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軍 劉偉
摘 要 :查驗民警對機動車查驗的受理,意味著查驗民警依照查驗程序和項目進行監督管理,固化查驗執法結果,并告知查驗結果。從查驗過程執行到查驗結果告知,查驗民警經常忽視到很多問題,筆者將結合查驗實際,與大家分享關于依法履行職責,原廠拓印膜使用和比對、查驗易忽視問題,規范查驗結果告知書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查驗;比對;告知
在公安部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生產廠家、檢測機構、車主、市場推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源頭管理,又能將查驗不合格的情況告知車主,便于車主、銷售商理解,是擺在查驗民警面前的一大難題。目前,查驗工作執行時查驗民警會忽視掉很多細節,在告知查驗結果時,機動車查驗記錄與告知的形式也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樣板。筆者將結合工作實際,談談依法履行查驗職責,比對原廠拓印膜,注意查驗易忽視問題,統一“一次性告知”的實際做法。
1查驗環節發現車輛生產一致性問題
按照工信部聯產業〔2010〕45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和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要求,車輛生產企業要確保生產一致性,申報《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時,要提供車輛主要總成和系統的相應數據,規范整車出廠合格證樣式。配發汽車(不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半掛車產品整車出廠合格證時要隨車同時配發實車車輛識別代號的拓印膜(2份)、實車拍攝的機動車外部彩色相片(2張,拓印膜和相片的樣本附后)。然而個別汽車生產廠家追求利益最大化、買賣《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迎合車主要求,以舊掛翻新、利用舊掛、舊橋、舊鋼板彈簧、舊輪胎、鋼圈以舊充新、小馬力小功率發動機冒充大功率發動機、積壓車打磨后重新打刻車輛識別代號、不安裝防抱死制動裝置(ABS)、輔助制動裝置、盤式制動器、不安裝發動機艙滅火裝置、鋼板彈簧片缺少、不粘、少粘貼反光標識,甚至應該由生產廠家隨機動車產品合格證一同配發的實車車輛識別代號的拓印膜、實車外部彩色照片、產品使用說明書都沒有隨車配發等等違規亂象,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
這就要求查驗員需嚴格按照國標《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7258)、《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 1589)、公安部第124號令《機動車登記規定》及《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等規定查驗車輛,審核機動車所有人提交的有關資料,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查驗員審核機動車所有人提交的有關材料,應包括核查和比對《公告》信息、隨車配發的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機動車外部彩色相片和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對符合要求的,要收存相關資料,按規定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對未按規定列入《公告》或超過《公告》有效期出廠、或車輛技術參數不符合有關國家標準、或車輛技術參數和相片與《公告》不一致、或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和實際車輛不一致的產品,不予辦理注冊登記。對違規產品取證后按照《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記錄具體信息,并錄入機動車登記信息系統。
2機動車查驗的原廠拓印膜及機動車照片比對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待檢車輛多,有的查驗員往往只注重車輛識別代號有無挖補、打磨、焊接等違規情形,忽視了廠家出廠自帶車架號拓印膜與實車打刻的車架號進行比對,只查看拓印膜17位編碼是否與合格證及實車打刻的車架號數字、字母是否一致,不按要求對廠家提供的拓印膜與實車進行比對。車架號如同人的身份證一樣,一旦注冊時出現錯誤不易更正,在查驗過程中要依法依規進行。只有做到不隨意性查驗、不選擇性查驗、不過度查驗,才能真正依法履行查驗職責。
2.1部分廠家未提供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
在依法執行查驗時,除了小型車輛基本都隨車配備了車輛識別代號的拓印膜(2份)、實車拍攝的機動車外部彩色相片(2張)外,最容易出現違規問題的進口車輛(包括平行進口車輛)、中重型車輛、經過改裝廠改裝車輛、專項車輛、掛車(包括所有低平板半掛車、倉柵式半掛車、普通半掛車、中置軸掛車、旅居掛車、罐車等等),有很多都沒有按工信部聯產業〔2010〕453號文件的規定隨車配發。大部分廠方對上述文件知情,卻不按要求執行,原因不得不令人生疑。或許更多是為降低成本,生產廠家抱有僥幸心理,省卻這一環節。
查驗民警在查驗過程中發現,小微型載客汽車都能按照要求配發機動車外部彩色照片和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輕型貨車如江鈴汽車、江淮汽車、一汽解放汽車、北汽福田等大部分廠家隨車配發;大、中型客車如宇通、金龍等大部分廠家也隨車配發;罐式半掛車、重型普通貨車、重型罐式貨車、重型廂式貨車、重型半掛牽引車、重型特殊結構貨車、專項作業車等隨車配發率不足10%,而所有品牌低平板半掛車、倉柵式半掛車、廂式半掛車、重型普通半掛車、重型自卸式貨車、改裝車類等均沒有隨車配發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
2.2原廠拓印膜及照片比對不符是查驗重點違規車輛的重要手段
根據以往查驗記錄,多輛未提供原廠拓印膜和外部彩色照片的車輛,經調查為汽車制造廠試驗車輛或事故運損車。因而,若新車注冊未隨車配發原廠拓印膜及車輛外部彩色照,則應重點查驗,這類車輛不排除為事故運損車輛、搶注車輛、試驗車輛,及走私、套牌、拼裝嫌疑車輛。
原廠拓印膜與實車車架號比對是查驗重點違規車輛的重要手段,同時監督生產企業是否合規生產,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年前在查驗一輛國內某知名掛車廠生產的重型倉柵式半掛車時,查驗員要求車主提供隨車配發的外部彩色照片和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車主稱廠家未配備。與廠家溝通時,在詢問是否知曉工信部聯產業〔2010〕453號文件內容時,自稱為該廠銷售經理的男子言辭閃爍,模糊應對。經進一步詢問購車人提車情況,發現該生產企業是一個私自靠掛有資質掛車制造企業的地下加工廠,通過購買合格證自己生產并完成銷售。了解上述違規情況后,查驗員當即向當地車管部門聯系通報情況,不久后,當地車管部門會同治安、市場管理等部門對該地下加工廠予以查處。

3查驗工作中易忽視的幾個問題
3.1與《公告》數據及圖片比對
《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和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產業〔2010〕453號)“對未列入《公告》或超出《公告》有效期出廠或車輛技術參數不符合有關國家標準、或車輛技術參數和相片與《公告》不一致、或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和實際車輛不一致的產品,不予辦理注冊登記。”要求查驗員在新車注冊查驗車輛時,必須將機動車產品合格的內容與《公告》進行比對,實車與《公告》圖片進行比對。通過比對發現有些車輛在上《公告》的時候違反GB 1589的規定,有些貨車、掛車、改裝車等車輛的實車與《公告》圖片不一致。
3.2核對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
對于一些不是免檢的車輛,按照要求需要在安全技術檢驗機構進行安全技術檢驗,在注冊查驗時,查驗員需要核對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如有些整備質量、外廓尺寸等項目不合格的車輛,通過核對安全技術檢驗證明即可一目了然。另外,通過核對一方面可核查該車的檢驗證明是否合格,另一方面可通過核對核查安檢機構檢車項目是否存在問題,這有利于加強對安檢機構的監管。
3.3注意改變照明燈具種類等問題
有些在用車將原有的大燈改為氙氣大燈、增加增光器以改變照明燈的亮度,影響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此類行為在查驗工作中雖然不是查驗項目,事故發生時,經常會成為議論的焦點,從安全角度考慮,在查驗過程中發現應予以糾正。除此情形外,一些平行進口車特別是美規車的轉向燈、霧燈、里程表、排氣管的朝向、車架號等不符合中國的標準,使用假的一致性證書導致實車參數不真實,查驗時需注意核查上述項目。另外,客車類查驗時應注意座椅間距、通道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
3.4謹慎使用原廠自帶拓印膜
有的查驗員使用廠家提供的拓印膜落籍,因拓印膜質量或廠家非實車拓印等原因,導致打磨改碼車輛落籍或有的拓印膜與實車打刻的字體、大小、間距不相同,為以后辦理的車輛業務核對檔案時埋下錯誤種子,引發諸多矛盾。
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使用廠家自帶拓印膜可能存在以下問題:有的自帶拓印膜的車架號的字體、大小、間距與實車打刻的不一致;有的自帶拓印膜字符保留時間不相同,有的不到一年時間,貼在查驗表上的自帶拓印膜已無法辨認字符。因此,對于廠家自帶拓印膜使用時要謹慎。
4機動車查驗結果告知
對于查驗不合格的車輛,按照《機動車查驗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應當出具《一次性告知書》,寫明查驗不合格項目和違反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同時告知群眾解決方法和途徑,方便群眾實施整改和后續維權工作。
《一次性告知書》作為告知的記錄,須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的要求進行,不能有隨意性,既要作為事中事后監管和責任倒查的依據,又充分發揮其告知的作用,有利于機動車查驗工作規范,將“放管服”“只跑一次”的舉措落到實處。因而,在實際工作中,查驗民警對違反GB 7258、GB 1589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車輛開具不予注冊通知書,并規范《一次性告知書》的形式(如圖5所示),明確告知違反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勾選出查驗的不合格項目,告知車主車輛哪些項目可以找廠家整改,哪些項目整改不了,對于整改不了的,告知車主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及會帶來的后續嚴重后果和維權途徑,最大限度為車主減少損失、化解對立情緒。不予注冊、退辦要采取嚴格的審批程序,采取雙查驗員復核查驗,疑難問題集體研究并由主管查驗領導簽字,有效避免隨意退檔、退辦等不利于群眾的事情發生。
車輛查驗工作責任重大,查驗員需熟練掌握法律法規和標準,依法履行職責,嚴格把關,做到無疏漏、無差錯,同時要學會用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規范,做到有質量地服務群眾。只有全面的業務理論和長期的實踐經驗才能讓更多查驗員成為行家里手,希望筆者的查驗實踐經驗能讓大家借鑒思考,在工作崗位上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參考文獻
[1] 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2] GA 801-2019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
[3] 機動車查驗工作規范(試行)
[4]《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和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產業〔2010〕4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