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本文利用觀測站氣象資料、吉林省市縣三級監測預報預警平臺分析資料,對吉林省東南部2018年7月5日-6日一場局地大暴雨天氣進行成因分析。結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暴雨主要受高空低渦和低空切變的共同影響,低層850hpa有切變線和低空急流配合,超低空有偏南風急流且有輻合中心,中低空有較好的動力條件,配合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條件,后半夜形成局地中尺度天氣系統,以對流性降水為主,小時最大雨強超過30mm,大暴雨在短時間高效率的降水系統中形成。
一、暴雨天氣實況
2018年7月5日8時至6日8時,吉林省東南部出現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氣,其中臨江市為主要降水落區,全市平均降水量為56.3毫米。其中花山鎮最為嚴重,降水量達到121.3毫米,臨江市區內降水量達到104.4毫米,均為大暴雨天氣,并伴有短時強降水,大湖街道葫蘆套村出現最大小時降水量35.4毫米,此次暴雨天氣過程造成多處山體滑坡、泥石流,城市內澇等,對道路交通造成了嚴重影響。
二、環流形勢
1、高空環流形勢
暴雨出現前,500hpa高度場2日形成低渦,低渦中心位于貝加爾湖東南部,3日低渦向東北方向移動,強度加強,4日低渦系統繼續移動,5日臨江市位于低渦底部,開始影響我市;850hpa風場5日我市有明顯氣旋式切變,西南急流將大量水汽輸送至我市;至6日仍存在明顯的切變輻合,同地面系統位置保持一致,配合充足的水汽,我市降水達到最強。隨后低渦東移減弱,有殘余水汽,臨江市仍有小雨天氣。低空存在明顯西南風急流和風場符合,為降水提供較好動力機制。
2、地面影響系統
通過5日地面100hpa氣壓場可以看出,臨江市受低壓系統控制,在西南急流作用下,水汽輸送至我市,有明顯水汽輻合區,降水開始。6日開始,我市逐漸受高壓系統影響,暴雨天氣趨于結束。
三、物理量場診斷
1、水汽條件
850hPa西南急流為我市輸送了充足的水汽,存在明顯的水汽輻合,配合850hpa風切變,產生了此次暴雨天氣過程。5日20時850hPa比濕數值大于12g/kg,臨江市位于濕軸附近;6日2時850hpa相對濕度為接近100%,降水達到最強;溫度露點差小于2℃,處于絕對飽和狀態。整層水汽積分可以看出,大氣水汽含量較充沛。
2、動力條件
暴雨開始前,臨江市低層為下沉運動,中上層上升運動明顯,動力條件弱;5日20時700hpa垂直速度我市高空上升運動發展強烈,5日23時850hpa散度表明低空存在明顯輻合,配合充沛的水汽,共同作用下推動暴雨天氣的出現,6日2時后垂直上升運動逐漸減弱,暴雨基本結束。
3、能量條件
通過對5日20時對流有效位能、K指數等分析在強降水期間,我市對流有效位能在1000J/kg以上,為中等強度;K指數值在30℃以上;假相當位溫梯度較大,臨江處于能量峰區,低空高溫高濕的條件,配合高空冷空氣,有利于產生對流性天氣,配合較好的水汽,易出現短時強降水天氣。
四、結論
1、受高空低渦系統和低空切變共同影響,配合西南急流帶來的充足水汽,強烈的上升運動,較好的不穩定條件,伴隨著短時強降水過程,推動了此次暴雨天氣的產生。
2、暴雨期間水汽條件比濕超過暴雨閾值,低層輻合,高層輻散,低空和超低空存在急流,提供較好的動力條件。
3、暴雨期間能量條件充沛,ki指數和假相當位溫梯度較大區域均在我省東南部地區,提供較好的能量力條件。
(作者單位: 134600吉林省臨江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