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振
一、嚴管嚴治是營造有序交通環境的最直接手段
德、英兩國的交通管理部門在道路上設置了大量抓拍取證設備,確保違法行為無所遁形,德國還通過便衣巡警、偽裝警車使用隱藏式攝像機和激光測速儀抓拍交通違法行為,以徹底打消駕駛人的僥幸心理。此外,德、英兩國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也制定了嚴格的處罰制度,如德國法律規定在高速公路上倒車、掉頭、逆向行駛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英國對“危險駕駛致人死亡”的行為可認定為非預謀殺人型犯罪,最高可判處14年監禁,嚴厲的處罰后果使駕駛人對違法行為望而生畏、行而知止。
從現階段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看,因疲勞駕駛、超(低)速行駛、違法停車、不按規定車道行駛、未系安全帶、妨礙駕駛安全等交通違法行為引發的事故占90%以上,交通違法導致的無序交通狀態仍是現階段交通事故的最直接誘因。因此,打擊這一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必須依靠各職能部門嚴格執法管理來糾正司乘人員的交通違法行為和陋習,規范道路通行秩序,以實現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最終目的,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強化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常態嚴管,圍繞交通事故預防重點,持續開展集中整治行動,特別是針對高速公路省際收費站取消后,區域交通融合更快等實際情況,以區域警務協作為平臺,謀劃開展區域(如長三角區域)集中整治,提升整體執法效果。
全面提升交警執法權威,以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浙江公安工作的實施意見》為契機,研究完善交警權益保障和暴力抗法、干預正常執法等行為的懲戒機制。
進一步提高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探索建立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多部門聯合懲戒機制,與個人征信、保險費率等掛鉤,全面提高交通違法成本,真正形成“不敢違”“不愿違”“不想違”的良好氛圍。
二、高標準的交通設施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基礎
據介紹,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道路交通技術管理局每4年組織對州內高速公路開展1次全面的安全排查,如果分析發現道路質量或交通設施等存在問題,會立即提出整改意見并報請高速公路管理委員會裁決,整改意見一旦通過,則必須按照相關意見進行整改直至隱患消除。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德國高速公路保持了較高水平的通行條件。
近年來,浙江高速總隊將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作為從源頭上預防交通事故特別是惡性交通事故的重要抓手,每年組織開展多輪次隱患排查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模式仍較粗放、規律性不強,為重大安保活動而開展的“整治式排查”居多,未固化形成穩定、高效的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今年6月12日,一輛小型面包車行駛至杭金衢高速公路某處時,碰撞護欄端頭后起火。事發處的護欄僅滿足相關標準的最低要求,端頭前放置的防撞桶未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如果該處護欄端頭像德國一樣做好安全處理,或許事故后果不會這么嚴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部分高速公路經營單位對安全隱患治理重視程度不夠、主動整改意識不強、滿足于以最低標準建設安全設施等突出問題。
為確保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安全,可從下列三個方面來推進強化高速公路隱患排查治理,促進隱患排查治理形成長效機制:
立足浙江“三個地”(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定位,將交通安全隱患治理作為平安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以隧道、護欄、樞紐等為重點,推動“地標”升級,從新建高速公路源頭提升安全基礎環境。
以省政府“生命防護工程”為契機,以“示范路段”創建活動等為載體,完善多部門參與的高速公路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參照“樣板”標準,推動高速公路經營單位將整改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已運營高速公路安全設施的完善提升。
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建立交通事故與高速公路經營單位領導業績考核掛鉤機制,并從安全隱患發函未整改、涉及施救作業人員事故、管理主體責任不落實等方面進行考核,推動實現以點帶面、以案促改。
三、完善法治建設是破解高速公路管理難題的有效途徑
德國、英國高度重視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完善,如德國《道路交通法》于1909年制定,之后進行了若干次修改,2017年5月12日還正式通過了全球首部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法案,被譽為“全世界最現代化的道路交通法規”;英國現行的《1988年道路交通法》自發布以來已進行了12次修改補充。兩國及時修訂交通法律法規,使其“與時俱進”,滿足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
目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涉及高速公路的條款較少,浙江省高速公路專項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備,與高速公路日益重要的地位、作用及嚴峻的交通安全形勢不相適應。實踐中,諸如極易誘發高速公路重大亡人事故的疲勞駕駛、違法停車、低速行駛、互通樞紐違法變道及車輛拋錨后不報警、人員不撤離以及超限、超載等嚴重違法行為,在德國和英國因為有嚴格的法律規范制約而根本不存在,但在我國卻成為防范難、發現難、處置難的問題,嚴重影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借鑒德、英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建設經驗,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相關法規建設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推進:
加強高速公路專門立法研究,結合《道路交通安全法》《浙江省高速公路運行管理辦法》等修訂工作,制定專門針對高速公路的章節,進一步完善細化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
從源頭治理著手,在國家或省級層面出臺相關政策引導推進貨車廂式化并全面推廣應用智能化輔助駕駛系統(ADAS)。
四、科技信息化建設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唯一出路
德、英兩國交通基礎設施完善,道路管理與交通監控設施齊全,且注重將科學技術與交通管理有機結合,進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尤其是巴登符騰堡州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專業化的“連鎖管理系統”,大幅提升交通組織的科學性和時效性。英國大倫敦區通過科技信息化手段的深度應用使專職交通警察人數由曾經的4000人降到了目前的500人,近期倫敦市長還提出了3到5年實現交通“零死亡”目標,充分彰顯了科技的力量。
科技是高速公路的短板,也是出路。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浙江省高速公路科技信息化建設、路面感知、數據研判等能力得到顯著增強,但距離主動預測預警預防目標還有不小差距。在當前高速公路管理科技信息化基礎上,可采取以下措施進一步推進智慧交通管理:
著力打造以“情指勤督”平臺為核心的科技信息化生態環境。
在基礎端,繼續強化以電警卡口、事件檢測等為主的路面感知體系建設,著力完善通訊聯絡、網絡傳輸等基礎系統;在數據端,打破已建系統間的信息壁壘、數據煙囪,深化推進與各職能部門、高速公路經營單位等的數據互聯互通,強化與科研院校、科技企業協作,確保全項數據上云;在模型端,圍繞實戰需求,分層次探索構建各類數據研判模型,對各類數據進行研判分析,實現從無序數據到精準情報的轉變;在應用端,積極探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實戰應用,強化移動警務、智能穿戴設備等升級研發,為民警執法提供更多更好“武器”;在反饋端,依托“智慧交管”項目建設,探索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評價體系,形成工作閉環,實現科技系統的不斷迭代升級。
按照全省“智慧高速”建設部署,積極參與滬杭高速公路嘉興段、杭甬高速公路柯橋段等試點工作,并推動省政府牽頭聯合發改、經信、交通、公安等部門,研究制訂高速公路科技信息化建設“地標”,其中,新建高速公路科技信息化建設與道路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已開通運營高速公路在“十四五”期間逐步完成智慧化升級改造。
五、良好的文明駕駛行為是交通安全的源頭保障
考察期間,總隊轄區先后發生兩起亡人事故,一起是駕駛人在駕駛過程中觀看手機視頻追尾前車,另一起則是由于駕駛人停車撿拾路上的野生動物而遭路過車輛碰撞。當筆者向德國、英國同行以及當地華僑介紹兩起事故情況時,他們表示無法理解兩位遇難駕駛人的行為,因為在這兩個國家,交通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民眾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根本不會犯類似錯誤。
針對當前路面傳統戰場壓降事故空間越來越有限的實際,更有必要將傳統路面“末端管理”向駕駛人交通文明意識“源頭防控”轉變,以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為抓手,全力開辟交通事故預防“第二戰場”。
在駕考培各環節,特別駕駛人初學培訓、滿分教育中,進一步增加高速公路相關內容,從源頭提升駕駛人群體防范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緊急避險能力。
結合浙江總隊實際,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從精準度、大眾化、互動性入手:
創新打造高速公路服務區宣傳陣地,以服務區警務站規劃建設為契機,建設全省統一的服務區交通安全宣傳櫥窗、橫幅掛板等,努力形成“進一次服務區就接受一次安全教育”的良好效果。
以新媒體工作室投入使用為契機,抓住“短視頻”重點,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平臺,通過“流量效應”大力提升公眾交通安全意識。
組織專題調研,從民眾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傳的接受度、認可度、有效性等方面,建立完善科學理論工作體系;同時,常態開展主要工作舉措問卷調查,及時反饋宣傳效果,實時調整工作策略,確保宣傳工作始終緊貼民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