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敬
關鍵詞:高校 ?財政專項資金 ?管理 ?原因與對策
(一)不規范的使用資金,資金支出的進度緩慢
隨著社會的進步,許多高校對專項資金的使用環節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在專項資金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資金使用不規范。高校在使用專項資金方面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沒有對專項資金的支出范圍進行明確的界定,更沒有準確認識到專項資金的功能。實際使用資金的過程中,高校對資金僅僅只是進行隨意、簡單的劃分,有時甚至出現故意模糊專項資金使用邊界的現象,利用開支范圍的“擦邊球”使得一些關聯性較低的支出可以被專項資金的開支順利納入。而高校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專款專用的原則。此外,高校存在嚴重的年末突擊花錢的現象;而專項資金有自己的使用時效,高校在經過年中的申報追加專項的各項環節,部門將專項資金下撥到高校時間基本為下半年或者年末,這既增加了高校專項資金的執行難度,又降低了專項資金的支出進度。
(二)對所推進的項目缺乏分類管理
政府相關部門的項目推進力度與部門預算項目資金支出的執行進度呈正相關。具體體現在一些項目具有時效性,建設周期短、投資額較小,如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落實以及民生工程的完善等;這些具有時效性項目在預算指標下達、資金撥付以及最終的實際支付,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但是,一些建設周期長、投資額較大的項目,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同時回報周期長,如重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高校內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品牌專業以及優勢學科的建設等。這類建設周期長、回報周期長項目的財政項目預算執行以及資金支出的進度都較慢,同時并不能在相關政府部門推進下就能提升資金的支出速度。
(三)不科學的預算編制
目前我國沒有一套針對項目資金預算編制的可量化的、科學的、完善的指標體系和有效的管理辦法,因此使得項目資金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合理性。預算編制的不合理,使得高校薄弱的預算基礎工作在面對一些項目時,并沒有根據資金的性質將項目的預算切實落到每一個承擔部門和具體的項目上,這大大增加了預算執行的難度,對高校項目資金的支出進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此外,還有一些高校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立項目、爭資金上,對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不重視,并進行“二次分配”所獲得的項目資金,出現對項目資金進行擠占挪用的現象;也有部分高校對所立項目的管理過于混亂,立項的程序不完善,審核程序缺乏嚴謹性,沒有相應的制度規范,對所申報項目的預算金額不能進行科學規范的確定,存在虛報、謊報的現象,沒有對項目庫的過濾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無法保證納入財政管理的項目質量,對高校的財政資金支出進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四)配套資金沒能落到實處
一些項目的建設資金通過財政補助、學校自籌以及其他單位資助等方式進行籌集,財政資金已到位,但是學校自籌的資金、其他單位的資助資金未到位,或除政府補助外的其他配套資金未能全額到位,與財政資金的撥付要求不符。另外,項目的建設無法僅靠財政資金來完成,具體的實施無法滿足規劃預定目標的要求,對項目的進程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對財政資金的支出進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一)對人大預算審查、批準的制度進行完善,提高高校預算執行時間的完整性
《預算法》規定,預算在人大審查、批準后才能執行。高校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算審批之前學校正常運轉的基本支出可以被保證,而項目預算和其實際的執行時間只有8-9個月。所以,建議對人大預算審查、批準制度的改革,對預算審查、批準的時間進行調整,可以實行當年對下年預算進行審批,也可以引進其他國家的做法,對現行財年的起止時間進行改變;保證在預算年度開始時,全部預算已經過人大的審查和批準了,提高高校預算執行時間的年度完整性。
(二)加強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不斷優化專項資金的分配
財政部門要對政府的預算績效評價法規制度體系進行完善和改進,部門預算制度的框架體系中要加入項目績效評價的目的、要求、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建立指標體系的方法、編制績效目標的程序等;把預算績效作為目標、把指標管理作為紐帶,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茖W合理的分配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對項目的資金分配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化使用,下一年項目和資金的分配要以上一年度項目預算執行的結果為依據;依據預算安排與預算執行的“四掛鉤”制度,不斷調整專項資金的支出進度;相關部門要不斷督促和監督高校的預算執行工作,以提升高校資金的有效利用率。
(三)對項目支出的預算進行科學的編制,不斷提升預算編制的質量
對部門的預算進行科學、合理的編制,提高預算編制的精細度、準確性;預算到位率是財政項目資金支出進度的一個前提條件;因此,部門要不斷提高預算的到位率,而高校要在財務部門和項目承建部門之間搭建一個信息交流平臺,好在編制預算部門時兩個部門之間可以進行及時地溝通交流,提高支出預算金額的有效使用率,可以根據項目建設的需要,列出真實的支出預算。同時,對項目支出的預算要進行細化,要具體細化到經濟分類科目的類、款以及項支出,這樣有利于項目對部門預算執行的承擔,降低了預算編制對項目組織實施產生不利的影響以及對財政資金支出進度的影響。
(四)高校內部建立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提升相關各部門的協同力
高校是項目建設的組織實施者,因此要提高自身的主體責任意識。高校的項目管理部門對項目的組織申報、制度建設、校內關系的協調負責,并監督項目的執行等工作;項目承擔部門是具體的實施者,對項目的總體規劃、設計、預期目標的制定、資金的使用以及項目預算的編制等工作負責;財務部門主要是配合項目管理部門和項目承擔部門的工作,對項目執行進行管理,監督各項項目資金的使用,提高財政專項資金的有效運行率。高校內每個部門在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過程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因此高校內部要建立一個信息交流平臺,以推動高校項目的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劉欣.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淺析[J].財會學習,2019(10):210-211.
[2]周艷秋.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問題和對策的探究[J].時代金融,2018(11):198-199.
[3]劉福軍.高校如何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J].職業,2017(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