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雅紅,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寧夏石嘴山銷售分公司
在企業中時常會出現以下幾點問題:在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人才培養觀念與企業在市場經濟下的發展需求出現極度不匹配的問題。其一是表現在缺乏重視度上,企業不愿意在這方面付出較多利益,因而培養進程也一度擱置或落后。其二表現在企業“名不副實”的培養方案質量上,許多企業在招新時給出看似優良的培養條件,但實際執行時缺乏效力。其三則表現為沒有科學合理化的方案,許多企業即便開始重視起來,但空有重視力度和運作資金卻沒有科學有效的執行方式,也沒辦法取得較好的效果。其次是培養方式的不科學不合理。受企業整體的觀念制約導致出現的執行方式缺乏科學性。在培養這一問題上,方法老套,同時沒有與企業文化進行較好融合。最后是培訓后續工作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只是單純對一屆員工進行培訓,工作完畢后沒有后續的反饋,以至于不知道員工的學習情況,也沒有相應的如分享會等促進員工之間信息共享與交流,同時因為沒有信息收集而導致下一次的培訓依舊停留在原來的程度上。尤其在落實培訓相關環節時,沒有將培訓與員工待遇掛鉤,進而導致員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降低。
總的來說要先有目標,再定戰略,長期堅持,持續改進。技能型人才培養從目標與作為培養任務核心的戰略開始,有針對性的后期調整。企業需要以人力資源戰略為核心的大局觀來準備人才培養。
這里所說的重視程度不僅是現階段主要投放在中高層員工身上的培訓,還包括對基層員工也要開展培訓。首先從企業整體重視人才培養開始,建立全方位的戰略發展目標;同時提高對基層員工技能培養的重視度,從基中高三層整體提高企業的員工水平促進整體發展。企業的發展不僅是靠管理者的學習,還需要整體建立共同學習發展體制。在重視度提高基礎上,還需要相應的管理者提高資金投入與加強和培訓機構的聯系與溝通,確立培訓內容是與企業內部培養理念相一致,并且確定要求內容都有涉及,達到這些要求才算是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
現行的培養方案之中,很多內容設置都是重復的,大多培訓只是理論學習走一個過場,卻忽略了本身人才培養真正的理念。以往的培訓只是針對理論和部分的技能知識展開教學,而現階段還需要建立全面的培養體制(在情商管理以及壓力調控等問題上都對員工進行培訓);選擇并結合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教材;搭配講解者好的講法(具備生動性、極大促進聽者興趣);后期培訓反饋與經驗總結等培養方式的具體優化措施,以更好效果的培訓,為企業培養高素質后備人才。在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理論部分進行創新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加入一定的實操實訓內容,需要員工自己上機操作的工作中,員工可以在培訓中現場練習和實訓,及時對不懂和不理解的部分現場提問,提高培訓效率,達到效果的最大化實現。還需要企業人才培養方面管理者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在培養過程中融入對企業不足之處和長處的講解,哪怕是對于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都需要和員工進行信息共享以促進員工共同開發解決途徑,開動腦筋,發揮創意。
在培訓過程中需要對不同水平、不同領域的員工進行區分再開展學習。比如一次培訓學習要考慮到包含在內的所有參與員工的不同水平和不同情況再進行規劃和安排。比如理想狀態的培訓如果有三天內容則將針對部分人群的課程分一天內進行,不涉及的人員則繼續回歸崗位,如有交叉的人員則全程參與。這樣可以有效利用員工時間、提高效率。針對性不僅是指內容上的取舍和時間的安排,還包括績效考評與工作安排這一問題上。現階段企業往往會對參與培訓的員工沒有一定的績效考評,以至于后期效果出不來。所以根據培訓建立對應的職稱晉升或加薪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員工積極性,以更大的熱情和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去。
所謂“管理工作”就是指對員工的反饋收集以及效果查收,讓員工對課堂進行意見反饋并由負責部門統一收集、統一數據,另一方面則針對員工展開結果驗收,以考試等形式開展,確定員工的學習效果。將這一部分學習成果的數據與員工反饋數據相結合再確定能有效提高培訓質量與水平的途徑和關鍵點。在后續管理工作中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掛鉤是開展人力資源戰略的有效保障。以合理有效的評估方式進行評估,并建立相應數據庫后需要一定措施進一步提供保障。針對長期員工則有量身定做職業規劃的必要,幫助他們進一步完善自身能力體系,利用以后安排的固定長期員工的小組培訓,以便更好在合作中發揮作用。
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體系是企業發展的精髓所在,好的培養體系才能保障企業不間斷地提升整體水平。而現階段企業開展人才培養環節工作時存在諸多問題,如重視度不夠、培養方式不科學不合理以及培養后續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確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提高對人才培養重視程度、創新企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展開培訓以及落實后續管理工作這五大措施與對策。相信企業在培養人才過程中落實這些措施并解決上述問題,以充足的思想保障、科學合理的方式保障等為開展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型人才,獲得長期有效合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