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魏麗
我今年69歲,10年前體檢發現血糖偏高,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近10年來,我沒有服用降糖藥,而是通過堅持運動、嚴格控制飲食來降糖。我還堅持進行血糖監測,并制成曲線圖。從曲線圖可見,我的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較平穩。
我的血糖控制“格言”是:管住嘴,邁開腿,每餐必動,持之以恒。我還自創了一套運動方法,利用自制的鐵柄、啞鈴進行甩手、跨腿、踮腳尖等運動。具體方法如下。
甩手:手抓啞鈴,先自由甩動,然后分別做逆時針、順時針旋轉。雙臂動作可同時進行,也可交替進行。
跨腿:雙手叉腰,繃緊腳尖,用力向上踢腿,雙腿交替進行。

踮腳尖:踮起腳尖,自由跳躍。
這樣的運動不受場地、時間和天氣情況的限制,可因時、因地制宜。我堅持每日三餐后45分鐘開始運動,一般運動半小時左右,以身體發熱、微微出汗為度。
這組運動可以使全身得到鍛煉,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靈敏度、柔韌性和注意力。通過運動控制血糖的同時,我的體質也得到了提升,多年來從無頭疼腦熱發生,提重物上樓輕松自如、氣定神閑。
糖尿病綜合治療的“五駕馬車”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和自我血糖監測。薛先生通過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自我血糖監測,將血糖控制得比較平穩,為廣大糖尿病患者樹立了榜樣。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對降低血糖、控制體重十分重要。運動治療也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之一,對糖尿病患者可謂益處多多:增加機體能量消耗,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松;增進心理健康;等等。有研究顯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控制飲食、降低體重和運動,可以緩解甚至逆轉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要遵循如下原則:量力而為、循序漸進,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和運動方式,并注意監測血糖。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餐后1~2小時,運動時宜穿寬松的衣褲、柔軟的棉襪和合腳的運動鞋,運動前應先做5~10分鐘的熱身運動。運動方式要因人而異,盡量選擇中低強度的運動,低強度運動有散步、做家務、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中等強度運動有慢跑、跳舞、做操、游泳等。運動結束后,應進行必要的整理運動,如彎腰、踢腿等,同時要對足部進行檢查,看看有無溫度異常、發紅、水皰和感覺障礙等。
對于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來說,在飲食和運動治療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即使在采取飲食控制和運動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仍然需要定期隨訪。因為在以后的歲月中,隨著胰島功能下降和走向老年,這些患者中的絕大多數最終仍然不能完全依靠生活方式來控制好血糖,而需要包括胰島素在內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