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千雅 楊玉國
【摘要】漢語教學和英語課堂同屬語言教學,彼此間必定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宏觀來看,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遵循相關學科的基本規律,如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從而把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兩者有機結合。同時,制定學習目標均依據學生自身掌握的語言知識、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及學習策略為基礎,最終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但是,由于所屬語系的不同,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如教學模式和學習策略方面,各自的教學理論也各有不同。
【關鍵詞】漢語教學;英語教學;差異
【作者簡介】袁千雅(1984.01-),女,廣西貴港人,南寧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化國際教育;楊玉國(1963.04-),男,廣西武鳴人,南寧師范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化國際教育。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雙贏”視角下的漢語國際傳播研究(項目編號:YCSW2018182)。
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一樣,都是以聽、說、讀、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課型大致分為聽力課、口語課、閱讀課、語法課、寫作課幾種。總的來說,漢語教學旨在使語言滿足生活交際的要求,更側重于培養聽、說兩方面能力。而目前國內的英語教學在升學壓力的大環境下,往往緊貼升學,出國語言考試等,因此更側重讀與寫這兩個板塊。將目前的漢語教學與英語教學進行比較研究,進一步發現兩種語言的異同,以研促教,從而實現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的課堂對比
在語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非課堂教學莫屬,學生無論是掌握、練習新知識,還是培養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都需要課堂教學的幫助。如果教學組織能夠對學生的語言心理認知過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就能提高課堂效率、擴大課堂容量,從而使語言學習更為有效而輕松。課堂教學任務主要是完成對詞匯、課文、語法的講解,并在課后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練習,這也是教學的核心階段。
1.詞匯教學。詞匯教學既是語言學習的基石,又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更是漢語和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漢語和英語的詞匯教學過程大致相同,包括朗讀、講解和練習三個步驟。英語教學中的初步詞匯講解通常集中在詞形變化。學生要進一步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進行大量的有針對性的練習。英語教師對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詞匯更為重視,對練習量和學生的答對率的要求也更高。漢語教師對于詞匯教學則進行相對簡單的處理,因為書上頁腳會有一些詞語注解,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自行掌握詞語的基本意思,至于具體用法,則基本結合課文進行講解。
2.語法教學。語法教學主要包括短語、句子以及句子的構成規律,學生需要學會如何正確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這一過程具體可細分為語法的展示、解釋、練習和歸納四個部分。教師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重要語法點的基本概念和相對應的例句,使學生對目標語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著對該語法點進行進一步解釋,主要包括對語法點的意義、形式變化和句法功能進行介紹。語法點的練習環節在語法教學中非常關鍵,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更熟悉所學到的語法點知識,并對所學知識熟練運用。在這一點上,漢語教師和英語教師的歸納方法大多簡單易懂,以便學生加深印象,實現長期記憶和熟練運用。
3.課文教學。課文教學主要包括朗讀、講解、問答、復述等若干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能有更好的理解,并規范自己的發音。教學過程中,選擇提問的時間比較靈活,既可以在結束講解之后提問,也可在講解過程中穿插提問。此外,需要注意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也要關注學生的提問,因為這不僅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學生提高交際能力。對于新的教學內容的鞏固可以被看成課堂教學的概括與延伸。在漢語課堂上,教師們會與學生一起進行與課文有關的知識點的練習,對當天所學語法點與重點詞匯進行歸納,既能突出本節課重點,又能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教師將知識框架表達在黑板上,使學生對知識結構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相比較來說,英語教師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對所講授的重要詞匯與語法點進行實時記錄,并在課后進行歸納與復習。所以,英語課堂對于學生課堂效率和自學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總的來說,在課文教學方面,漢語課堂更注重聽說技能,英語課堂更注重讀寫能力。
二、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的課堂模式對比
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固然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但在教學過程的具體開展和教學側重點方面,也都有所不同。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工作開展進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習效率很大程度會直接受性格特征、學習積極性和策略影響。教師是教學工作開展的主導,必須通過對主體的調動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很多時候,學生因為長期處于母語的語境當中,對漢語課預習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即便預習,也大多局限于瀏覽課文或朗讀,最終形成“不預習→詳細講解→更加不重視預習→更加詳細的講解”的惡性循環,不僅不利于教學時間的充分利用,也會使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出現下降。而英語課堂則不一樣,學生為了更好的掌握第二語言,對于預習的重視程度較高,包括對生詞的熟讀和對課文的整體理解等,基本可以形成“良好的預習→較高的起點和效率→更好的預習”這樣一個良性循環。因此,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針對性的規劃學生的預習活動,同時做好對學生策略執行情況的監督,讓課堂教學在順利進行的同時獲得最佳效果。
2.課堂氛圍比較。漢語教學兩者比較而言,得益于漢語是母語的原因,漢語課堂的學習氛圍較為活躍和放松,而英語課堂的外語氛圍相對而言,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方面可能就沒那么活躍。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漢語學習和英語學習的動機不同,學生之所以會學習漢語,除了實際應用需求和少數愛好者外,更多的只是因為這門課程是學校的課程安排和考試中的常規科目,并進行測試和成績記錄,所以大部分學生都不會感受到壓力。而英語則不同,學生中的一部分是為了出國做打算或是因為純粹的個人愛好,但更多還是為了取得資格證書,所以在諸如此類的動機下,學習壓力也相對較大。
總之,所以無論是漢語教師還是英語教師,都要重視并努力構建課堂氛圍和學生學習效果之間的平衡。
3.教學重點比較。漢語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英語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語言技巧的提高,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好的體現。例如,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漢語和英語教師都會設置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練習的教育環節,但是在漢語課堂上,練習多采用學生自由對話的形式,適當的場景模擬也得到了有效運用,從而讓學生在合適的場景當中掌握知識點。在英語課堂上,練習多采用句子的翻譯與解釋,其重點在于對知識點的掌握,同時也不忘指導學生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點的問題。
在教學工作側重點不同和實際所處語言環境差異的雙重影響下,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逐漸表現出不均衡性,即學生在日常交際中的語言運用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對于一些復雜的表達方式也有了更好地掌握,但是在漢語寫作、具體概括描述方面則存在不足。在英語方面,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概括應用能力得以提高,但是在使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時,卻存在著一些的不規范性,少數學生的“中式英語”的出現就是這一影響產生的結果。
三、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的影響因素對比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在一些影響因素和對細節問題的處理方面也存在著差異,具體表現如下:
1. 教師作用。無論是漢語教師還是英語教師,都應該在課內課外發揮著引導和交流的作用,教師通過引導,掌握學生的各個學習步驟,使課堂節奏始終處于一個合理的狀態,同時學生也需要在學習中的保持主動性;再者,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所教授的知識,使教學更具針對意義,從而更加充分的利用課堂時間。另外,也存在著教師因為錯誤掌握學生的實際水平而導致所教授知識點與學生實際需求不符。因此,漢語及英語教師應注意良好的均衡“引導”和“交流”這兩個任務,在實現良好把握教學工作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 學習策略。英語教學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系列較為成熟的學生學習策略培養方式,指導和監督的工作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同時,多數學生也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使之運用于實際學習中。但是學生的學習策略較為單一,這是英語學習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能力培養的要求存在差異。漢語教學的學習策略則需要改進,學生對于學習也存在著很強的盲目性,教師或者采用“放羊”式教育,或者采用“大包大攬”教育,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這方面,漢語教師可以考慮適當的借鑒向英語教師的方式。
3.教師自身綜合能力。對于絕大多數英語教師來說,漢語是母語,英語是第二語言。所以,在語體色彩、情感色彩、文化背景以及日常慣例方面,漢語教學無疑能夠得到教師更為有效的支持,但母語優勢也帶來了語法劣勢,教師往往不能夠對漢語的標準用法予以有效解釋。英語教師雖然并不一定能夠掌握英語背后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但是在語法、結構方面大多無可挑剔,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對于學生錯誤的糾正也更加及時、到位。
四、結語
從宏觀角度來看,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同屬語言教學,都要遵循相關的學科基本規律,如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等,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得到較好的綜合培養,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英語教育的重要程度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得到了社會、學校、家庭的一致認可。與此同時,國學的崛起也讓漢語教育重新回到了應有位置。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即便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漢語和英語教學工作仍然存在著因舊制度而遺留下來問題,教學特點與新目標之間的差異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改進和研習對課堂教學等一系列教學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優化,從而更好地實現有關培養現代化綜合型人才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蘭玉.從母語遷移理論淺析漢語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7(9):66-67.
[2]周琳.英漢差異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 2010,29(20):168-169.
[3]孫淼.英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的區別與互補[J].時代人物, 2008,(10).
[4]靳志芬.漢語環境下的英語學習[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 47(18):93-93,8.
[5]王珺.漢語環境的英語語音教學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 23(18):215-216.
[6]杜娟.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異同[J].語文學刊,2008,(12).
[7]潘登.漢英語塊對比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啟示[J].咸寧學院學報,2011,31(2):70-72.
[8]楊琳.英語詞匯教學在新課程中的實施[J].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2011,43(5):95-96.
[9]劉建萍.試析漢語言文化對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1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