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博,錦州師范高等??茖W校
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外在體現。培養在校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在內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創新能力培養對高職教育的發展來說尤為重要。
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我們身處的是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接受變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以及操作,需要學生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構建和再創造而獲得,需要學生發揮創新意識。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職英語專業更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
英、美等發達國家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方面有非常成熟的做法,創新創業教育有序銜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們的課程類型從理論到實踐,理論課與實踐課相輔相成。課程內容從綜合到特色,系統地涵蓋了專業內的核心課程和能力拓展課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對于高職英語專業來說,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傳統英語專業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體系的全面變革,是對傳統教育思想的大膽突破。
2.1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指引下的產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思路。以創新創業理念指導人才培養的思路,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合理且適當地增加實踐學時;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深化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師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踐以及創業模擬等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主線,充分利用校企雙方教育資源,建立能夠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
2.2 圍繞專業核心課程,優化教學內容,挖掘和充實應用英語專業課程的創新教育資源,進行特色教材和教學資源建設。以與前沿技術、企業需求密切結合的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完善、組織、評價和服務機制為保障,全面實施系統的創新教育訓練,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模式的變革。
2.3 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的弊端。將學生的參賽成績與假期企業調研與實踐納入學期末考核范疇。
2.4 將“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有機融合,通過實行“企業請進來、教師走出去”的策略,加強與合作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增進校企合作,需要從根本上轉變師生的觀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組織各類創新活動和舉措,例如,學期初可邀請企業專家或者優秀畢業生來學校宣講;寒暑假期間大力提倡并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考察與實踐;在教師層面,鼓勵教師利用假期等業余時間下企業鍛煉,建立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教育教師隊伍。此外,鼓勵師生創建英語類工作坊,將實訓課程與創新創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也是英語專業創新教育的一個有效手段。
2.5 建立“創新創業基礎與實踐”課程體系,并把“做中學”教學理念融入到課程模塊中去。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應用英語專業的課程模塊進行了四個方面的創新:
2.5.1 通識課程模塊的創新。該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職業意識,使學生掌握創新方法。
2.5.2 基礎教學理論模塊的創新。該模塊主要講授應用英語專業所需要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講授創業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課程教學倡導“做中學”,在課上教學和課下教學有機結合,圍繞商務、會展和會議項目設計等核心內容,將相關課程有機融合。
2.5.3 實踐技能教學模塊的創新。這一模塊是課程體系中的精髓部分,教師在校內實訓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應融入大量的場景模擬環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中來。受專業特點的制約,語言類校內實訓相對理工類來說稍顯薄弱。高職英語專業應多與企業合作,多建立語言類工作坊,如建立英語翻譯工作坊、外貿類工作坊,克服校內實踐環節薄弱的問題,同時增強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意識。
2.5.4 實踐拓展模塊的創新。這一模塊主要是利用競賽平臺和企業平臺進行創新教育與實踐。鼓勵學生多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學校要建立完備的獎勵機制和保障。
對于高職英語專業來說,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期內一蹴而就的,需要高職英語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從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課程體系、考核方式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真正培養出具有社會競爭力的高素質應用型英語人才。
[1]馮衛梅,《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探討》,當代教研論叢,2016(3).
[2]王建惠,《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創新創業培養路徑分析》,陜西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