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理學在構成過程中受到內容與方法等不同構成要素的影響,其在資源性要素的運用上也有理論學說以及流派思想等各方面的影響,在推動法理學的構成以及科學化研究過程中,對法理學的構成以及資源性要素要進行科學運用,同時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促進法理學的當代發展,對于法理學自身學科的自我完善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法理學;構成要素;資源;方法
法理學的構成及其資源性要素的分析,法理學作為一種理論性學科,其本身的構成囊括了法理學的內容與方法,乃至與法理學的相關淵源。因此,在推動法理學的內容構成的過程中,需要對法理學的內在構造進行科學分析,包括采取定量與定性分析等科學方法,對法理學內在的一些相關理論以及一些經典著作,都要進行審慎的分析。法理學作為支撐法律研究的一個重要基礎,其本身應該囊括了歷代法理學研究的一些經典內容,包括針對法律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法律在應用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基本問題,對應分析之后得出相對科學的結果,這樣能夠促進法理學的研究更加成熟。在研究法理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法理學的應用所產生的一些資源基礎,包括其資源要素進行分析。通過一系列的科學研究方法,能夠對法理學的內在構造,包括其框架性的要素進行全面的理解,從而促進法理學學科的健全與發展。
1 法理學的基本構成情況
法理學的基本構成情況包括了三個方面,法理學的內容與方法以及法理學的淵源,這三個方面對法理學的建立與健全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對于法理學的全面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法理學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其主要探討不同法律構成的一些基本要素,在大陸法系以及其他地區的法系等,其形成的過程都有一定的法理學基礎。因此在促進法律的建立健全過程中,對于法理學的一些構成要素的分析,包括對法理學內在的一些資源的運用,都需要對法理學的基本構成有一定科學的理解,這樣才能夠幫助法理學發揮出其應有作用,促進法律的智力與健全,進一步的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及適應當前不同國家的實際運用狀況。
第一方面,從法理學的構成內容上看,法理學的內容主要是對法律形成的一些基本原理的探討,受到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等不同的法律流派的影響,其不同國家的法理學的構成內容也有所不同,但是其基本內容是相似的,主要還是對于法律的實現基礎,包括在實施過程中的對象以及在實施之后所產生的結果進行研究和分析,這種方式主要還是對法理學內在的構成以及對其發揮產生的社會影響與作用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歷代的法理學研究者都對法理學的內在構成內容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種貢獻本身是對法理學的促進,以及對法理學在進一步發展過程中淘汰一部分不適合當前發展需求的一些知識與基礎。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上看,社會的發展受到生產力的制約,而生產力不斷發展,對于社會的法律框架也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也意味著法理學的內容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要面對著社會的發展,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因此,法理學的內容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增補和強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特別是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規律,在這種過程中法律會更進一步的,對社會的全面健全式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二方面,對法理學的研究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法理學的研究方法,從傳統的理論研究到結合法律實踐之后,進行高度抽象形成相關的理論成果。一般而言,傳統的法律實施過程中往往缺乏一些理論性的概括,包括傳統封建國家在實施其法律約束的過程中,其主要還是參照各個地方,再根據相關法律要求進行判決的時候,所出現的一些實際例子,這種參照實際例子進行判決的方式,雖然能夠對法律的應用進行一些具體的指導和參考,但是不利于對法律的后續修訂,包括廢除一部分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法律,這些都無法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從本質上看,法律的實施必然是要有一些高度抽象的理論進行指導,這些理論主要還是對法律的應用規律以及對法律在應用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細化與分析。因此,法律在形成法理學的過程中,其主要的研究方法還是面向法律在應用過程里面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并且根據這些實際問題概括出一般的運用規律,這些規律也必然會對法理學的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法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實際例子的概括以及對實際例子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法律應用規律的概括,這種概括是一種科學性的歸納與分析,包含了高度抽象的思維以及對法律基本邏輯的應用。
第三個方面是法理學的淵源問題。把理學在構成自身的結構過程中,其本身就有其淵源性的問題,在其淵源性的角度上看,主要是對法律精神進行研究,包括基本的邏輯學以及傳統的法哲學原理等,這些都是對法律以及以哲學的角度對法律的實施應用提出了探討,這些相關的淵源性的理解和著作將對法理學的構成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孟德斯鳩等對于法律的運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觀念與看法,而孟德斯鳩就提出三權制衡理論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更加堅持高度哲學研究的相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法律應用的問題。在法理學的淵源上看哲學以及傳統的邏輯學是其重要的基礎和淵源,其正在高度抽象的角度對法律的運用提出探討,西方的哲學家非常關注理性精神在社會的應用以及理性精神在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時候的主要作用。因此西方的法哲學精神發展淵源深厚,這種法則學對于法理學的現代學科建立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2 法理學在構成過程中的資源性要素
法理學在構成過程中所形成的資源性要素非常豐富,這些非常豐富的資源對于法理學的學科建立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積極作用,這些積極作用構成了法理學的現代學科精神,并且強化了法理學在現代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積極的影響。從法理學的角度上看,法理學的形成離不開對資源的運用,因此考慮到對資源的合理運用以及對資源性要素的思考,其主要包括了理論學說以及相關的流派思想,包括一些經典的法理學人物的作品。
首先從法理學的理論學說作為構成資源性要素的角度上分析。法理學的理論學說,包括了傳統法哲學研究者對于相關理論的研究,以及這些理論研究所形成的一些經典的思想。包括孟德斯鳩提出來的三權分立思想,孟德斯鳩在提出三權分立思想的時候,其主要強調了法律的獨立性,正是因為包括孟德斯鳩等這些偉大的哲學家以及理論家所提出來的一些政治學以及哲學的觀點,幫助了法理學,逐步建立起現代的學科精神,這種學科精神是獨立并且客觀的,以更加冷靜的角度去考慮,如何運用法律以及采取法律的框架去制約社會上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其在強化國家政權在發揮積極作用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價值。
其次是在法理學的構成要素中看到其不同的流派思想。正如現在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等不同的法律觀念,其實是基于其上層建筑在歷史嚴格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法律制定要素,包括其對于法律權利的獨立性以及對于法律本身在運用過程中所出現的特點,法律的一些特征和應用的要素和法律本身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更多是和政權有著因果聯系,特別就是與上層建筑產生聯系。在上層建筑的演變和發展的過程中,對法律的形成產生的非常深刻的變化與影響,法律服務于上層建筑,因此法律必然是體現出上層建筑的一些特征。劉派思想對于法理學的全面化與科學化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正如前面所分析,不同的流派思想是植根于不同的政權發展規律,因此對于不同的流派思想在補充和完善法理學的結構過程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再者,法理學在形成科學的學科框架時,經典人物作品對于相關的研究也有著非常深刻影響。例如《法哲學原理》等基于古典哲學在創新發展之后,所形成的一些法律相關的哲學觀點,這些經典的著作,特別是經典人物的著作,對于法理學的現代學科精神構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些經典著作中流派的觀念與思想得到步伐,從而對下一步的法理學的影響與作用起到積極的影響。
3 基于資源與構成的法理學發展分析
法理學的發展自然是離不開資源與其構成的要素,但是法理學在其現代學科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要對當代的法律框架產生積極影響,更需要法理學把握一定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堅持科學的策略為法理學的全面發展,形成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一方面,從法理學的應用與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堅持綜合性的分析方式,特別是以科學的觀點看待法理學的形成基礎與構成要素極為重要。因為法理學并不是獨立于社會基礎或上層建筑的一種完全封閉性學科,其雖然有高度抽象性,但仍然離不開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對其的制約與影響。因此法理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學科,也應該重視對社會基礎的反應,在研究的過程中更需要把握法理學的社會特征,對于不同法律體系之下的法理學發展,也要根據其社會與國家發展的實際需求,提出一些相對應的科學策略,幫助法理學建立起更加完善并科學的學科體系,在理論運用以及理論的自我完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生產關系與社會基礎的一些特點,從而幫助法理學建立起符合社會發展實際的一些基本模式。
第二方面在法理學的資源運用上看,培養法理學的研究人才,以及對法理學研究人才在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的運用,也要建立起科學的學科規范。學科規范對于法理學自身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忽視這種作用則可能影響法理學的健全,因此從法理學的全面發展也可以看出如何進一步的推動法理學的科學化發展,尤其是重視法理學本身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基本特點,以及根據這些基本特點擬定一些更為科學的研究模式,是當前法理學在當代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也是法理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淵源。因此法理學在研究的過程中,更需要對經典學者的作品進行積極反思,對于經典的人物以及相關流派的觀點,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并且得出一些相對應的結論,幫助法理學建立起更加獨立的學科品格,同時也要為法理學的延續性發展,特別是在承上啟下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于法理學的現代學科構建,特別是對其資源和研究方法的運用,應該充分考慮到其構成的要素,以及在應用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的狀況,包括對法理學原有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繼承與發展,這樣才能夠幫助法理學建立起更加科學的觀點,同時又能夠推動法理學在逐漸成熟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一些堅實的基礎。因此反思法理學在構成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也需要對法理學在構成過程中的一些現實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得出一些科學的觀點和結論,幫助國家在運用法律和制定相關法律條文的時候,形成科學的觀念與方法。這對于國家法律體系的科學建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4 結束語
法理學的三大構成要素以及法理學在構成過程中的實際狀況,都對法理學本身的學科精神的形成,以及法理學在應用法哲學觀點以及相關邏輯觀念進行研究,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對于中國在運用法理學進行研究以及運用法理學基本原理對法律條文進行修訂以及完善的過程里,都應該充分的考慮到法理學本身的一些學科工具,對于學科工具與研究方法的合理運用將決定法理學本身的學科品格的形成,以及最終影響中國的法律體系的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博,馬瑤.淺析法理學的實踐功能[J].法制博覽,2018,(15).
[2]張雷.淺析法理學的實踐功能[J].法制博覽,2019,(8).
[3]竇海心.法理學教學方法的差異化實踐研究——以廣西警察學院為例[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5).
[4]王世龍.法理學的實踐功能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2017,(10).
作者簡介
周揚(1984-),男,湖南省懷化市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