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湖
【摘 要】在我國社會生活和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財經頻道與財經類新聞已經成為不少受眾最關注的內容之一。但是財經新聞不同于其他時事類新聞或娛樂新聞,其新聞內容相對較為抽象,趣味性低,因此傳播效果也不穩定。本文將從受眾新聞偏好和財經新聞特性出發,探討提升財經類新聞報道傳播效果的具體方案。
【關鍵詞】財經新聞? ?可讀性(可視性、可聽性)? ?新聞采編? ?傳播效果
在信息化時代中,網絡媒體、電視電臺媒體、紙媒等都是群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這些大眾媒體傳播的財經類新聞作為群眾掌握國家經濟動態、了解生活財富管理方法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群眾經濟水平發展和財富意識強化的關鍵。但長期以來,財經新聞總是帶給受眾一種“數字化”“難讀懂”的印象,或是覺得難以理解,從而對財經新聞和財富管理失去興趣。出現這一情況其實并不難理解,財經類新聞通常包含著政策文件解讀、數據分析和專業化術語,這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受眾來說就如“天書”一般,同時,采編財經類新聞的記者為保證報道的可靠性往往也容易忽視新聞的表現形式以及群眾的信息獲取偏好,這也就造成了財經新聞一直以來可讀性(可視性、可聽性)較低,傳播效果較差的困境。
一、財經新聞的特殊性與受眾的可讀性需求
1.財經新聞的內容形式較為抽象,覆蓋面極廣
財經類新聞主要報道的是與社會經濟現象、群眾財富活動、國家經濟政策等相關的熱點信息,其對群眾日常消費、理財購買、貨幣流通、勞動生產等方面的財富生活都有所涉及,且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和地域性。在財經新聞的具體概念形成前,報道國家產業、大環境經濟政策發展的“經濟新聞”一直是相關頻道播報的重點,這些新聞與群眾生活的聯系較弱,且覆蓋領域較集中,內容生僻難懂。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財經類新聞習慣于運用數據、政策等權威信息來播報,因此,雖然播報對象和新聞來源更為廣泛了,但是財經新聞的可讀性(可視性、可聽性)卻一直沒有得到提升。
大眾媒體受眾群體是極為豐富的,群眾從事產業的差異性也會造成其信息獲取習慣的差異性,但作為大多數受眾在休閑娛樂、通勤時間收聽或觀看的新聞節目,受眾在收聽、觀看的時候很難做到全神貫注,由大量的財經數據組成的新聞無法給予群眾最直接的信息和財富管理建議。因此,多數受眾都會希望財經新聞能以趣味化的形式進行呈現,同時也希望能對信息作出一定的提煉,挑出受眾真正關心的重點,提出明確的財富建議,做到直白明了。
2.財經新聞的傳播效果與其權威性、可聽性有較大關聯
在多年從事電臺財經頻道工作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財經新聞的傳播效果與單篇報道信息含量的聯系并不是最緊密的,過多的數據信息雖能提升權威性,但其也會造成受眾的信息獲取困難。相反,可聽性高且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新聞更能讓受眾產生收聽和傳播的動力,從而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
新聞傳播效果會受到受眾三個行為心理的影響。第一,新聞實用性:財經新聞是否能為受眾傳遞最新的、權威的財富信息并提供解析是最關鍵的。第二,可聽性將轉變財經新聞固有印象:重點清晰的新聞可以幫助受眾節省信息獲得的精力,轉變長期以來財經新聞“晦澀難懂”的形象。第三,新聞的風格明確:財經新聞呈現方式往往會極大地影響到受眾的收聽興趣,受眾一般偏好于交流性強、故事性強、平易近人的新聞播報,而數據多、專業性強、風格嚴肅的財經新聞往往會明顯降低新聞可聽性,造成受眾流失。因此,財經新聞要提升傳播效果,權威性的保持和可聽性的提升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二、財經新聞的傳播效果優化策略
1.確立本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向及新聞個性
當下,從微信公眾號、喜馬拉雅電臺、地方廣播電視臺到央視財經頻道,眾多的自媒體及大眾媒體平臺都提供著豐富的、種類多樣的財經新聞,在這眾多競爭者中,如何提升自家“辨識度”,是當下財經新聞制作的首要問題。在新聞的覆蓋面上,縱觀不同地方級別的媒體平臺,其大多也有著相應的側重點,例如央視財經新聞較多關注國內新興產業發展、國家理財發展趨勢、消費調研等宏觀的財經信息。杭州電臺財經頻道等地方平臺則更多關注個人理財需求,如地區購房消費、股票趨勢等經濟信息或策略建議,其相對地域性、生活化,也是地方受眾最偏好的。因此,地方媒體平臺在新聞采編、專題選題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地方經濟、受眾新聞需求等相關的背景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確定新聞題材。
2.聚焦大眾新聞接受習慣,避免過多專業術語
金融產業、理財管理等相關的財經新聞播報對象大多與數字和專業術語有關,而從事財經類新聞的記者經多年工作洗禮,在新聞撰寫上也偏向于運用專業知識進行事件解讀。但財經新聞受眾群體大多是有理財需求、非金融行業的群眾,他們并不熟悉金融圈,卻希望獲得直接明了的財富信息或理財建議,過多專業術語雖然能使新聞顯得更權威,但也往往會造成受眾的信息獲取困難,降低收聽興趣。因此,媒體平臺在財經新聞撰寫中要避免過度使用專業術語。
3.豐富財經新聞的呈現形式
當下財經新聞多以事件解讀、財富快報為主要形式,這樣的新聞形式雖能夠最直觀呈現產業信息,但其趣味性一般較低,容易引起受眾的倦怠心理,從而降低新聞傳播效果,不利于培養長期受眾。因此,媒體在設計財經新聞形式時可以借鑒央視平臺、自媒體平臺特征,采取更趣味性、多元化的報道形式,例如專家評論、生活財富故事、財經快報等。
三、結語
大眾媒體作為面向廣大群眾的產業,其受眾覆蓋面必然是多樣的。而財經新聞作為專業度、抽象性、功能性“三高”的新聞類別,更要在保留其信息特色的基礎上,思考更適合大眾的新聞形式。正如《生活中的經濟學》中闡述的:“優質的財經報道是能夠連接財經大事件與群眾生活”的,財經新聞應當兼具可讀性(可視性、可聽性)和權威性。因此,在提升可讀性(可視性、可聽性)的過程中,財經新聞工作者更需要從受眾需求和新聞特征兩方面出發,均衡思考新聞撰寫方式,優化財經類新聞的傳播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王曉軍. 如何通過創新增強經濟新聞的可讀性[J]. 新聞研究導刊, 2017, 8(22):66+224;[2]林家棟. 財經類微信公眾號內容與傳播效果之實證研究[D]. 暨南大學, 2017;[3]黃貴.從“三維度”提升財經新聞的品質——以晉江電視臺《晉江財經報道》為例[J].今傳媒,2018,v.26(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