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恒
關鍵詞:公立醫院 ?固定資產管理 ?風險分析 ?控制策略
(一)公立醫院固定資產配置過程存在得風險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閑置率較高,主要是由于在固定資產配置環節存在缺陷。醫院的固定資產中比較昂貴的儀器設備,很難完成各個科室進行配備。通常需要對醫院的各個科室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然后再結合醫院擁有的先進儀器設備,進行相應得配置。然而在實際的固定資產配置環節當中,公立醫院存在著以下不足。首先,缺乏對固定資產需求的調查,許多公立醫院在購置醫療前,沒有針對各個科室的需求進行評估。因此在購買固定資產過程中容易出現多買或者重復性購買,或者是購買的固定資產不符合公立醫院的實際需求,從而導致醫療儀器的閑置率較高,增加醫院固定資產成本,形成不必要的損失。其次,在固定資產投資前,缺乏嚴謹的評估,某些公立醫院在編制固定資產預算時,并沒有形成明確的需求。在使用環境方面考核也不夠充分,形成比較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
(二)公立醫院固定資產采購流程所面臨的風險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采購金額通常是比較大的,也使得某些缺乏原則得采購員出現違法行為,運用采購崗位的職務之便,徇私舞弊。倘若醫院不強化內部控制,并對采購崗位進行約束,極易形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某些公立醫院固定資產采購缺乏標準的采購流程,采購行為的科學性,可行性存在欠缺,而且多數采購崗位,基本上是由專人一人包辦,采購與審批崗位分離不夠徹底,從而形成某些采購人員在采購環節中拿回扣,貪污的現象。
(三)固定資產使用環節所面臨的風險
首先是公立醫院固定資產操作流程不當是許多科室普遍都存在的問題,于固定資產的操作流程并沒有進行明確規定,從而造成在使用固定資產操作不當,損耗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加上公立醫院后對其后期的保養維護存在不足,致使固定資產使用極為不合理,大大的降低了固定資產的壽命,其貶值速度提升。固定資產資源浪費十分嚴重從而會引發公立醫院較大的成本風險。
(一)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機制
公立醫院要想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就一定要構建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為固定資產管理營造良好的環境。首先公立醫院需要針對固定資產整個流程進行規劃,主要涵蓋采購前的審查、資源采購、固定資產操作流程、以及報廢流程等各個環節,形成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盡可能的降低操作不規范所引發的風險。其次則是固定資產各個環節要將責任進行明確,同時落實到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頭上。確保各個環節都能有相應的部門或者人員負責,避免在風險發生時產生推諉的情況,無法快速的降低固定資產的損失。最后有關固定資產的各個部門需要加強工作的融會貫通,通過協同合作來提升固定資產利用效率。
(二)構建操作性較高的固定資產采購預算評估體系
公立醫院在采購固定資產時,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實際需求,結合考慮,公立醫院本身的固定資產需求狀況,進行詳細的固定資產采購預算評估,對當下的固定資產存量以及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此外還需要調查新購置固定資產的使用條件與自身醫院條件是否相符,從長遠的利益出發,綜合分析是否實際需求該固定資產。通過事前控制的方式來徹底的遏制固定資產閑置以及浪費現象。
(三)固定資產報廢流程嚴格化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全過程中報廢處置流程是最后環節,同時也是很多公立醫院的薄弱環節,而且極易產生腐敗,或者致使醫院資源浪費。首先公立醫院必須要出臺標準的固定資產報廢流程,同時加強對報廢申請的審查,從公立醫院經濟效益最大化出發,制定相應的固定資產報廢流程方案。
參考文獻
[1]修永新,李平,鄧盼,鄭函,郭娟娟,王學霏,戴力輝.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風險分析與控制策略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7,30(01):44-46+50.
[2]朱文華.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風險分析與控制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