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銳
舞鋼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和高效種養業工作,探索出一條具有舞鋼特色的農業發展新路子,已逐步形成糧食生產、林果花卉、循環養殖、精深加工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工作開展情況
(1)積極發展優質專用和綠色生態小麥
積極調整優化小麥品種結構,開展優質專用和綠色生態小麥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研究和推廣。引導農戶連片種植優質小麥,實行專種專儲專用,實現優質優價。全市依托市、鄉、村基層組織,推進優質專用和綠色生態小麥發展。重點在北部棗林鎮、八臺鎮創建3.2萬畝優質小麥示范基地,4萬畝綠色生態小麥生產基地,引進推廣新麥26、西農979等一批優質小麥品種。支持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規模的發展優質專用和綠色生態小麥,培育一批(舞鋼志興種植專業合作社、旭超種植專業合作社、舞鋼市鑄銀農貿有限公司、舞鋼市田園家庭農場等)生產規模大、產品競爭力強、品牌信譽度高的種植大戶。引導規模經營主體與糧食加工企業發展訂單生產實現產銷對接。
(2)發展優質飼料玉米和大豆生產
積極調整秋糧種植結構,發展優質飼料玉米。引進、示范、推廣適合我市畜牧業發展的玉米品種,結合畜牧養殖、飼料企業生產需要,重點發展引進推廣(鄭單528、鄭黃528、迪卡517等)高蛋白飼用籽粒玉米和全株青貯玉米等。建立“養殖企業+種植基地”、“飼料生產企業+種植基地”飼料糧發展模式。為配合飼料糧基地建設,近年來我市積極爭取重大技術推廣扶持項目,支持引導新建一批烘干設施,目前全市已累計增加烘干設備6臺套,擴大了籽粒玉米烘干比例,提升玉米品質,提高玉米就地轉化率。
(3)加快高效循環現代生態農業項目建設
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千頭線34條。按照“雨污分流、干濕分離、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原則,探索出了“畜-沼(有機肥)-糧”、“畜-沼(有機肥)-林”等各具特色的生態循環畜牧業綜合利用模式。已培育豐瑞生態農業、譽森、天成鴿業、九牧牧業、楓帆養殖等一批現代農業新典范,輻射帶動周邊千余戶脫貧致富。
(4)增強農業安全體系建設
目前全市有15個農產品種植企業通過了“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12000畝。有55家養殖場通過環評現場認定,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95%以上。
(5)開展農業綠色行動
在全市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建設綠色創建示范區;推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精準施肥技術。推行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技術,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等多種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學防治技術,做到防控科學,用藥合理,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量。開展農田廢棄物資源化回收利用,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總量達到30.7萬噸,占全市秸稈總量的86%,其中:肥料化利用22.5萬噸、飼料化利用5.2萬噸、基料化利用1.5萬噸。
2、采取的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綠色食品業和種養業轉型升級工作,并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機制,制定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嚴格督促檢查,確保我市特色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2)強化科技帶動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大力推廣應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帶動特色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充分利用農業科研院所優勢,積極搞好林果、蔬菜、畜禽、糧食等方面的研究,推進模式創新,提升研發能力,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
(3)完善經營體系
加快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步伐,積極運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租賃、反租倒包、土地托管等方式,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推進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以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多種聯結形式的經營共同體發展,實現共同發展、多方“共贏”。不斷拉伸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鏈條,實現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00人以上,著力提升其經營管理能力和生產技術水平。
(4)加強扶持力度
統籌整合運用相關財政涉農專項資金,對特色高效農業優勢區域、關鍵環節給予重點支持,創新扶持方式。完善農業轉型金融政策,建立完善“政、銀、擔、保、投”聯動支農機制,落實普惠金融政策,發揮財政資金、相關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信貸、工商、保險、民營等社會資本合力支持特色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
3、存在的問題
(1)高效農業規模還偏小,設施農業面積不大,產業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主導產業除了瓜果蔬菜、特種養殖已形成規模外,其他產業規模仍較小,難以形成大市場,規模效益不明顯。
(2)生產成本過高
近年來,我市農業生產成本持續攀升,物質投入成本上漲及人工費用和土地租金的上升,導致農業生產成本持續攀高。
(3)畜牧業治污難
部分畜禽養殖場缺乏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造成的污染制約企業發展。
(4)農業面源污染突出
農民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習慣難以改變,農業清潔化生產普及不夠,土壤和水體的自凈修復功能下降,土壤有機質缺乏、結構破壞、重金屬超標等系列問題,已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新的風險。
4、下步工作打算
全面落實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下一步,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工作扎實有序開展。以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為前提,以優質小麥、優質玉米、優質大豆、優質林果等為重點,以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為基本路徑,全面推進我市種養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高效種養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
(作者單位:462500河南省舞鋼市人民政府蔬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