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 ?中小學財務工作 ?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
新政府會計制度于2019年1月1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全面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不僅是把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會計體系進行整合,更是對目前財務核算與管理工作的指導與改進.中小學是我國事業單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事關教育發展大業,更要積極主動去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調整原有固化的管理思維,在面對固定資產管理這個問題時,我們不僅僅要完成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的過渡,更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立足于固定資產管理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去尋求解決的方案,促進中小學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總體質量的提升。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全面實施,對中小學校的財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規定和更高的要求,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規定、新標準具體表現為:第一,采用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并存的平行記賬會計核算模式,提高固定增產核算管理的執行效績。核算模式的改變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對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增加了“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要求逐月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并將其價值計入當月費用,固定資產在會計報表中由原來的原值形式轉變為凈值形式,可以更為直觀、清晰地了解到固定資產的相關會計信息,有效避免了資產的虛增現象;第三,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會計核算系統將固定資產劃分為以下六類: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類;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它要求對固定資產進行準確分類并進行明細核算,較老版制度更加嚴格,使得新會計制度下的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更加精確、所展示的會計信息更加全面、有利于新形式下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對于新會計制度下工作的新要求,不只是要求我們解決當前出現的固定資產管理問題,還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善于學習,對管理的內容和工作方式及時做出調整,從而保障在新會計制度背景下中小學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高效地開展。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里,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都是以《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制度》為依據的,在具體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長期存在著一些較為典型的問題,我們要提高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進行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須要從學校實際入手,分析并且歸納總結目前存在的管理問題,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新要求做出分析。中小學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淡薄
固定資產是中小學事業發展尤為重要的經濟基礎,它是中小學進行教育教學以及進行管理工作的保證,可以說沒有固定資產,學校將難以持續發展。但一直以來絕大多數學校都缺乏對于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意識,從而致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一直都不夠規范,不能充分發揮固定資產能夠起到的作用。很多學校十分重視各類教育教學設備的購買,卻缺少對固定資產進行維護與管理,導致出現固定資產流失、購買設備損壞、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問題。由于各中小學校將更多的精力向教育教學傾斜,從上到下都沒能樹立正確的資產管理觀念,資產管理的意識淡薄,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建立與監督更是處在盲區,缺乏操作的規范性與合理性。
(二)固定資產的核算比較隨意
要使中小學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能夠有序規范地進行,就必須要有合理規范的登記流程與管理制度,在做好一系列的交接等準備工作后方可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話雖這么說,但是目前看來許多中小學校都沒有意識到這點,在進行固定資產登記與核算前保管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由資產管理員或財務人員十分隨意地確定保管人,導致資產保管職責不清。另外由于原本實行的中小學會計制度中沒有進行固定資產折舊方面的規定,從而使一些學校在進行固定資產折舊工作時特別的草率,同一類物品沒有按統一的標準進行折舊核算,無法利用固定資產的折舊工作核算出資產存在的真正價值,使固定資產的折舊管理變成了一個敷衍了事的流程。
(三)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被忽視
要做好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就要指派專人進行負責管理,而目前很多中小學校都沒有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很多由財務人員兼任資產登記與管理工作,并且很多時候處在資產無人監管的境地,導致資產交接無手續,資產借用歸還無記錄。更是缺少對固定資產的清查與盤點,出現長期不清查、不盤點,資產存量不清、賬實不符等現象。對于固定資產的進入、使用和退出缺少應有的監管,有的先交付使用,后登記入賬;有的已損壞,既不修理也不報廢;有的已采購多時,但依舊束之高閣……日常管理的不力,使得固定資產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學校的發展,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針對上述中小學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及時加大力度進行改進。同時,要想保障新會計制度能夠科學有效地實施,就必須加強學習,樹立新型的管理思維,做到與時俱進、日趨完善。
(一)優化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的內部環環境
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內部環境不光是指管理制度,還包括管理意識、管理的專業人員隊伍和執行管理制度的相關文化建設工作。要想打造出一個適宜進行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內部環境,首先要保證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制度是科學合理的,具體的實施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與此同時,要明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單單只是財務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責,更是一項需要其他部門共同參與、進行綜合管理的過程,要加強學校分管領導、總務主任、固定資產管理員、財務管理等人員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關于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知識的學習,明確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對于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規范,充分認識到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良性健康的資產管理內部環境。
(二)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體系
當前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體系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想要彌補這些不足,就必須從源頭入手,對學校原有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進行重塑。首先要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核算的要求制定相適應的管理框架與具體流程,加大內部監控與績效評價的力度,以保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偏不倚、有效落實。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對于已經達到固定資產的價值但是更新換代比較頻繁的資產進行整合,以規范管理操作、提高管理績效。此外,要建立包括風險識別、評估、報告與處理的資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的事前控制,避免造成資產閑置及資金浪費的風險,逐步構建科學可行的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三)規范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
規范固定資產的核算貫穿了固定資產在進入、使用與退出等的各個環節。首先要嚴格界定固定資產的范圍與內容,對符合固定資產管理要求的,不能使之游離于固定資產的門外而疏于監管,對于已經納入固定資產管理的,要形成統一的核算標準,保持口徑一致,前后一致,保證所生成的財務信息準確可靠。同時嚴格執行固定資產的折舊制度,按照政府規定的各類固定資產最低年限計提折舊,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規范核算折舊金額,使固定資產的凈額發揮其應有的指導作用。此外,要對學校資產進行全面的清查,定期清點固定資產,對于不再符合固定資產要求的要及時處理與核銷,保證賬實一致,對于核算中不規范的現象及時糾正與完善,逐步規范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
綜上所述,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背景下對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工作進行反思與探討十分有必要,因為許多中小學校對于學校固定資產重視不夠,管理不力,重購輕管。通過優化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內部環境、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體系、規范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等措施,對各中小學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與改進,以確保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時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吳曉瓊,女,1980年8月生,本科,海門市實驗初級中學,總賬會計,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