形成雙向刺激,對于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全面深化改革、金融市場的良好運行、我國經濟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自2010年起,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時期。而在這一階段,卻伴隨著我國社會消費品總額增長率的逐年下降,尤其是在2017—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僅為4.02%,低于當期GDP的增長率(6.8%)。消費需求的不斷降低抑制了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創新。
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中數據顯示:2017—2018年度“中國美好生活指數”為102.44。這意味著目前我國整體生活略高于“適宜”這個區間,正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提升。而其中居住品質作為其重要考量要素,正進一步催生消費者住房新趨勢的變化。
雖然我國已逐漸度過“黃金炒房”階段,但房價仍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抑制了人們的購房需求。與此同時,人們對居住品質的需求正在提升,這使新型“公寓式”住房逐漸被人們認可,尤其是異地工作白領級人士,住房租賃市場逐漸興起。而住房租賃作為社會消費的一種形式,其崛起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創新。CREIS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房屋租賃市場規模為0.66萬億元,逐年上漲,2014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05萬億元,2016年已經接近1.4萬億元。[1]因此,我國房屋租賃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可觀,上升空間巨大。如今,中國22%的城市人口選擇租房,從長遠來看,由于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追求,這個比例會不斷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后,在地方政策支持下,面向深圳市高流動人群,深圳建行分行首先推出個人住房租賃貸款產品“按居貸”,正式進軍深圳住房租賃市場,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大創新。
建行深圳分行與房地產公司、企事業單位達成戰略合作,面向在深圳打拼但尚無能力購房的年輕人,推出5 000余套長租房源,并發布個人住房租賃貸款產品“按居貸”。該產品面對符合條件、有長租需求的個人發放,貸款時間最長10年,單戶最高額度100萬元人民幣。
申請信用貸款的個人必須為建行優質客戶,貸款人與出租人簽訂租約并選擇一次性交清租金、貸款額度不超過借款人上一年度收入的兩倍、在深圳有連續繳存社保或公積金記錄、信用狀況良好、無重大不良信用記錄、未被列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
1.吸引力強
首先,項目貸款利率優于同期個人住房貸款;貸款可免抵押,可根據個人信用發放。因此由開發商、地產中介、酒店集團等經營的“長租公寓”,在大學畢業生、白領群體中頗受歡迎。
其次,住房的客戶,銀行通過金融工具鎖定租約,將銀行信用優勢、集合理財模式、金融資源整合,解決傳統租賃市場的痛點。其意義在于,對于租戶來說,穩定租賃關系;對于房源供應方來說,一次性收妥租金,避免頻繁換租客、房屋空置、催繳租金的麻煩。對于一次性支付租金有壓力的租戶,建行可提供“按居貸”租賃貸款。建行深圳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按居貸”的利率參考貸款基準利率,目前租客使用“按居貸”的比例約為30%。
2.增加客戶基數
客戶的基數決定了銀行的資金來源。在銀行領域客戶忠誠度大體跟品牌形象、信任、轉化成本等因素有關。[2]當銀行擁有一定的客戶基數,且服務質量和客戶關系營銷足以維持客戶忠誠度,在此基礎上,銀行便可以穩定資金來源,以擴展其業務。據統計,深圳市的常住人口達1 252萬人,而其中外來人口高達751萬人,均位于我國榜首。如此高的流動人口數量帶來了龐大的租房客戶群,為深圳建行提供了客戶來源。
3.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
“按居貸”項目用戶每月向銀行交付房租,而所篩選的優質租客降低了還款的信用風險。因此,銀行擁有持續穩定的注入資金。
4.可行性強,可復制性低
相比于已經開通服務的北京和武漢,深圳有著更高的人口流動性。而再加上戶籍制度,和人們“買房投資”的心理驅使,“租房貸”業務在北京、上海及二線城市很難推進。而深圳由于地理位置和人才引進政策等優勢,“租房貸”業務更容易實施。
1.受益群體較窄
貸款要求高,項目主要針對的是在深圳常住的優質客戶,申請人須信用良好并且在深圳連續三年繳存社保或公積金。在深圳短居客戶無法參與項目中。
2.資金來源與運作風險
住房租賃貸款周期長,而建行項目利率較低,資金回報率不高,如何尋找在規模、期限和成本上與之匹配的資金進行有效周轉是一個難題。并且在現實中,銀行需要介入貸款的各個環節,把握產權、管理租金,有效地控制信貸風險,但實際銀行并不能參與其運作。
3.造成搶占房源、房租高企現象
根據統計,2018年1月到8月,深圳市平均住宅租金累計同比漲幅超過20%。一方面,由于供需不平衡導致房租上漲。住房方面,深圳住房自有率在一線城市中處于最低,超過60%常住人口依靠租房解決居住問題。與此同時,深圳持續的人口導入將帶動住房剛性需求繼續增加,同時伴隨著存量常住人口人均居住面積的提升,潛在的改善性需求規模同樣巨大,深圳未來住房供需缺口依舊嚴峻。
另一方面,金融過度創新是近期房租快速上漲的主因。“金融+長租公寓”模式擴大了中介超常規擴規模的能力,中介機構在快速、大幅高價收購房源的過程中提高了房租價格。在超常規擴規模收購房源的背景下,房源進一步集中,形成了部分大型中介公司對租房市場的壟斷,進一步加大了哄抬房租的能力,帶動了租金的進一步上漲。[3]
4.制度不完善
由于市場監管制度尚不完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中,相互串通,統一確定、維持、變更價格;囤積截留房源、捂盤惜售等限制銷售數量,操縱價格;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房時,無正當理由,對不同的交易相對人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等,哄抬房價,對建行項目發展不利。
5.受客戶心理導向限制
傳統買房投資觀念根深蒂固。對比美國發達的租房市場,我國租房市場尚處于發展階段。2017年,我國租賃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僅為11.64%,而美國這一數據比例高達35%;在租賃房屋方面,我國2017年租賃房屋占總房屋的比重為18%,而美國這一數據約為37%。[4]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居民思想觀念的不同。對于理性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并不愿意被房貸所束縛,相比較而言,租房所付出的月均成本更低,更能過自己想要享受的生活;而對于我國居民來說,“手握房產”是財產的保證,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很難消除。并且,房租是否成為高負擔是客戶是否選擇貸款的主要因素。
從前文可以看出,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創新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創新方向受限
在當前經濟大背景下,社會消費增長與占比日益下降,整體形勢不利于銀行信貸轉型。而銀行內部產品關聯性低,銀行間產品同質化嚴重,加劇了銀行間的競爭,使消費信貸領域處于飽和狀態。
2.受客戶心理導向限制嚴重
客戶“存錢買房”心理并沒有下行趨勢,因此,受客戶心理導向作用,資金仍會大量涌向虛擬房地產經濟,使商業銀行的消費信貸創新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當前,商業銀行客戶間業務差異化較弱。商業銀行業務均以客戶為導向,而當前商業銀行內群體式服務仍為主流,致使客戶基數缺失,最終喪失競爭力。
3.商業銀行內部監管體系尚不完善
業務人員的風險意識與貸款管理環節的銜接等都會產生風險,如何加強內部管制,處理好貸款環節,降低資金流風險是商業銀行所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文就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如下。
1.完善服務,拓寬用戶群體,增加客戶黏性
銀行可以利用這些客戶群體作為銀行業務評估的基礎數據,以發現銀行服務中潛在問題。通過客戶基數的獲取,銀行可利用大數據做客戶營銷。調整優化客戶定位,發掘潛力客戶,針對不同集群的特征進行差異化營銷,預測客戶的信用風險與流失風險,最后應用內部數據,做好“承諾”管控。通過這種方式,銀行也可以篩選出潛在長期穩定客戶,以便進一步加強合作。
2.開展關聯性延展項目,增強營利性
基于客戶基數,銀行可以針對貸款人群在銀行其他業務方面開展優惠政策。比如,由“租房貸”到“買房貸”的利率優惠;更具針對性的理財業務等。加大創新力度,開發小額多期限產品,堅持普惠金融,滿足中低收入群體需求。
3.改進項目,增強可復制性
對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及沿海城市來說,其擁有一定的流動人口,但對于這部分人群,短期買房并不現實,而長期租房又違背本意。因此,銀行可以增加此項目的層次性,針對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期限租房貸款。同時各地可以效仿北京租賃住房新政 “京籍無房家庭租公租房可落戶”,解決家庭實質需求,以增強項目普及性。
4.制定政策,加強管制
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創新是當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商業銀行應堅持審慎監管和風險管理毫不松懈。首先是整個銀行體系監管的完善;其次是銀行內部嚴苛的管制,以防不必要的風險發生。銀行介入長租房市場正改變著行業格局,未來租房市場會越來越規范,租戶的權益將有更多保障。但是也要防止租房市場形成寡頭。比如,租金價格如何控制在合理水平等,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的監管就顯得非常重要。北京住房租賃監管平臺已正式上線,其做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