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喜
隨著商品玉米市場化,降低玉米水分、提高籽實品質、保障倉儲安全已成為玉米生產第一要務,更是鄉村振興、質量興農必然要求,針對“水苞米”現象,近幾年來,通過深入農業科研院所、糧食收儲烘干企業、種子生產經營業戶、鄉村田間地頭,進行走訪調查,查因問診,探求破解途徑,有效解決“水苞米”問題,保證玉米生產安全。
1、“水苞米”產生原因
(1)經濟效益驅動。秋季玉米收購未按質論價,質量優劣、水分高低的市場差價小,而 “水苞米”與水分低玉米產量差距高達幾噸,多打的玉米收入大于市場差價收入比值,例如早熟優質的玉米一般在每公頃10噸左右,晚熟高產的在13噸以上,秋季玉米價格按每噸1400元左右,市場差價每噸200元計算,早熟的每公頃收入約1.4萬元,晚熟的每公頃收入約1.56萬元,可見晚熟比早熟的多收入1600元。
(2)品種越區種植。當前,大多數玉米種植戶在選擇品種上,忽視當地氣候條件是否適合所選的品種,盲目追求高產晚熟品種,還有的遠距離跨省購種,熟不知每個玉米品種其特征特性是不盡相同,隨著地域生態環境變遷,其田間表現會與原來性狀偏離,尤其是南種北引會延長熟期,致使到秋達不到正常生理成熟,貪青晚熟,不僅僅造成玉米籽粒含水量高,還降低了玉米籽粒容重和品質。
(3)良種良法不和。玉米種植生產上除選擇品種不對路問題,還存在農時延誤、農事粗放、農技落伍等問題。一是農時延誤,突出表現在播種期、追肥期延時,致使出苗晚、延遲生育進程;二是農事粗放,突出表現在整地質量差、播種深度密度不均、中耕傷苗、除草藥害、肥料配比不當方面,影響一次播種保全苗及植株正常發育,常常造成植株徒長,生育拖后,貪青晚熟;三是農技落伍,生產上推廣應用的玉米品種與相應的技術不配套,尤其目前,玉米種植機械化與其配套早熟、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模式還不完善。
(4)低溫早霜頻發。低溫冷害、早霜和霜凍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每遇到秋季早霜,玉米未達到正常成熟,便產生“水苞米”,導致產量不高,品質下降,甚至欠收。
(5)農田設施薄弱。種植旱田區域基本沒有排灌渠系,玉米生產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一當春季干旱,很難保證春播早出苗,更談不上一次出全苗,由于出苗晚,導致生育進程拖后,貪青晚熟。
2、“水苞米”的危害性
(1)造成品質下降。由于越區種植,當地自然氣候資源(活動積溫)滿足不了品種生長發育需求,霜前不能安全成熟,不僅僅籽粒水分含量高,且籽粒中干物質積累少,百粒重低,容重低,色澤差,造成玉米商品性下降。
(2)加劇籽粒霉變。據調查數據分析,2012年秋佳木斯市生產的玉米有近四成囤在農民手里,這些“水苞米”當中,一部分是去秋雨量大造成的,一部分就是玉米越區種植造成的。存放到春天,由于沒有儲藏條件,鋪地露天存放,有一部分農戶的玉米發霉變色、變質,一年汗水付之東流,還加重了糧食倉儲風險。
(3)加重資源浪費。一是能源消耗,每烘干一噸玉米需要消耗50元的能源(煤、電、油),如果玉米面積為500萬畝,單產為500kg,總產達250萬噸,若烘干70%的玉米,將消耗不再生能源6750萬元。二是浪費人力、運力,每烘干一噸玉米需要增加70元人力和運力。將增加費用1.225億元。三是侵占耕地,玉米烘干企業侵占農業耕地,佳木斯轄區內三市三縣四區共62個鄉鎮,平均每個鄉鎮建設2個玉米烘干塔,每個占地面積60畝地,累計占地面積約7440畝,將少打糧食3720噸。
(4)傷及環境清潔。“水苞米”烘干不僅僅浪費資源,也污染大氣,主要是烘干時所用煤炭產生的煤煙和粉塵所造成。
(5)危害食品安全。一方面,如果人直接食用會致使發病,甚至致癌;另一方面,作為牲畜飼料應用,不單單影響牲畜健康生長,還會因食用發霉玉米而生產帶毒肉食產品,間接危害人類食品安全。
3、破解“水苞米”的途徑
(1)培育早熟品種。加強歐美種質資源引進應用,豐富玉米基因庫,利用外來新鮮資源雜交選擇籽粒脫水快、株型收斂、稈強耐密、適宜機收栽培的早熟優質玉米新品種。
(2)市場輿論導向。要改變農民種植晚熟品種不良習慣,一方面,借助廣播、電視、報刊等媒介進行多渠道、常態化深入到鄉村農戶、田間地頭宣傳,切實讓農民知曉“水苞米”產生原因,認識到“水苞米”的危害性;另一方面,糧食加工收購企業在收購玉米政策上,側重玉米容重高低定級論價,提升玉米容重標準,一等容重大于720g/l,二等容重為685g/l~720g/l,三等容重為650g/l~685g/l,壓低高水分玉米價格,拉大價格差,霉變粒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圍。
(3)優化品種布局。做好品種示范展示,組織專家田間鑒評會商,按照積溫科學規劃品種布局,指導農民選擇熟期適宜的玉米品種,確保所種植玉米品種在當地既能上得好、水分低又高產,還不浪費有效積溫,所選品種的積溫應該比當地積溫少100~150℃,確保品種能夠在常年安全成熟。
(4)農時農事應時。一是提早整地。二是適時播種,根據當地條件確定,≥10℃穩定通過3天,第二、三積溫帶4月25~5月5日為最佳播種期,播期可以拖后,但最晚不超過5月10日,同時做到播深、播密一致,播后及時鎮壓封閉除草。三是按時中耕,第一次在玉米4~5葉期深松,加快地溫提升;第二次在玉米6~7葉期,進行深松、淺培土;第三次在玉米8~9葉期進行中耕厚培土,即創造了通透性良好的耕層結構,又可提高抗旱防澇能力,還增強植株抗倒伏性能。四是及時追肥。五是延時收獲。
(5)完善農田設施。要實施土地流轉,統一規劃平整,集中連片種植,健全田間排灌渠系、田間道路,適應大農機田間各種作業,使得作業與時效大幅度提高,保證一次播種保全苗,促進玉米正常生長發育,確保玉米安全成熟。
(作者單位: 154000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種子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