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科目,從學生學習轉變為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所以為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滿足教材對學生們語文學習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找到相關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如進行合理的情景創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活動來提升小學生的感悟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合理的評價并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感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1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13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教學過程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教師將同學們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對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討論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答案,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自學的能力。
所以要激發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至關重要,而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激發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只有在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有興趣的情況下,教師才能開展更多的活動教育,才能夠滲透培養學生感悟能力培養的理念。
一、進行合理的情景創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學習效果才能更好。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和相關的問題來進行合理的情景創設,以此來激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拋出問題,讓學生們找到教師總是先于他們的原因,這樣就會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然后教師再對各個小組進行一定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去了解問題并進行思考對學生很有幫助。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有利于滲透培養學生感悟能力的理念。
二、通過開展活動來提升小學生的感悟能力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學習的清水源泉,雖然語文閱讀和其他科目比如數學相比本身并沒有過于乏味,但是小學生因為理解能力不夠,所以常常會因為不懂而對閱讀失去興趣,而小組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語文閱讀學習的趣味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種有趣的現象,把它們和閱讀教學融合起來,引導學生們用現有的知識和能力來對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
比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設置幾個問題:小女孩為什么要出去賣火柴?小女孩賣火柴這一天是什么節日?小女孩一共幾次點燃了火柴?然后讓學生們閱讀之后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激情,從而更仔細地閱讀文章去尋找答案,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就可以讓他們各抒己見、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和同學一起找到答案。有需要討論的問題,小組之間的氣氛會很熱烈,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思考,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體系。這樣學生感悟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
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賣火柴的小女孩里面的角色,進行自由發揮,每個小組進行組建角色完成整個故事的表演,學生通過里面的對話和情景的模擬能夠更好地感受這個故事里傳遞的情感,他們更善于去思考這個故事的發展以及故事中一些動作語言的處理。在進行完角色扮演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分享交流會,每個人談一談自己的經歷,如我的外婆,我經歷最難過的事情,我的愿望等,教師在每個同學分享完自己的故事后進行正確的引導,及時發現學生在里面所具備的優良品質進行鼓勵。
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合理的評價并鼓勵學生
每次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都根據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合理的評價,同時也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為之后的學習計劃做準備。比如可以通過“以分量化”來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考評,每次小組合作教學結束的時候,就評選出“最佳組員”“最佳表現組”“最佳活躍組”等等,以此來鼓勵學生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
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個體差異,以此來更好地把控學習的進度和強度等。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能夠在下一次做得更好,也會以最飽滿的熱情去學習去進行積極的思考。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閱讀教學的開展才會更加高效,教師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參考文獻:
[1]方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感悟能力的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7).
[2]葉虎琴.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感悟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6(3).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王永霞(1971.8— ),女,漢族,甘肅永登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