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干旱地區具有降雨量少、氣候惡劣、植被面積小等特點,所以提高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對于干旱地區的生態環境及經濟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相關資料顯示,導致干旱的原因不僅有大氣環流,還受到了降雨量、森林分布的影響,通過增加降雨量和森林占地面積能夠有效緩解干旱問題,減少干旱地區占地面積。但增加降雨量難度較大,所以改善干旱地區環境的重擔就落到了增加森林占地面積身上了,進一步證實,要想改善干旱地區環境,必須不斷提升干旱地區的造林成活率。對此,本文基于對干旱地區的了解,分析了提高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1、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影響因素
(1)自然因素的影響
自然環境一直以來都是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降雨量少,都在干旱地區林木沒有充足的水分,影響林木健康生長;第二,因為地區內陸,其溫度及溫差相對海邊地區而言較高,增加當地水分蒸發量,減少供以林木生長的含水量;第三,干旱地區因為長時間缺水導致土地貧瘠,其土壤環境缺少各種營養物質,均不利于林木生長,故影響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第四,干旱地區的干熱風和巖石裸露,本身就不利于林木成長,加之其他惡劣氣候條件,增加林木成活難度。
(2)造林技術的影響
造林技術不僅影響造林效率,還影響造林成活率,即高水平的造林技術能夠提高干旱地區的造林成活率,反之則降低干旱地區的造林成活率,具體影響如下:第一,沒有根據實際選用造林技術,導致造林工程設計及施工與實際不符且缺乏規范性,增加林木生長困難;第二,造林技術的應用過程沒有得到有效監督及管理,導致部分技術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技術應用,導致造林技術應用違背自然發展規律,降低造林成活率;第三,造林過程中沒有進行實地勘察,也沒有遵循國家林業栽種規程,只是按照栽種者意愿進行造林,降低了林木種植質量,加之林業技術管理人員素質低下,導致造林成活難以提高。
(3)經濟因素的影響
第一,國家對干旱地區造林的資金投入及財政支持力度還不夠,雖然已經提高了對林業發展的重視度,但在經濟上投入卻不高尤其是干旱地區,相應的退耕還林力度、天然林資源保護資金投入也不夠,導致很多先進的植被種植技術難以被引進和應用,降低了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第二,林業管理費用長期缺乏,導致用于林業發展的資金投入一直被挪用到林業管理上,致使造林工程缺乏資金支持,使林業造成之后的撫育措難以適應林業生長需要,影響造林成活率,甚至降低林業保存率。第三,缺乏對林業效益的補償,林業本身屬公益性事業,所以很多經營者及種植者都不能通過市場獲取經濟效益,長期以往就會消耗大量的成本,加之沒有得到相應的態補償政策支撐,導致失去繼續造林的能力及積極性,最終影響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提升。
2、有效的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提高措施
(1)合理選擇樹種
第一,根據干旱地區常年干旱且降雨量少的特點,盡可能選擇抗旱能力強、對水需求量少的樹種,以保證樹木在干旱地區能夠長時間生長,例如在沙棘、檸條等抗旱能力強的樹種;第二,要選擇成活率高且抗逆性強的樹種,以抵抗各種蟲害,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第三,盡可能選擇適應性強的樹種,這類型樹種能適應各種環境,并且種植方法簡單,在水分很少的情況下也能生存下來,諸如白榆樹種,包括山杏、沙棗和油松等,理應大力推廣。
(2)加強容器育苗造林
第一,要加強各種造林實驗研究,以找出最佳的造林育苗方法,并實驗出生命力最強的林木,然后加以推廣;第二,要大力推廣容器育苗造林,因為容器育苗具有很強的保水性,還能夠簡化林業作業程序、保住樹種肥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很適用于造林困難地區;第三,容器育苗能夠實現對樹種的集中培育,降低各種病害發生,能夠適用于春、夏和秋三個季節造林,避免因春旱等導致造林時機延誤等問題的發生。很多實驗證明,適用容器育苗造林,其成活率可提升到82%以上。
(3)根據實際選擇整地方法
第一,根據需要建立蓄水池,以實現蓄水,保證足夠水分的同時,改善土壤含水量及有機營養。第二,建立水平溝壑,相關文獻資料顯示,水平溝壑能夠有效攔截沙土,攔沙率為每公頃117t,同時還能夠使土壤含水量比原來的高出20%,相應的有機質含量也得到提高,進而提高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第三,要根據樹種栽種地立地條件、地形及氣候等選擇整地方法,例如緩坡地形,需要選擇水平溝整地、梯田整地、水平階整地等方法;大坡地形,則選擇魚鱗坑整地方法;退耕地則選擇開溝帶狀整地方法,以促進林木根系更好更健康的生長,提高造林成活率。
(4)根據實際確定合理性造林密度
第一,根據林木生長需要的營養空間及水分等確定造林密度,以保證林木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到足夠的養分及水分;第二,要根據干旱地區每年的降水量及土壤蒸發消耗水分等,計算出株樹木水分營養需求,然后根據平衡原則確定造林密度,保證林木能夠吸收充足的營養。 資料顯示,干旱地區造林在最佳密度應控制在1650/hm2的標準上,每株樹木之間的距離最好控制在2m×3m的標準上,并進行生根劑處理,保障樹木健康生長。
總而言之,干旱地區的造林成活率不僅受到了自然環境的影響,還受到了造林技術及經濟投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難以保證。基于此,為保證和提升干旱地區的造林成活率,相關工作人員根據相關造林成活率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造林成活率提升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選擇樹種、實施容器育苗造林、進行科學整地、合理確定造林密度等,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干旱地區的造林成活率,促進旱地區林木生長質量提升。
(作者單位:125300遼寧省建昌縣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