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然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AR技術在教育出版中的應用已經成為新時代下教育改革和學生閱讀形式創新的內在要求。本文通過分析AR技術在教育出版中應用現狀,探索和研究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針對AR技術在教育出版領域應用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提供可持續發展方向和路徑。
【關鍵詞】AR技術? ?教育出版? ?融合
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指出,“現在仍有很多紙質書,但是書和閱讀的功能已經今非昔比。即使在鉛字曾經被認為具有絕對權威的學校里,情況也沒有例外”。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AR、VR等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給讀者的閱讀、知識的獲取和學習方式帶來巨大變化。同時,AR技術在教育出版中的應用,為讀者和出版社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改變了以往傳統出版社單一傳播的模式。教育出版占據了我國出版業相當大的比重,AR技術在教育出版中的應用不僅豐富讀者閱讀體驗,更符合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一、AR技術在教育出版中的應用現狀
1.AR技術是什么。AR是通過屏幕將虛擬景象與現實世界相互動的一項技術,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視頻、3D模型的技術。隨著AR技術的發展,它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涉及軍事、醫學、工業維修、歷史考古、影視娛樂等。
2.教育出版需要技術革新。由于我國龐大的學生基數和各類考試的存在,以教材教輔為主導的教育出版長期在我國出版市場上占據半壁江山。然而現階段數字出版的發展已經走在了傳統出版的前面。2016年的新聞出版產業結構中,圖書出版的營業收入達823.31億元,增速1.9%,而數字出版營業收入達5720.85億元,增速29.91%。這意味著讀者在信息科技時代下,閱讀方式和興趣發生變化,數字出版的快速增長則驗證了這一趨勢。
王關義教授在《中國出版業體制改革與發展研究》中提到,數字技術的變化給傳統出版形態和技術帶來巨大變化,也為傳統出版運行機制帶來新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教育出版不僅需要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和新興出版人才的培養,同樣需要借助新技術來配合教育教學的改革,適應不斷變化的讀者群體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為學生出版符合時代需要的、具有創新性的產品。
二、當前AR技術在我國教育出版中的應用
1.AR技術在少兒教育出版中的現狀。當前,AR技術在少兒出版中的應用主要在科普領域。例如中信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天地出版社、鳳凰新媒體公司等都策劃過一批針對少兒的AR系列圖書,取得了良好市場效果。部分出版社在出版少兒教育圖書的時候,利用AR所具有的虛擬景象和兼具看、聽、觸、互動的這些特點,將科普讀物與AR相結合,通過制作3D動物模型來吸引少兒受眾。
2.AR技術在其他教育出版中的應用。蘇州夢想人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與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AR教材《中小學校園足球》(高中),通過制作3D模型,分解不同的足球技術動作,只需下載客戶端,掃描紙質圖書,就可以通過手機屏幕看到立體的3D模型帶來的足球技術教學,還可以與其進行互動。此外,科學出版社的很多專業類教材也與蘇州夢想人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
3.AR技術在出版營銷中的應用。AR技術開始走進大眾生活,被大眾所了解和認知。AR技術與傳統紙質圖書的結合,實現了從紙質媒體向全息媒體拓展,使得AR圖書在營銷方面更具亮點。與傳統出版的營銷模式不同的是,AR圖書的營銷可以借助出版社或AR技術提供商所自帶的手機軟件,為讀者提供服務。同時,也實現了傳統出版與新興技術的融合,創造了新的商業價值。
三、AR技術在教育出版領域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AR出版應用中的技術局限。現階段AR出版的載體主要還是通過智能手機和手機軟件來實現虛擬模型與紙質圖書的結合。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普遍使用的Android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在軟件的兼容性問題上存在各種問題,需要對AR圖書軟件技術的開發不斷改進和完善。
2.AR出版內容資源缺乏。AR出版很重要的一項是將紙質內容里的部分內容制作成3D模型,如果想讓其虛擬物象呈現動感效果,則需要制作更多的3D模型來實現。而這些AR出版的數字內容資源目前相對缺乏,這就導致了AR圖書的內容空洞。例如在少兒AR圖書中,《大開眼界——恐龍世界大冒險》里面的AR應用只是簡單的恐龍模型和恐龍吼叫的聲音而已,沒有對恐龍的介紹,也沒有設置讀者互動,這種對AR技術的簡單應用,沒能很好地達到深層次的教育和科學普及的作用。
3.AR圖書售價昂貴。AR圖書的制作需要制作與圖書內容相配套的3D模型,每一個紙質圖書里出現的場景和圖形都需要建模,同時,還需要開發與Android和iOS系統相兼容的智能手機軟件,而模型制作和手機軟件開發的成本較高,造成AR圖書的出版成本增加,AR圖書價格較高。出版社也需要投入相關的財力和人力,配合和協調AR圖書的出版工作,這樣一來,AR圖書的售價就會居高不下,不利于在教育出版領域中大范圍使用和普及。
4. AR出版未打開社會局面。筆者在調研AR技術公司時了解到,他們在與出版社洽談合作時,部分出版社對AR出版持觀望態度,甚至有的持抵觸態度。出版社作為文化傳播的“源頭”尚且不能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新技術在出版領域中的應用,這也與我國出版社的體制機制有關。在社會上,一些家長對AR出版也不甚了解,固守傳統圖書觀念,對AR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意識不強,不愿花高價體驗和消費。
四、AR技術在教育出版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建議
1.解決AR技術層面的問題。對于出版社而言,可以將AR出版的技術問題承包給AR技術服務商,通過與AR技術公司的合作來出版AR圖書。對于自行開發AR技術的出版社而言,可以實行人員的“引進來”和“走出去”。吸引一批AR技術方向的高端人才,組建研發和維護團隊,同時,也可以在現有的員工中間挑選青年骨干赴高校或科研院所進行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和出版社的中堅力量。
2.豐富AR出版的數字內容資源庫。AR圖書作為一種新的讀物,尚處于剛剛起步階段,AR數字內容資源庫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制作數字內容補充到資源庫中。這不僅需要AR技術人員的努力,更需要出版社其他部門的相互配合,需要編輯對其內容資源的不斷補充。在教育出版領域,可以由以教育出版為主的出版社聯合建設數字內容資源庫,實行共建共享。比如,如果要在語文教材中將《春曉》這首詩配上數字內容,那么只需制作一個數字內容,每個出版社都可以使用,避免各出版社重復制作同質數字內容的資源浪費,同時,在管理方面加強規范使用。
3.渠道和內容“雙為王”。網絡時代內容生產過剩,要想將好的內容傳播出去,就需要在傳播渠道上有所突破和創新。AR技術是新事物,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將其與傳統出版相結合。渠道為內容的傳播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AR圖書的內容要借助這一渠道進行傳播,而不是將AR技術在圖書出版中作為一個噱頭或者泛娛樂化,要真正打造豐富多彩且富有知識性、教育性的AR圖書。尤其在教育出版領域,AR圖書面向的主要群體是學生,承載育人的偉大使命,所以一定得堅持渠道和內容“雙為王”的觀點,設置互動區域,增強交互性,來提升AR圖書的使用價值和教育意義。
4.以互聯網思維進行教育出版創新。傳統出版在新時代下正以互聯網思維進行教育出版產品形態的創新,主動推進數字化轉型,而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和服務思維。在出版社體制改革和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出版社變被動為主動,采取企業化運作,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發展方向和為讀者終身服務的發展理念。
五、結語
目前國內外對AR技術教育應用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經驗型研究的基礎上,都處于起步階段。AR技術是教育出版轉型升級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筆者認為,教育出版應該抓住AR技術,加強與AR技術公司的合作和自身AR技術團隊的建設,豐富AR圖書內容,重視渠道和內容的結合,為我國的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也為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作出出版人的貢獻。
(作者學校:北京印刷學院)
【參考文獻】
[1]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1;[2]王依喬,張淑華. 增強現實技術的傳播應用及挑戰[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0(01):146-149+160;[3]王關義.中國出版業體制改革與發展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219;[4]石晶晶. AR技術與出版業融合的得與失[J]. 編輯學刊,2016,(06):30-33;[5]陳蘭枝,范軍.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編輯之友,2015,(06):10-13;[6]蔡蘇,王沛文,楊陽,劉恩睿.增強現實(AR)技術的教育應用綜述[J]. 遠程教育雜志,2016,34(05):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