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業經濟供給側優化提供了新的機遇。由于大數據技術具有著較強的信息應用優勢,能夠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流通的成本,推動農業經濟向著數據化、高效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以大數據為視角,分析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優化中的應用優勢,分析當下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存在的問題,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現狀,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優化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優勢
近年來,大數據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與農業經濟之間的聯系越加緊密。為了推動大數據的應用,將其技術優勢發揮到農業經濟發展當中,多個地區積極推出了政策綱要,加強農業生產、加工與大數據的整合,構建農業產銷一體化結構。筆者認為,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優化中大數據具有著以下三個方面的應用優勢:
一是降低農業生產流通成本。大數據能夠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挖掘與共享,增強農業生產中各個環節的關聯性,從而提高農業產品流通的效率,降低各環節的流通成本。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消除了傳統農業供給側結構信息不對稱的障礙,從整體上加強了農業供給側結構的優化管理。
二是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水平。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農業先進技術應用不足,以至于難以提高生產效益。大數據技術可對農業生產信息進行挖掘,及時查找其中存在的不足,自動推薦適配性較高的新技術,推薦給農業生產者,從而推動農業生產向著自動化、先進化的方向發展,打破傳統農業生產中的技術瓶頸。同時,大數據可對農業生產信息進行整合,為區域農業吸引投資。
三是優化農業資源配置。電子商務的出現為農產品流通提供了新的機遇,大數據可結合網絡數據,對農產品市場進行深入分析,挖掘農產品的潛在市場,從而實現精準營銷,強化農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合作,為構建完整的農業經濟體系提供保障。
2、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優化中大數據技術應用存在的挑戰
盡管大數據有著明顯的應用優勢,但想要從全方面優化農業經濟供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縱觀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現狀,仍舊面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農業生產方式層面,我國農業耕地面積有限,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較低,用大數據技術推動農業生產向著集約化、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還需做出較多的努力,加強技術升級,提高農作物生產率。
二是農村信息化建設層面。想要推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需要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對農業生產各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如今所掌握的農業經濟數據不足,大數據實效性難以發揮。
三是城鄉經濟差距拉大。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農業生產經濟發展緩慢,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城鄉差距,充分發揮技術引領作用,加強頂層設計。
3、應用大數據優化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的建議
針對以上大數據的應用優勢及面臨的挑戰,筆者認為應從大數據平臺、技術人才、農業服務三個方面,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從而達到優化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的目的,具體建議如下。
(1)構建農業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技術應用依賴于海量的信息數據,信息數據越完善,越能夠發揮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效果。因此,為了優化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應構建農業大數據平臺,加強農業經濟信息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消除農業數據信息孤島,實現信息共享,讓每處農業經濟數據都能夠發揮實效。同時,應注重農業信息的準確性,保障公民對數據信息的知情權與應用權,為大數據發揮價值創設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應注重數據信息的整理與系統的維護,加強數據存儲與備份,防止數據丟失。
(2)培養復合型農技人才
農業生產者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主體,應注重培養復合型農業技術人才,使其了解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經營的多種模式,逐步養成大數據思維,善用大數據分析農業經濟態勢,尋找發展機遇。同時,可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共享的功能,加強自我學習,掌握最新的農業知識,從整體上提高人才的素養,為優化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提供創新動力。農村地區應積極與高校合作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參與到農業技術人才培養中來,將高校中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管理技術帶到農村地區,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技術指導,從而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綜合實力,為優化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提供充足的人才。
(3)構建一站式服務模式
我國絕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經營以個體戶為主,為了促進大數據在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優化中的應用,應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經濟環境,加強交通、服務等基本建設,改善農村經濟落后的現狀,為構架一站式農業服務體系做鋪墊。在農村信息化環境優化的基礎上,可開展網絡信息培訓,引導農業生產者從網絡中獲取到新的農業知識,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可構建農業生產者之間的溝通渠道,讓各個地區的農民可以交流耕種經驗,實現信息資源的交流,促進農業生產供應鏈的形成。最后,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構建農村一站式農業服務體系,加強農產品的推廣,展示優質農產品的種類,推動農業經濟向著科學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但在大數據時代機遇下,促進大數據與農業生產的融合,優化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能夠為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農村地區應積極構建大數據平臺,農民應注重專業農業生產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用大數據技術為農業生產提供支持,用專業技術驅動農業經濟的前進,實現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優化,為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262400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營丘鎮財政經管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