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輝
林業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以往,林業主要通過建設用材林項目實現發展,并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然而,由于生態環境大范圍的遭到破壞,使得自然環境趨于惡化,嚴重影響了人們日常生活環境,對此,強化生態整治與管理,制定并實施有效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改善與解決環境問題。
當下政府已經設置了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林業發展目標,將建設用材林轉變成為生態林。由此可見,生態林業的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采用先進的科技,在空間和時間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資源,使得資源能夠得到循環往復的利用,這也是改善生態環境,增長經濟效益,促進社會長遠穩定發展的有力途徑,也是促使森林資源發揮最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重要方法。
1、生態林工程建設的意義
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資源,還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突出的環境問題影響著未來經濟的發展。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經濟效益的收獲是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完成的。不僅嚴重損害了林業資源,還影響了林業保護工作的開展,同時,由于過度開采、亂砍濫伐等因素,使得林業資源覆蓋面不斷減少,使得林業資源分布不均。而生態林工程的建設目標是為了促進林業資源的長遠穩定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林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從而發展循環生態經濟,為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生態林的建設關系著管理學、工程學、生態學、林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極具復雜性,只有有效整合與之相關的知識,才能提高建設的質量,才能保證林業的長遠發展。
2、生態林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①生態林建設分布不均
生態林建設主要是在國家主導下進行,資金來自財政支出,建設項目主要分布在各地區的國營林場。使得建設項目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人為的影響,難以實現均衡發展,以至于出現部分地區項目偏多,而有的地區沒有項目的現狀,導致項目多的地方為了加快項目進程,為了建設而建設,違背了生態林的建設初衷,而沒有項目的地方,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被嚴重削弱,使得生態林的建設質量整體降低,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的改善生態系統。
② 生態林建設觀念薄弱
作為林業大國,我國自古以來便非常注重植樹造林,同時,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就思想層面來說,人們認為植樹造林能夠增加經濟收入。反之,告訴人們植樹造林是為了生態效益,保護生態環境,許多人都無法認同,特別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當下,對于生態林建設項目,公眾還沒有形成積極對待的觀念,無法認可生態項目的建設,對此,必須推行有效舉措,促使公眾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正確對待生態林建設。
③項目建設水平偏低
生態林的建設涉及多方面的知識與內容,極具復雜性,要想獲得良好的建設成效,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夠完成,需要長時間的積攢與精心管理。經過用材林長時間的發展,我國已經積攢了充分的經驗,具備成熟的建設水平。但是,生態林的建設,在規劃設計和造林建設方面都缺少實踐經驗,缺乏技術支撐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總而言之,生態林工程的建設依然處于偏低的水平狀態中。
3、促進生態林工程建設的有效策略
①加強宣傳,完善法律法規
只有大眾形成統一的觀念,才能保證生態林建設工作有效推進,才能獲得最佳建設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宣傳工作,促使公眾了解生態林建設的意義、目標以及建設過程,讓公眾改變以往只為獲得經濟效益的觀念,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促進生態林項目的建設與發展。
建設生態林的過程中,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的支撐,同時,這也是保證林業建設質量,促進林業發展,保障工程有效開展的前提。相關部門在立法的過程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從而保證法律法規能夠落到實處。生態林的建設,不僅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其中評價指標有:項目建設進度、群眾的思想觀念、宣傳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項目建設發揮的成效等,同時,對于生態林建設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工作人員及單位需予以激勵,保持公眾積極性 ;反之,對于影響項目進程的個體或單位則可以采取懲治措施,以此保證工程質量,促使生態林的建設有序開展。
②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
推動生態林建設的重點在于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需從當前利益、長遠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等方面統籌考慮,合理分析,使得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均衡,從而促進生態林建設工作的開展。在封山育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林等工程的開展中,需從個人、集體、國家利益著手,均衡三者利益關系,維護公眾積極性,促使政策推行更貼近公眾,能夠促使生態林建設有序開展。同時,將政策引導作用落到實處,促進防護林、農林的建設,強化防災工作的開展,維護生態環境尤為重要。
③培養專業人才
當下,我國生態林建設質量整體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匱乏專業人才;同時,由于沒有健全人員管理機制,使得生態林建設過程中,許多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便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整體素質偏低,缺乏專業知識,導致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時,大多通過以往經驗完成,使得許多工作都不甚理想,嚴重影響了生態林建設的整體質量。對此,必須健全人才培養與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培訓,設置獎懲機制,激發人員積極性,才能促進生態林的建設與發展。
建設生態林必須從區域實際出發,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促進生態林的長遠發展。政府必須積極引導公眾,從公眾出發,出臺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導公眾開展生態林建設,均衡個人、集體、國家三者的利益關系;同時加強宣傳工作,深化公眾的認識;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從而提升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促進林業資源的長遠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136100吉林省公主嶺市國有林總場和平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