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關鍵詞:企業 稅務 管控策略
(一)企業集團內部稅務風險來源
導致企業集團內部稅務風險的根源來自三個方面:首先,企業集團管理者對納稅的態度,這些管理者的決策將對企業的發展方向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如果不重視對企業內部稅務風險進行管控,則很容易出現在上繳稅費方面監督不力的情況,那么其他成員企業就會進行效仿,從而埋下稅務風險的安全隱患。其次,企業稅務人員對稅務風險認識不足,對稅務工作的態度不夠嚴謹。最后,企業集團沒有規范的稅務管理流程,或者管理制度較為形式化。
(二)企業集團外部稅務風險來源
稅法當中有些描述的內容有些模糊,導致稅務人員對這些內容產生模糊的概念,在實施稅收行動時容易產生歧義,不能明確地知道稅收行為,從而出現了稅收風險。不同地區對稅收政策的把握力度不一,在稅收任務緊張時稅收機關會嚴格執行稅收政策,所以導致企業集團在進行稅收籌劃工作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風險。當地稅收機關有自由的裁量權,我國稅法對稅收政策的規定不夠清晰,如果稅務局對企業集團提出繳納稅款,那么企業集團會非常痛快地配合,而這對于小企業來說需要承擔的稅收成本更高。
(一)構建企業集團稅務風險管理框架
降低企業集團的稅務風險要從企業集團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完善自下而上的反饋機制,建立自上而下的決策溝通方式,讓企業集團在稅務風險管控目標和主體等方面更加明確,并根據實際企業集團的實際情況完善并創新管控措施,讓稅務風險管控框架發揮更大的作用。企業集團要及時了解基層單位的稅務情況,按照稅務風險管理框架,設置明確的風險管控目標,從而正確指引企業集團的經濟活動,企業集團要對本企業進行風險態勢分析,利用宏觀、微觀等角度來制定最優化的企業發展目標以及稅收籌劃方案,對納稅工作打好提前量。從企業集團總部到成員企業,要對每一層級進行稅務方面的溝通,讓企業集團和成員企業能夠明確自身的稅務責任,不斷提升稅務工作的準確性、及時性、主動性。
在第一維度當中,企業集團得到管控目標的指導,在經營活動當中能夠有序地進行,企業集團要從長遠的發展角度對稅務管控目標進行規劃,與成員企業進行業務聯動,了解他們所處環境當中的稅收目標,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的、最優化的稅收籌劃方案。企業集團要對所有業務項目的審批過程進行管控,實行終身責任制,保證經濟項目是真實有效的。集團企業要認真研究稅收相關法律,對當前的情形進行態勢分析,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做出對企業發展有利的經濟行為,并且對稅務工作定期審計。第二維度是從管控主體的角度展開的,每一橫向層次為一管控主體,不同層次之間要進行溝通協作,不斷完善對稅務風險管理團隊的建設,盡量在集團內部以競聘、激勵等手段激發稅務工作人員的內在價值,從而改善企業內部的和諧程度,讓員工能夠在貢獻當中實現自身價值。企業集團對風險的管控要從經濟、決策以及審批監督等方面進行,對具體的經濟行為的關鍵環節進行成本、回報率等數據分析,從有效的分析指標當中對企業集團接下來的戰略、決策部署指明方向,企業集團還要對一些關鍵數據的變動情況進行對比,從這個角度查看并分析是否有賬目入錯等情況,導致稅款的繳納環節出現問題。
(二)企業集團稅務風險管控模式的工作流程
企業集團要對稅務風險進行精準識別,以國家政策、相關法規為研究依據,結合當地的稅收經濟情況精準識別稅務風險問題。企業集團要制定并明確稅務信息,建立稅務信息的交流平臺,保持稅務信息的自動更新,讓企業集團與其他成員企業能夠在稅收業務上進行資源共享、實時互動。在執行稅務風險管控過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方法規避稅務風險,建立責任終身制。另外,要對企業稅務人員進行定期考評,將考評結果納入到獎勵機制當中。稅務風險管控模式當中企業集團要采取行事前預防和事后備案等措施,對稅法理解不當造成稅務問題以及在節稅方法上出現錯誤等情況進行有效規避。
參考文獻
[1]王會波.大型企業集團稅務風險管控模式探討[J].會計之友,2017(11) .
[2]張海賢.對企業集團稅務風險管控模式的構建與完善探討[J].納稅,2018,12(2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