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謝正娟 穆佳良
摘 要: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際的知識產權保護形勢也隨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方面所爆發的沖突與矛盾也越加激烈。所以,對于我國來講,怎樣完成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工作已經成為了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鑒于這種情況,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基本原則,然后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相關思考
知識產權主要由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商業秘密等幾部分組成。同時,隨著國際市場競爭形勢的不斷變化,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所以,要想有效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為自身的協調可持續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國必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綜合考慮國際市場的經濟發展形勢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策略,避免我國的知識產權遭受侵害,從而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所以,本文展開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相關思考探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構建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基本原則
1.1 國民待遇原則
所謂國民待遇原則實際上指的就是以最惠國待遇為基礎補充得到的。其作為國際通用機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民待遇原則明確要求了任何國家在知識產權方面都應該平等對待所有人,保證外國公民與本國公民享有同等的權利。
1.2 最低保護標準原則
所謂最低保護標準原則實際上指的就是締約國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條約規定的要求以本國法為標準對人們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涵了保護對象、保護限制、保護方法以及保護期間等。以《伯爾尼公約》為例,該條約就明確提出了簽署本條約的國家,應該要求所有成員國國民在其余國際都享受同等的待遇,并且其余成員國同樣可以對合約國國民的權利進行限制,并采用書面方式通知產權總干事。最低保護原則是對國民待遇原則的補充,制定這一原則的主要目標就是推動締約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達到協調統一的標準,并按照不同國家科技、文化以及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最低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保證各國行使自身自主立法權的作用不受侵害。
1.3 利益平衡原則
現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序言里面明確提出了,制定這一條約的主要目標就是保證作者以及大眾的利益處于平衡狀態,盡量不要保證任何一方的利益遭到損害。尤其是在《伯爾尼條約》當中,更是明確規定了必須要保證研究、教育以及信息獲取處在平衡狀態。在現實生活當中,利益平衡原則以及觀念和抽象的法律利益或者價值都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更加符合正當性原則方法的需要。正常來講,如果環境處于穩定狀態,保證利益平衡可以為大局穩定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讓各方面都獲得足夠的利益,為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而且相對穩定的利益體更是可以有效提高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打造出一個更為穩定的利益格局。所以,利益平衡原則實際上指的就是在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過程中,同時兼顧公共以及個人利益,并出臺《反壟斷法》避免市場壟斷情況的出現,為市場的穩定和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 我國展開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策略探究
2.1 提升人才培養工作質量,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當前這個新的發展時代,人才以及科學技術才是科學技術以及事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然而,現在我國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方面存在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創新能力相對較差,制度發展也不夠成熟。要想有著改變這種情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質量,明確認識到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影響,采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展開人才培養工作,這樣才可以培養出更多創新能力優秀的高素質人才,為科學創新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2 構建獨具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在當前這個新的發展時代,我國所面臨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形勢也越加嚴峻,切忌不能出現操之過急的問題,更不能盲目的照搬西方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應該明確認識到自身國情的特殊性,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需要構建一個更具我國特色、更加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機制,從而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2.3 提升國際合作力度
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經濟騰飛時間和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都還比較短。所以,其發展速度遠高于我國,有很多值得我國學習的先進經驗。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必須要走出去,加強和國際的溝通交流,以此來達到互惠互利的目標,保證雙方都可以獲得足夠的利益。但是,要想有效提升對外交流工作質量,我國應該同時做到引進來與走出去,及時完成產權案件的跟蹤處理,這樣才可以為專利合作的順利展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4 加大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推廣普及力度
人們的知識產權觀念和我國知識產權機制的健全完善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而現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完善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們缺乏正確的知識產權保護觀念,并沒有及時完成科研成果的保護工作,導致了很多遺憾問題的發生。因此,我國在進行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過程中,必須要提高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推廣普及力度,以此來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從而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貢獻更大的力量。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也隨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要想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自身的協調穩定發展,我國必須要提升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重視。然而,到現在為止,我國在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方面卻依舊有一定的問題存在,甚至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必須要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根據國際市場情況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措施展開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工作,以此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馮曉青.國際知識產權制度變革與發展策略研究[J].人民論壇,2019(23):110-113.
[2]徐樹.國際投資條約下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及其應對[J].法學,2019(05):88-102.
[3]陳敏,李靜.高??蒲谐晒R產權保護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4(02):99-102.
[4]郎貴梅.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對司法裁判提出的挑戰及應對——涉國際貿易知識產權糾紛疑難問題研究[J].法律適用,2019(07):106-116.
作者簡介
劉凱(1984-),漢,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中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