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乃建

醫生手記
55歲的張先生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一個月前經磁共振檢查發現肝內有一個直徑約2厘米的腫塊,考慮為原發性肝癌。同時,張先生的多項肝功能指標異常,存在重度肝硬化。張先生若接受手術治療,風險很高,進行局部消融是比較好的選擇。消融術后1天,張先生就出院了。1個月后進行增強磁共振檢查,顯示腫瘤完全壞死,肝功能指標也有所好轉。我告訴張先生,他的肝癌治好了,以后定期隨訪即可,他都有點不敢相信。
很多人認為,根治肝癌必須靠手術。其實,《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及《巴塞羅那(BCLC)肝癌分期和治療策略(2012)》皆將局部消融與手術切除、肝移植并列為肝癌的有效治療手段。局部消融術微創、便捷、安全、可重復、治療費用低,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射頻或微波消融。我國大多數肝癌患者都有慢性肝病,特別是肝硬化。因肝功能不全、腫瘤處在危險區域或多發,以及經濟困難等,很多肝癌患者不適合接受手術或肝移植,更適合局部消融治療。近年來,局部消融治療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的效果逐步獲得了廣泛認可。
局部消融是通過B超、CT、磁共振(MRI)等醫學影像技術對腫瘤進行定位,并采用物理及化學手段殺死腫瘤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肝癌的消融治療可分為兩大類:①注入毒性物質,如乙醇、醋酸、放射性同位素、細胞毒性藥物、化療藥物等。②使用射頻、微波、激光、高強度聚焦超聲等電熱能消融,或冷凍消融等。
調查發現,僅20%~30%的肝癌患者能獲得外科手術切除的機會,多數患者因合并肝硬化或在確診時已達中晚期而不宜接受手術治療。局部消融治療肝癌具有可重復、耐受性好、適應證廣等特點。若肝癌患者單個腫瘤直徑 ≤ 5厘米,或腫瘤不超過3個、最大腫瘤直徑 ≤ 3厘米,且無血管、膽管和鄰近器官侵犯及遠處轉移,肝功能分級為A、B級,可選擇局部消融。不能手術切除的直徑為3~7 厘米的單發或多發腫瘤,可選擇局部消融聯合介入治療。
大多數小肝癌可經皮肝穿刺消融,影像引導困難的肝癌,以及肝包膜下或突出肝包膜的肝癌,可經開腹或腹腔鏡消融。超聲是最常用的引導方式,CT及磁共振結合多模態影像系統可用于超聲無法探及的病灶。
射頻消融最具代表性,優點是操作方便、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患者住院時間短、適應證廣。研究顯示,對腫瘤直徑 ≤ 3厘米的肝癌患者來說,射頻消融與部分肝切除的長期存活率沒有差別。治療前進行精確的影像學檢查,確定腫瘤浸潤范圍和衛星灶,有助于對腫瘤進行整體滅活,并盡可能減少對正常肝組織的損傷。
微波消融的特點是消融效率高,無“熱沉效應”,可消融較大腫瘤。隨機對照研究顯示,其在局部療效、并發癥發生率及遠期生存方面與射頻消融相比都沒有統計學差異。
無水酒精注射對小肝癌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特別適用于熱消融治療容易造成損傷的部位,如癌灶貼近肝門、膽囊及胃腸道組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