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戀玲

摘 要 本文主要針對目前武警院校電子專業基礎課程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了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電子專業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構建“二體系三能力四實施”的武警院校電子專業基礎課程體系、能力培養方案及教學實施策略。
關鍵詞 電子專業 基礎課程 虛擬現實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國內安全及反恐形勢的日趨嚴峻,警用直升機、綜合指揮車、反恐突擊車等大量信息化裝備列裝武警部隊。由于這些裝備的復雜度、集成度、信息化程度很高,因此部隊急需一大批具備較高電子、計算機、信息素養的符合軍事人才。在武警院校現有的學科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任務在于培養具備電子理論和實踐基礎,培養學員的工程實踐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應用電子專業基礎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學員可工作于武警部隊通信保障、監控報警、智能儀器、導航定位、“三級網”應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1目前存在的問題
由于武警院校起步較晚、辦學經驗不足,在課程體系建設、教學組織實施手段等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具體如下:
(1)課程體系不夠科學。核心工程技術類課程時數“臃腫”,學員自主學習時間被羈押,各課程模塊學時比例、分布不盡合理。
(2)教學內容不夠全面。一是對教學內容區分不明顯,取舍和深淺把握不當;二是部分課程特別是計算機網絡類、通信網絡類課程和專業課程中教學內容重疊較多;三是個別課程因開課時間等原因,造成教學內容銜接不夠合理;四是軍事特色不強,課程與軍事任職崗位的結合不夠緊密。
(3)教學實施不夠合理。一是部分教員教學形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二是教學交流活動少,導致教學理論和方法拘泥現狀,跟不上科技發展步伐;三是教學內容與部隊崗位需求聯系不緊密。
(4)實踐課程不成體系。一是課程設置中實踐環節少、實驗課分散不成體系、學員缺乏實踐鍛煉、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動手能力弱、創新能力不強;二是采用傳統的硬件實驗方式主要依靠硬件設備,投資大、效率低、實驗耗材多、實驗費用高,同時受課時安排制約,教學效果受限。
2基礎課程體系建設方案
為了進一步促進電子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實現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綜合考慮武警部隊對電子專業學員的切實需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從電子專業基礎課程體系、能力培養方案以及教學實施方面構建“二體系三能力四實施”的武警院校電子專業基礎課程體系、能力培養方案及教學實施策略,如圖1所示。
(1)搭建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相結合的電子專業基礎課程體系。根據武警院校對學員的培養任務及目標,借鑒軍內外綜合性大學的先進做法,優化選擇電子專業基礎相關教材和教學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實施方案。
(2)制定電子專業基礎專業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及專業綜合能力的能力培養方案。通過合理設置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內容和講授計劃制定專業基本能力培養方案;通過合理設置電子技術專業課程制定專業能力培養方案;通過嵌入式系統應用、傳感器技術、電子專業基礎綜合實踐、任職崗位專業實踐等課程制定專業綜合能力培養方案。
(3)從硬件實驗、虛擬仿真、對外交流、崗位實踐四個方面制定電子專業基礎教學實施策略。依托學院實驗室,完成電子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驗任務,并根據實驗教學方案中的實驗內容,完成實驗教程資源庫建設;利用Labview、Multisim、Protel、Proteus等仿真軟件完成實驗的仿真驗證及案例庫;通過軍民融合、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等對外交流平臺提升創造能力;通過深入部隊調研、將裝備引進實驗室的方法豐富和完善實驗教學內容,提升專業學員勝任第一任職崗位的能力。
3結論
本文以武警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以部隊對電子專業學員的切實需求為出發點,構建“二體系三能力四實施”的武警院校電子專業基礎課程體系、能力培養方案及教學實施策略。將虛擬仿真技術與實驗硬件操作相結合,實現電子專業基礎理論和時間教學內容的多樣化;通過仿真設計-硬件操作-對外交流-崗位實踐這種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教學實施策略提升學員理解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崗位勝任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世杰,吉家成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5:09.
[2] 鄧祺.論電子專業教學現狀和教學改革[J].大眾科技,2015:04.
[3] 徐陽,徐愛鈞.現代虛擬仿真技術在單片機教學中的應用[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