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峰
【關鍵詞】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識字;“學”與“教”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71—01
讓學生更好地識字、認字以及寫字,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因此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單元整體識字教學作為非常基礎且重要的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學習更多識字方法,從而為小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識字教學為例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為小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小學語文單元整體識字教學重點以及目標分析
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說,學生要能夠獨立地完成識字任務。而小學生受年齡、心智不成熟等因素制約,所以,教師應科學地設計教學策略,優化整體教學過程,結合學生具體需求,對單元課程進行整合,由此建立良好的單元整體識字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下強化自身識字能力,學生能在自學的情況下掌握和理解該單元中的生字音、形、義,進而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這些生字新詞,明確其在文章段落中的作用,由此加深對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單元整體識字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掌握生字,由此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運用查字典的形式來讀懂各種語境中的生字、意義,進而才能加深對相應知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交流識字的方法,通過取長補短的形式,來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漢字知識,由此為豐富和強化學生漢語知識提供保障,也為小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二、單元整體識字中實施“學”與“教”的策略
1.借助科技優勢,設計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
在小學語文生字組詞“學”與“教”活動中,無論是引導學生學習生字,還是教學生認識偏旁、部首等,學生把握生字的基本形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未能明確生字的基本形態,那么將難以更好地學透和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實施完善的教學策略,真正讓學生能夠在“學”與“教”中掌握更多生字詞,并為學生語文基礎水平的提升提供堅實保障。另外,在實際教學中,單個的生字詞學習的速度是較為緩慢的,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增強整體教學水平,教師應注重開展組詞教學活動,這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也有極大意義。此外,教師在講授一些字詞時,可通過運用一些圖片或視頻來讓學生加深對該知識的理解,將漢字以動態化、生動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由此能夠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下提升對語文漢字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到“冷”字時,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通過聲效聯想的形式讓學生記憶這一生字,在點擊到“冷”字后,會傳出“冷風嗖嗖”的音效,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聯想到身體的冷,之后對字詞就記憶深刻了。
2.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快樂認字情境
教授漢字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能更好地將生字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由此為增強學生綜合能力提供堅實保障。而在實際教學中,以生活情境教學法為基礎開展的語文認字、識字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以實際生活為基礎,明確漢字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進而增強識字效果。因此,在單元整體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生活情境,將教學難點轉變為生活中的常識,由此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字,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識字4》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成語,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在引導學生學習“坐井觀天”一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小青蛙與小鳥對話的故事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能夠加深學生記憶,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成語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3.自學與小組合作結合,探究識字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學生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而且在遇到困惑時應相互幫助,共同探究問題,并積極做好記錄,將未能明確的知識記錄下來,向教師求教。以此為基礎,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表現,優化教學方式,由此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與思考活動中來。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單元整體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針對小學生實際情況來優化和改變教學方式,進而使得學生在完善的教學體系下強化自學能力,提升學生識字能力。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