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雅敏
醫生手記
29歲的史女士最近臉上經常不舒服,發干、發癢,表面泛紅,有時還會起一些小紅疙瘩。她知道自己又發生皮膚過敏了,因為這是“老毛病”了。雖然又過敏了,但由于職業原因,她每天上班前還要照常化妝。上個周末是大晴天,她帶孩子去公園玩,回來后面部、頸部又紅又腫,灼熱、刺癢得厲害。由于問題比較嚴重,她趕緊上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后認為她患的是典型的過敏性皮炎。史女士很急切地問:這過敏怎么如此難纏?能不能找到過敏原?怎樣才能不再發?
引起面部過敏的原因有多種。現代人化妝品使用頻繁,經常更換護膚品或皮膚護理不當,再加上皮膚本身素質不佳,就可引起刺激性皮炎,發生過敏。外界的物理和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風沙、粉塵、花粉、柳絮等,也可導致皮膚過敏。
面部過敏患者就診時,醫生通常會詳細詢問病史,比如之前是否曾發生過敏、是否常去美容院做護膚等,以此判斷可能的過敏原。如果過敏經常發作或不斷加重,患者應該注意觀察和記錄,提供相關線索,以便醫生找出過敏原。臨床上,皮膚斑貼試驗等過敏原檢測方法,也有助于診斷。
然而,由于過敏原種類繁多,往往不容易找到,這就要求患者盡可能避免各種過敏原。首先,平時要合理使用化妝品。一旦發生過敏,應停用化妝品,酌情使用不含香精、防腐劑、色素和表面活性劑的醫學護膚品。其次,在室外活動時,如果公園和野外的植物在開花、吐絮, 應引起注意,因為花粉和柳絮是引起皮炎的重要過敏原。第三,對紫外線敏感的人在戶外活動時,應做好防曬措施,如戴寬檐帽、撐遮陽傘等。最后,一些蔬菜(如莧菜、芥菜、油菜、菠菜、萵筍等)含有較多光感物質,食用之后再出門經受日曬,可誘發嚴重皮炎,也要引起注意。
發生皮膚過敏,尤其是有比較嚴重的急性皮膚炎癥后,必須盡早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綜合治療。可結合具體情況,在醫生指導下局部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物、抗光敏感藥物等治療,同時輔助以冷敷、保濕等治療措施。另外,還要遵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避免皮膚受到刺激。其中,作為基礎治療手段,局部冷敷和保濕不可缺少,但往往被很多人忽視。
●冷敷冷敷對面部皮膚過敏的治療有重要作用。用冷水對皮膚損害處進行外敷,可達到減輕皮膚充血、水腫的效果。用含有藥物的水溶液冷敷,還能起到抗炎、清除分泌物的作用,尤其適用于急性皮膚炎癥。冷敷可在醫院做,也可在家中進行。如果沒有特殊感染,一般可用水(礦泉水或純凈水)或生理鹽水做冷敷。具體方法是:用4~6層紗布或小毛巾浸水,然后放在局部皮損之處敷15~20分鐘,一天2~3次。如果皮膚感染較重,需在醫生指導下用硼酸、高錳酸鉀等溶液進行冷敷治療。
●保濕保護皮膚屏障是皮膚病治療的基礎。皮膚屏障受損,水分流失,則更容易發生過敏。水分是皮膚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皮膚病治療中非常強調保濕和補水。可使用水或其他保濕因子(如神經酰胺、透明質酸保濕劑)。患者平時可適當使用醫學類保濕護膚品,如噴霧、乳液、面膜等,應到藥店購買此類特殊護膚品。
專家提醒:患者平時一定要注意生活細節:起居規律,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用溫水或涼水洗臉,盡量不用過熱的水及堿性肥皂,不用粗糙的毛巾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