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珠
紅肉蜜柚是琯溪蜜柚經芽變異選育出來的優良新品種,對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探索和研究,總結出適宜塘前鄉紅肉蜜柚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紅肉蜜柚是琯溪蜜柚經芽變異選育出來的優良新品種,2009年永泰縣塘前鄉榮柚富家庭農場首次從平和縣引進該品種,種植面積6.5hm2,目前進入盛產期,折合每 667m2產量達 3000多 kg,按產地價3.5元計算,產值可達10500元,除去成本 3000 元,每667m2效益為7500元,取得了良好的經劑效益和社會效益;紅肉蜜柚果肉為淡紫紅色,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具有抗氧化等保健作用,并且肉脆多汁,酸甜適口,味清甜,口感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銷售價格,比本地柚2倍以上,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好項目,對本鄉調整優化柚類品種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截止2018年底塘前鄉已種植紅肉蜜柚約40hm2。筆者近幾年在塘前鄉紅肉蜜柚的種植生產過程中,對紅肉蜜柚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科學探索和研究,總結出一套適宜本鄉種植紅肉蜜柚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一、嚴格建園,合理規劃
1、園地選擇 ?宜選擇土質較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65cm以上)、土壤通透氣好、地下水位在 1.2m以下、pH 值5. 5~6. 5的紅壤、黃壤、沖積土。山地要選擇坡度 25°以下、土層深厚的低丘緩坡地;平地宜選擇排灌方便、道路交通通暢、無環境污染的地塊建園。
2、合理規劃 ?主要包括果園合理劃區、道路交通設計、排灌系統設置等。
①果園合理劃區 ?小區最好是長方形,它的長邊應與主風方向垂直,與等高線平行,并根據地形將幾個小區組合成一個作業區。
②道路交通設計 主干路貫穿全園并與外路相連,路面寬3.5m左右,坡度小于25°,最小轉彎半徑大于10m;支路面寬2.5m左右,小路面寬1.5m左右。
③排灌系統設置 ?應設置排洪溝和排水溝,排洪溝的面寬約1.2m左右,溝底寬1.0m左右,溝深 1.2m左右; 梯田臺面的內側開深 0.2m、寬 0.3m的竹節狀排水溝,排水溝連與排洪溝;山地及水源缺乏的柚園,每公頃建5~10m3蓄水池3~4個,水池應建在溝渠邊。
二、苗木選擇與科學種植
1、選用優良種苗宜選擇純正、早實、高產的接穗品種, 選用親和度高的土柚作砧木, 要采用一級苗, 苗高大于60cm, 徑粗大于1.0 cm, 主干高大于35cm, 有3~4個分枝, 須根發達, 葉片濃綠,無帶病蟲源的健壯苗木。
2、 科學種植 ?果園實行統一規劃、連片種植、合理密植,種植密度依地勢而異, 山地株行距 4.0m×3.5m, 667m2種植 45~50 株;平地株行距4.0 m×4.0m, 667m2種植42株。定植時期于春栽和秋栽最適宜。栽植前先挖1m3的種植穴,分層埋入雜草、土雜肥、餅肥、石灰、有機肥、磷肥等基肥,并與坑內的土壤攪拌均勻,然后蓋上一層表土,避免根系與基肥直接接觸。苗木栽植好后壓實土層,并澆足定根水,種植穴要培成直徑約1m、高30cm的土墩,并用稻草或農用紗毯覆蓋,有利遮蔭、保濕、防旱、控草作用。
三、加強肥水管理
1、幼樹 ?主要以施速效性氮肥為主,迅速擴大樹冠,形成樹冠骨架,1~3年生的幼樹每年每株施純氮120~420g,氮∶磷∶鉀比例為1.0∶0.3∶0.5 。一般采用1次梢施2次肥,宜勤施薄肥。春梢萌發前多施速效肥,以促使春梢早發多發。為了促使秋梢多而整齊,在抽秋梢前應增加氮肥的使用量,秋梢充實期應適當多加施磷、鉀肥。
2、成年樹 ?要實現成年樹紅肉蜜柚優質高產,除了施足有機肥,改善品質外,還要根據物候期、植株的掛果量、樹勢等適時適量施好追肥,以保證各個時期的養分供應。一般每年施5次肥,即萌芽肥、壯花肥、穩果肥、壯果肥、采果后肥。
①萌芽肥 春梢萌發前 15~25d施下,主要以速效氮肥為主,輔以磷鉀肥。以促使春梢生長和花的正常發育,提高坐果率。方法是在樹冠滴水線附近開深20cm,寬30cm的條狀溝、環狀溝、放射狀溝或挖施肥穴,長度根據樹冠大小而定,注意輪換部位。在溝中株施有機肥 2~3kg ,尿素0.5~0.8 kg,過磷酸鈣0.3kg,氯化鉀0.3 kg。各種肥料攪拌均勻后,再把土壤覆蓋上。
②壯花肥 ?在初現花蕾時施下。在溝中株施入有機肥1.5~2kg,復合肥 0.5~1 kg,各種肥料攪拌均勻后,覆蓋土壤。
③穩果肥 ?在4中旬~5月下旬施下。由于柚樹在謝花后至幼果期間養分需要量大,因此在謝花時施速效性氮肥,穩果效果明顯。每株施尿素 0.3~0.5kg ,過磷酸鈣 0.4~0.5kg。樹勢弱的樹,而花和果量大,每株增施腐熟人畜糞15~20kg,配合噴施葉面肥,用0.2%尿素加 0.1%磷酸二氫鉀加0.2%蕓苔素內酯,每10~15d噴施 1 次,連噴 2~4次。
④壯果肥 ?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施下,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在溝中株施入有機肥 2~3kg,復合肥 0.5~0.75kg,各種肥料攪拌均勻后施下,施后覆蓋土層。
⑤采果后肥 ?在采果后施下,株施尿素0.3~0.5kg,復合肥1.5kg。目的是恢復樹勢,促進花芽分化,充實結果母枝,增強柚樹越冬抗寒能力,保證柚樹翌年穩產。
3、水分管理 ?在不同的季節和生長階段,柚樹對土壤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冬季田間持水量在45 %左右為宜;枝梢生長期、開花以及幼果發育期 (3~5月)、果實膨大期 (7~9月) 必須適時灌水,保持果園土壤濕潤,使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5%左右;當遇到高溫天氣,為防止柚果發生日灼,可采用白紙貼在果實日灼部位,也可果實套袋。臺風或大雨過后,對地勢低洼的果園,要注意排水,使果園既不受旱害,也不受澇害。
四、整形修剪
幼齡樹的整形修剪目的是加快樹冠擴大,主要采取 “抹芽控梢”的方法,同時掌握“去早留齊,去少留多”的原則,當全株大部分的末梢都有4~5條新梢萌發時,停止抹梢。結果樹的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在修剪過程中,樹冠外圍中上部宜重剪,主要以疏剪為主,內膛枝宜輕剪,剪去離地面40cm以下的枝條,以利果園家事操作。冬剪掌握在采果后至春芽萌動前20~25d進行,主要剪去病蟲枝、枯枝,疏剪樹冠外圍的中上部強壯枝、交叉枝、過密蔭蔽枝等,適當短截弱勢枝以及當年已結果的母枝。夏剪掌握在放秋梢前20d左右進行,主要剪去落花落果枝、衰弱枝、掃把枝,疏剪樹冠外圍中上部部分交叉枝以及過密強壯枝。
五、花果管理
1、保持樹勢健壯 ?柚樹的坐果率取決于樹勢以及結果母枝的數量和質量,在 9~11月依據樹勢強弱適當采取控水、以撐、拉、吊、扭等方式開張分枝角度、拉斜直立強壯枝等辦法,或者在11月份結合深耕改土,采取斷根、環割、修剪等措施,有利于樹體正常通過花芽生理分化。環割的寬度在0.2cm左右,深度達木質部,掌握不傷及或少傷及木質部為宜。
2、疏花 ?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疏花。有疏花枝和花蕾2種方法,疏花枝:在吐蕾時,樹冠內部陰蔽的無葉花枝和弱花枝都應剪除,每個結果母枝的中上部留下2個健壯的花穗,盛果樹每株留 120~150個花穗;疏花蕾:在疏花枝后10 d左右進行,對留下的花穗再疏剪,掌握“去頭掐尾留中間”的原則,每個花穗保留飽滿花蕾2~4 朵。早抽夏梢應全部摘除掉,以集中營養供花果生長發育。
3、疏果 ?5月上旬生理落果后,分 2~3 次進行疏果,疏去病蟲果、畸形果和弱小果,保留正常果。留下的果應盡量均勻分布在樹冠中下部。
4、 套袋 ?本鄉種植果農一般在6月上中旬開始套袋,套袋前選晴天,全園全面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菌、殺蟲劑防治病蟲害,待藥液干后進行套袋。噴藥后 3d之內要完成,以確保藥效和套袋效果。袋口要扎緊,防止病菌和蟲害侵入。采果前解除套袋。
六、綜合防治病蟲害
為害紅肉蜜柚的主要病害有瘡痂病、潰瘍病、根系衰退病、炭疽病、黑星病、砂皮病、黃龍病;主要蟲害有桔小實蠅、螨類、潛葉蛾、介殼蟲、花蕾蛆、粉虱、天牛等。綜合防治病蟲害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實行病蟲綜合治理,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加強田間病蟲的監測,根據病蟲監測,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達到防治指標時根據環境和物候期適時對癥用藥。使用與環境相容性好、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
七、適時采收
為了不影響紅肉蜜柚果實的品質和貯藏,不宜過早采收,根據本鄉紅肉蜜柚產區種植分布,并經過幾年實踐經驗,適宜采收期為9月下旬至 10月上中旬,最能表現出該品種固有的特性、色澤、風味。
(作者單位:350717福建省永泰縣塘前鄉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