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芳
美術課堂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陣地,能激發學生追求美、感知美、創造美。怎么實施美感教學呢?本文將圍繞筆者去年上過的《創意粘土青花瓷瓶》(以下簡稱“本課”)課堂教學展開論述。
教育家贊可夫曾經做過關于課堂氣氛營造的論述。他認為:“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如果不能……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可見,在實際的學生課堂學習中,教師對于課堂愉快氣氛營造是教學能否獲得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1.美的環境布置。環境造就人,負載著審美功能的美術室更應講究藝術性。其感染力和藝術沖擊力,能時刻陶冶師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師生的審美情趣。因此在上本課前,教師為裝扮美術室費了很多心思。如走廊展柜的裝扮,室內墻面學生作品的張貼,講臺各類陶瓷花瓶和青花瓷實物的擺放,這些布置讓美術室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氛圍,這無疑成為了一種隱性教育。
2.美的課件渲染。多媒體課件是當代基于信息技術的一種有效運用,其可以為學生創設科學有趣的動畫情境,從而化靜為動,為學生構建一個動靜相融、圖文并茂的科學教學場景。如本課中,教師利用課件設計了一連串情境,如“青花瓷瓶展覽” “挑戰書” “鑒賞家”,讓學生入情入境,學有興趣。同時加入“粘土”微視頻,提高了學習效率。
1.教師的語言之美。本課中,教師用很多美好的語言引出青花瓷,寓意深遠,在開課伊始就抓住學生的眼球。優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如春風化雨,讓學生如沐春風,獲益匪淺,不自然的就產生了美好的體驗。
2.教師的儀態之美。教師的儀態美指教師的各種行為舉止以及教師的外貌著裝的修飾和美化。在本課中,教師挑選了一套具有中國風的服裝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其色彩、花紋、內涵與“青花瓷”吻合,教師優雅得體的穿著,良好的精神面貌,隨之使學生精神振奮,對課堂教學有著非常微妙的促進作用。
3.教師的充分準備之美。本課教師作了充分準備。(圖1)從學情的調查、教學設計的編寫,再到范作、板書等一系列活動,教師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進行了精心地設計與安排。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有效地把握教材以及研究教材,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習制作方法,學生大膽表現,也充分展現了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

(圖1 教師課堂準備)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的根本保證,它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學科特點精心設計的,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本課注重生成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如在進行“挑戰”時,我充分尊重孩子們的思考,學生在談青花瓷瓶的外形特點時,說到了異形花瓶;在談論紋飾時,想到了一只飛翔的蝙蝠寓意“福從天降”,一群蝙蝠則代表了“福氣滿滿”。這一系列的教學生成,課堂上師生互動,更富有生命力。
在美術學習活動中,教師還要能夠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層次進行體驗和嘗試,從而讓學生自發地融入到各類學習活動中。本課以“創意粘土青花瓷瓶”為主題,以青花瓷瓶的紋飾為切入點,通過對青花瓷瓶的外形、顏色、紋飾的了解后,教師設計了“粘土青花瓷瓶的做法”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過程進行全方位的體驗與感知。學生在自我體驗中掌握了方法,獲得了審美體驗。在探究中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充分利用廢舊物品裝扮生活,讓生活更美好,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學以致用,用美術作品傳遞情感。
綜上所述,教師是美的營造者,學生是美的實踐者。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用心實踐與探索各種美的存在,課堂才能處處呈現美感。只有這樣,美術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有力地發展,教學改革才能不斷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