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剛
自1998年開始,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就開始采用并全面推廣水稻種植新技術——水稻拋秧技術,目前基于該技術當地已經推廣水稻種植面積超過2000hm2,在實打實收的情況下可保證平均產水稻超過1000kg/667㎡。現如今昌黎縣的這一水稻種植技術已經日臻成熟,為當地水稻栽植與穩產優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關于水稻拋秧種植技術
水稻拋秧種植技術屬于一種新型水稻育苗移栽技術,該技術在拋秧種稻方面節能省本,可有效降低農民水稻種植勞動程度,而且其表現整體工效較高,可堪比機插效率,保證在適時旱插搶農過程中實現拋秧后秧苗快速返青,盡早分蘗。整體來說其節位低且技術應用十分簡便,操作容易,可適應各種地形、地勢與地塊,在任何生產條件下都擁有極其廣泛的技術應用與推廣前景。
二、 水稻種植現狀簡述
水稻是昌黎縣的主要農作物,其每畝產量高達750kg左右,當地作為秦皇島市的水稻作物主要產區,整體看來地理位置獨特且擁有弱堿性土壤水域條件,非常適合稻米栽培生長,當地所栽培的稻米也擁有品質高、口感好的特點。不過為了進一步擴大水稻生產產量,當地也思考改良縣內傳統的水稻拋秧種植技術,保證水稻產業逐漸從傳統產量型向優質高效型、綠色有機型有效轉變,確保地方水稻種植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三、 水稻種植技術應用要點
1、 水稻常規拋秧種植技術的相關技術應用要點
① 整地
昌黎縣水稻拋秧種植技術與一般水稻稻田的整地技術方法應用不同,但其對質量要求基本相同。當地在稻田拋秧過程中主要保證田面泥漿軟硬程度適中,首先保證拋下的秧苗能夠下沉大約1.5~2cm左右。而且拋秧整地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在做好耙地工作后間隔大約1天后拋秧,避免黏性壤土沉漿較慢,因此需要適當延長其間間隔時間到2天左右。一般在拋秧前5天時采用水耙,提高當地沙性壤土的沉漿速度,并且在田面僵硬前拋秧苗。因此當地會在拋秧前1~2天左右是趁漿拋秧,避免田面過硬無秧苗無法下沉入泥,造成大量浮秧現象。
② 施肥與除草
在施肥與除草方面,昌黎縣選擇為水稻施基肥,結合插秧前化學除草保證當地黏性壤土稻田秧苗種植到位。并在拋秧前5~7天左右進行沙壤土稻田拋秧,在5~7天立苗后再采用殺草譜廣藥劑或混合藥劑進行化學除草。
③ 拋秧種植
拋秧種植是昌黎縣水稻種植的關鍵技術,其具體技術應用步驟就包括了以下4點。
第一,保證拋秧時機與插秧期、拋秧期基本一致,當地的水稻拋秧期一般安排在插秧期,在當地氣溫穩定在15℃的3~4月份進行拋秧最合適。
第二,昌黎縣的水稻拋秧密度保證在25~30穴/㎡,且拋秧返青相比于插秧要提早4~6天左右,保證早分蘗同時控制節位,大約分蘗30%左右時觀察有效穗,一般有效穗拋秧密度可稍微低于插秧密度。
第三,拔秧與分叢床土中的含水量當地大約控制在25~35%左右。如果含水量過高導致土壤濕度過高,則營養塊容易與土壤黏連在一起不好分叢,更容易導致拋秧不均勻等等問題。如果過干,則秧苗失水量會增大,影響秧苗返青,所以當地選擇隨時拔秧隨時拋秧,避免秧苗出現過早萎蔫現象。
第四,當地農戶選擇人工手抓秧塊拋秧,一般要向空中拋出大約2m高度,依靠秧苗自由落體下落扎入泥土中,待到全天拋秧結束后,大約每相隔3~5m預留30cm左右寬度的空幅帶條,將空幅帶條內的秧苗拋到稀處位置,做到疏密補稀,確保整個稻田都被均勻拋秧。
2、 水稻本田拋秧種植技術的相關技術應用要點
本田拋秧種植水稻首先會采用到缽體軟盤進行旱育秧,該技術適合于昌黎縣某些旱地田塊種植水稻。
① 苗床選擇
選擇排灌相對方便的苗床,采用相對土壤肥沃的園田或稻田,在進行精細整地后制作床面,床面凈寬大約控制在1.4~1.7m左右。
育秧過程中要采用到營養土配方,當地會選擇篩旱田砂性細土大約70%,配合優質腐熟過篩不含草木灰的糞肥大約30%左右,結合營養土充分攪拌并保持一定溫度,如此有利于均勻拌種。大約每盤選用營養土1.5~2.5kg,且每畝本田中設計秧苗孔秧盤大約24~30個。
② 種子處理
當種子出苗后再澆水,當地的澆水原則是寧大勿小,在秧苗播種后澆足水,且再保證做到2~3天澆水一次,每次都要保證水澆透,但一定要避免稻田田塊被大水漫灌或長時間積水。在育苗期間當地還采用了壯秧劑,當發現某些秧苗缺肥時適量追肥,追肥量不要控制過大,保證秧苗一葉一心為最理想狀態。且要將秧苗放置于膜內并保證膜內溫度在28℃左右,做好及時通風練苗工作。
③ 拋秧技術應用
本田拋秧技術應用可結合整地施肥展開。昌黎縣觀察當水稻秧苗秧齡達到28~30天左右時,苗高長到13~15cm時,葉齡在3.5片時選擇進行拋秧。首次本田拋秧會將80%的秧苗全部拋入到仰天鐘,然后將余下的20%秧苗拋入到田塊中缺秧位置。最后人工清理行道,大約每相隔3~5m左右劃線預留30~40cm的作業道,將撿出的秧苗重新補充到秧苗稀少的田塊位置,保證秧苗拋秧種植分布均勻。
總之,昌黎縣多年來一直采用水稻拋秧種植技術,目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特別是在針對拋秧技術的應用上非常細致到位,當地掌握該技術的農戶數量已經相當之多。本文中也探討了當地在拋秧栽培水稻過程中所采用的兩種技術方法,希望昌黎縣在未來還能將水稻拋秧種植技術發揚光大,繼續推廣到更多地區,提高當地水稻的優產穩產質量,也為當地稻米豐收、農戶增收帶來諸多利好。客觀講該技術更為當地其它農作物栽培種植提供了有價值參考,為河北省內的未來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樹立標桿,實現了水稻栽培技術全方位創新發展優化。
(作者單位:066605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原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