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輝 武孟祥 王慶玲 鄔澤偉
水稻是第一大糧食作物,提高其單位面積產量是保證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超級水稻的種植為水稻單產大幅提高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然而生產過程中,影響超級稻生長發育、產量形成和品質優劣的因素很多,如地理環境、土壤肥力、品種和氣候條件、栽培水平等。本文于2015年僅從超級晚稻,同一品種不同栽插行向和不同品種同一發育期、密度和產量結構多方面進行了對比試驗。
一、試驗內容與方法
1、試驗點基本情況
試驗對比地點武陵區南坪崗鄉腰路鋪村五組農民姜紅海田中,試驗面積約5畝,海拔高度35米,原平地、土壤呈弱酸性、粘壤土、肥力中等,產量水平中上。
2、試驗方法
①供試品種:豐源優299、深優9568和淮兩優608。
②小區設置:同一品種(豐源優299)行向對比設置4個,即東西行向、南北行向、西南—東北行向和西北—東南行向;不同品種對比選擇3個品種(分別為豐源優299、深優9568和淮兩優608),3個品種(豐源優299、深優9568和淮兩優608)發育期對比觀測設置4個行向,即南北行向、東西行向、西北—東南行向和東北—西南行向;3個品種密度對比觀測設置4個行向(與發育期對比觀測行向設置相同);3個品種產量結構分析對比觀測設置4個行向(與發育對比觀測行向設置相同)。
3、結果與分析
①行向對比
行向對比為同一品種即豐源299,由表1可知,全生育期124天,4個行向之間生長發育基本一致。僅在孕穗始期和抽惠始期略有差別(孕穗始期東西、東北—西南行向偏早2天,抽穗始期南北行向較另外3個行向偏遲1天),總體而言,超級稻整個生長發育進程與行向之間關系不顯著。
②發育期
由表2看出,3個品種6月20日播種,10月20-27日成熟,全生育期124-131天,從播種到成熟3個品種生長發育有一定差異,主要表現在后期(生殖生長期)深優9568和淮兩優608較豐源優299生長發育偏遲,成熟期推遲7天。
③密度
密度對比為同一品種即豐源優299,由表3可知同,南北行向密度從返青到乳熟各發育期單位面積密度均大于其它3個行向;各行向間密度趨勢先增后降,拔期密度最大其差異亦最大。
④產量結構對比
從表4可見,3個品種,即豐源優299、深優9568和淮兩優608,豐源優299穗粒數、穗結實粒數和株成穗數較另外2個品種偏多,且千粒重偏重,理論產量和實產偏高。
二、小結
1、同一品種不同的栽插行向,其發育期出現早晚差異不大,僅1-2天。
2、3個品種整個生長發育過程,豐源優299較深優9586和淮兩優608縮短7天,特別是孕穗和抽穗期提前,有利躲避“寒露風”提高結實率,增加其單位面積產量。
3、3個品種密度,從分蘗到拔節期豐源優299最大,有利增加有效穗,乳熟期,有效莖較深優9568和準兩優608分別高1.17%。
(作者單位:415000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