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文
精準脫貧攻堅戰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是一定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天津農機化技術試驗服務中心積極參與靜海區脫貧攻堅工作,通過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專業人才隊伍培育等措施,助力靜海區提高農業生產力、降低農業成本, 在助力精準脫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靜海區基本情況
靜海區位于天津市西南部,2015年撤縣設區,區域面積1475.68平方公里,轄1個華康街道辦,18個鄉鎮,383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79.03萬。全區形成了“兩城三區六園一帶”的空間布局。靜海新城和團泊新城列入全市11個新城建設規劃。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唯一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是國家首批批準的省級開發區。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被林業部確定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北環、大邱莊、唐官屯三個鄉鎮園區列入市級鄉鎮工業示范園區。50平方公里的龍海高效農業帶正成為靜海農業產業的新亮點和農民增收的新基地。
二、 靜海區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一是大村和小村維持正常運轉需要的資金數額不同。如果小村每年有20萬元收入,可能運行的很好;而擁有幾千人的大村,比如:大豐堆村、唐官屯鎮滿意莊村、西翟莊村等,維持正常運轉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每年幾十萬元都難以為繼。因此,大村和小村的集體經營性收入不能同一個標準。
二是困難村的集體經營性收入不穩定。有的村經營性收入不固定,可能今年有,明年就沒了。比如:沿莊鎮沿莊村,2016年時有個集體磚廠對外承包,有幾十萬元收入。而2017年因為環保治理,該磚廠被取締,不僅收入沒了,承包費還要求村里賠償違約損失。因此,不能以每個村某一年的集體經營性收入作為指標,應考慮幾年的平均經營性收入。
三是有的村集體資不抵債問題突出。盡管有的村集體每年有經營性收入,但其負債較高。比如:雙塘鎮東雙塘村拖欠村民集資款數百萬元,這些債務是需要按計劃償還的,盡管村集體有一些收入,但還債都不夠。
三、靜海區農機推廣精準扶貧措施及對策
1、提升農機化技術水平,增添脫貧動力。
結合天津市農業機械市場和靜海區農機使用情況,指導農機具配備弱的村選用技術成熟、高效、價格適中的農機裝備。結合實際,總結形成通俗易懂的農機操作、維護保養等方面的技術規范,保證農機裝備正常效能。聚焦靜海區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和機械化薄弱環節,加快棗、菇、雜糧等產品的高效植保、產地烘干等環節與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配套,總結出具有區域特點的生產全程機械化初步解決方案。在設施農業的種植采運、畜牧業的糞污處理、農產品初加工的保質處理的機械化種收等薄弱環節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主動對農民推廣能夠享受政府補貼的深耕深松、機播機收的農機具。為農業生產降低成本、豐產增收提供技術保障,為精準扶貧提供動力。
2、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工資性收入。
充分發揮市天津農機化技術試驗服務中心的技術、人才和資源優勢,按照農業農村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管理辦法》的要求,廣泛動員涉農院校、科研單位、農廣校、推廣機構、新興市場主體等積極參與農機推廣培訓工作。選取了具有具有管理特色、符合靜海區產業實際發展和農民教育培訓需要的種養基地、合作社、農業公司、產業園區作為培訓基地,這些培訓基地既有實習實訓功能,又有觀摩考察和產品展示功能。使農民在這些培訓基地了解農機知識,掌握農機操作、維修保養技能,幫助他們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機專業管理能力,發揮好農業機械的最大優勢。更好地利用農機裝備,增收脫貧。
3、合理布局農機合作社,提高集體經濟效益
靜海區存在集體經濟薄弱的短板,沒有集體收益的村級組織在基層的組織力、影響力、凝聚力都要打折扣,難以發揮正常的作用。因此,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對健全組織、增強基層組織戰斗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各村主要農作物種植的實際情況,確定農機作業服務作為產業扶貧項目、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資金充沛的村,督促自行注冊建立村級農機合作社;缺乏資金的村,幫助利用政府扶持建立農機合作社,采取由政府補貼一部分資金,社員自籌一部分資金;入社成員重點吸收貧困戶。建立并逐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根據村耕地規模和種植結構,合理購置農業設備,并規定扶貧資金及其衍生形成的資產歸村集體所有,收益歸屬村集體和貧困戶,資產由鎮村兩級監管,具體運營管理由村農機合作社負責,并以略低于市場價格標準收取農戶耕、種、管、收等費用。通過發展機械化生產替代人力、促進勞動力轉移,提高村民工資收入比重。通過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增加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力量。
總之,農機推廣為精準扶貧注入了活力。通過農業機械推廣培育壯大了一批適應靜海區農業生產的農機作業組織;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因地制宜地推廣適合地區特點的農業機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從而加快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升了靜海區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加快農民生產、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精準扶貧。
(作者單位:300385 天津農機化技術試驗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