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劉長芳 關雪梅
1、優選玉米良種是實現玉米優質高產關鍵
①根據氣候條件確定玉米品種。東豐縣地處吉林省中南部,屬于季風區中溫帶濕潤氣候,雨熱同季,適于一季作物生長。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2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2660.7小時,年均氣溫4.5℃,5-9月份農作物生育期積溫2714.6℃左右,年均降水量665.4mm,多集中在6-9月份,無霜期128天左右。依此,應選擇中晚熟玉米品種,要求≥10℃有效積溫2750℃以內,正常年景生育期125—128天為宜。
②根據土壤、海拔、生產條件確定玉米品種。全縣耕地分低緩丘陵、臺地平原和沿河川地三種地勢,其中丘陵臺地占62%。土壤種類從東南向西北呈規律性變化,分別為厚層白漿土(占72%)、草甸土和沖積土,肥力雖然較好,但質地優良、通透性好、保肥保水性強的地塊并不多,且平均有機質含量為2.45%,土壤原有肥力基礎并不理想。全縣平均海拔374米,森林覆蓋率32.8%,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典型低山丘陵區。依此,應選擇根系發達、耐瘠薄、抗干旱、早發性好、活桿成熟品種。
③適應性強、豐產性好的主要優質高產玉米入圍品種。軍育6號、軍育288、吉農大819、吉農大928、吉農大935、禾育47、禾育402、禾育301、恒育218、金園5號、金園15、吉單50、翔玉211、翔玉218、翔玉319、翔玉326、翔玉368、翔玉398、翔玉558、翔玉998、天育108、迪豐199、優迪919、秋樂126、德禹101、華農887、龍雨6016、吉東823、福萊618、平安169、必祥809、MC278。應根據品種特點、株型、生育期等確定播種密度,一般高桿大穗株型平展的品種每公頃保苗5萬株左右,中桿株型收斂型品種每公頃保苗5.5—6萬株。
④合理確定播種時期。玉米適宜播種期是當5—10cm耕層溫度穩定通過8—10℃(一般為連續5天),土壤含水量18%—23%時(相對含水量70%左右)即可播種。播種時先播砂崗地、崗地、砂壤地和陽坡地,后播平地、洼地、二洼地及粘土地。最好在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包衣,包衣的作用控制苗期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種子發芽勢,為種子苗期生長提供營養,同時具有抗寒、耐旱等功效。播種深度為3—5cm,其中平地、粘土地、洼地、二洼地深度為3—4cm,砂崗地、崗地深度為4—5cm。播后及時進行鎮壓保墑。土壤含水量較低時可采用育苗移栽法和等墑栽培法進行栽培。也可以采用生根粉、有機高分子吸水樹脂和抗旱增產劑等產品,增強植株的抗旱性,促進玉米早出苗、快出苗和出齊苗。
2、推行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實現玉米優質高產基礎
①耕作基礎和土壤性狀變化給精耕細作帶來挑戰
當前,東豐縣大部分農民玉米施肥農家肥和化肥結合嚴重不足,積攢施用農家肥戶數占比不足7%,但化肥施用強度逐年增加。近三年來每公頃玉米化肥施用量平均達到900公斤,最多的達到1200公斤,利用率不高,僅能達到36%左右。土壤酸化程度在部分地方較嚴重,土壤中堿解氮、速效磷增加,而速效鉀在20年間平均值由143.66mg/kg,下降到98mg/kg,下降31.8%,土壤容重上升0.2g/cm3達到1.4g/cm3左右,土壤孔隙度下降10個百分點左右,達到40%,土壤有機質含量2.45%,下降0.62個百分點。玉米田犁底層大部分在15-18厘米,最深不足20厘米,個別較淺的地塊只有13厘米,造成根系分布淺,限制了玉米根系的活動范圍,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下降,特別是玉米倒伏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玉米產量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②推廣應用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今后玉米標準化栽培的必要措施
堅持以無公害或綠色栽培為導向,以滿足玉米生長發育、穩定和提高玉米產量和籽實體品質為目標,以穩定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耕作條件為首要條件,貫徹農家肥與化肥結合、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結合、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三結合”測土配方施肥總體思路,進一步優化施肥方式,著力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持各種肥料持續性發揮肥效,最大可能減少肥料損耗。以中等基礎肥力地塊,公頃玉米目標產量10000公斤(14%水分)為例,應施用優質農家肥60噸(全部作底肥),每公頃應施純氮180—220公斤、五氧化二磷60—75公斤、氧化鉀75—90公斤。其中50%的氮肥做底肥,50%的氮肥做追肥(可分為拔節肥、孕穗肥、灌漿鼓粒肥);90%的磷肥做底肥、10%的磷肥做口肥;70%的鉀肥做底肥、30%的鉀肥做追肥。保肥、保水地塊采用一次性全層施肥的、免追肥的公頃施入50%—55%玉米專用復混肥600—750公斤一次性做底肥,64%磷酸二銨75公斤或36%—40%玉米專用口肥100—125公斤。缺鋅地塊,公頃應增施鋅肥25—30公斤做底肥,其他微量元素缺乏地塊公頃應施多元微肥75—100公斤做底肥。
③控制草荒是玉米維系正常生長發育的根本
玉米田間主要雜草有稗草、馬唐、牛筋草、狗尾草、打碗花、藜、蒼耳、律草、馬齒莧、鴨跖草、刺菜、問荊、車前草、苣荬菜、小旋花和莎草等。為害性最大、最難防治的是具有地下根莖的多年生雜草。
肥力較好雜草基數中等的地塊在播種后出苗前選擇土壤濕度較適宜時進行土壤封閉除草。用阿特拉津與乙草胺、甲草胺、異惡唑草酮、乙丙甲草胺、丁草胺等混合后加入足夠量水進行均勻噴霧。不要在大雨前進行施藥,以免破壞施藥層。如土壤封閉除草未能達到理想效果,在玉米3—5葉期可進行莖葉施藥處理,可選用煙嘧磺隆(玉農樂)進行莖葉噴霧,可防除稗草、谷莠子、馬唐、狗尾草、藜、反枝莧等。在玉米6—8葉期,田間仍有稗草、狗尾草、馬齒莧、刺菜等一年生和多年生雜草發生的,可選用煙嘧磺隆(玉農樂)、硝磺草酮、噻吩磺隆加阿特拉津或苯唑—莠去津兌水定向噴施。玉米拔節前后如果田間乃有雜草出現可采用克蕪蹤、滅綠、百草枯等,定向噴施防除田間雜草。
(作者單位:136321吉林省東豐縣黃河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