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志超 宗仲勇,平頂山市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一礦
原來生產中的正壓風筒一直沿用傳統的設計標準和型號,結構復雜、零部件多達16個,整體重量超標。由于零部件多,生產工序繁瑣,生產效率很難提高,每班一直徘徊在10節左右。同時,零部件多故障概率相應就高,致使在使用中不斷發生質量問題,用戶反映較多。。因此,通過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就成為迫切解決的課題。無縫正壓風筒,在以前的基礎上,改進以前產品在使用中出現的弊端,又融合了優點,對企業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的總體思路是:借鑒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優點,優化生產工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應用的技術方案是改造機器設備和模具,優化生產工序,使用新材料。主要解決零部件多,工序繁瑣,生產費時費力,筒體不柔軟,刺激氣味等問題。同時,還可以提升產品檔次和科技含量,使其更符合人機工程設計,提高產品售價,達到增加效益的目標。
生產的塑料涂覆布正壓風筒一直沿用傳統的設計標準和型號,結構復雜、 生產效率很難提高, 同時,零部件多故障概率相應就高,致使在用戶使用中不斷發生質量問題,反映較多。因此,通過開發研制煤礦用無縫正壓風筒,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就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改變風筒生產、質量和效率的被動局面,調研鄭州、洛陽、新鄉、福建、浙江以及國外等同類產品。結合企業的產品實物,分析研究,發現雖然現有產品有十六道工序,風筒筒體有逢四道,造成風筒的抗壓能力減小。參考國內外先進技術,采用高強聚酯纖維為基布,一次成型的技術,風筒布生產出來就是筒形,沒有接縫,減小通風阻力,提高抗壓效率。同時,將筒體材質改為沒有異味、不刺激皮膚的高分子高強聚酯纖維材質,符合環保要求。技術關鍵點在設備的改進、模具設計制作和模具的固定方式、高強聚酯纖維配比方法等。對模具進行優化設計,增加配比容量。使過去高強聚酯纖維配比是1:2,強度和抗靜電指標達不到,增加到1:4,提高了一倍。設計制作一套簡易龍門吊,解決了模具固定的問題。經反復進行試驗、改進、再試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終于試制出了合格的無縫正壓風筒,其各項性能指標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筒體采用高強聚酯纖維材質,一次成型,風筒整體無縫,通風阻力減小,抗壓效率增加,重量減輕,高強聚酯纖維不刺激皮膚,更加環保,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檔次,增加經濟效益。經客戶推廣使用后反映良好,同時采用一次成型技術和精簡生產工序,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節約原材料,同時也減少了風筒的整體重量,質量大幅提高,降低了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作環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根據生產需要,并考慮設計規范應達到MT164-2007《煤礦用涂覆布正壓風筒》、《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檢驗規范》(MAJY09-035-0 9)標準的要求,本無縫正壓風筒的研制技術應達到以下目的:1、減少裝配工序,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量;2、降低成品不合格品,便于裝配;3、提高產品質量,保證企業信譽;4、各項技術參數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設備包括熱合機兩臺、縫紉機兩臺、拉力機一臺、阻燃實驗箱一臺、2.2KW的風機一臺。
按照設計方案要求對模具和生產工藝進行改造,并對有關零部件進行更換;模具直徑形狀加大規整;采用領先圓織安全技術,一次成型,成品表面光滑無毛刺;生產出的零部件柔軟且有任性不變形,筒體無熱合縫,結構無缺陷。
3.3.1 生產和工藝循環實驗
生產風筒分別試驗了10節、20節、30節、40節生產實驗,其生產時間可滿足試驗要求,滿足提高每天增加20節產量的需要。
3.3.2 采用新材料提高產品質量試驗
生產的無縫正壓風筒所用的涂覆布采用高強聚酯纖維為基布,經過頂級高分子材料配方,不但更耐磨、耐腐蝕、強度高,還減小了阻力,提高了穩定性。特別是這種材料重量輕,方便了搬運和安裝,本產品符合國家標準MT164-2007《煤礦用涂覆布正壓風筒》、《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檢驗規范》(MAJY09-035-09)標準的要求,主要技術指標:百米風阻(N·s2/m8)≤2.0,耐風壓性≥10000Pa,百米漏風率(%)≤4.0 %,抗靜電≤3×108Ω,有焰阻燃性≤3s、無焰阻燃性≤10s。達到設計要求。
經過生產車間近1個多月的試驗運行,已經完成和達到了項目預定的試驗規模和試驗環境,通過試驗證明本項目開發并投入使用的技術符合規定,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技術研究與應用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創采用高強聚酯纖維為基布,一次成型的技術,風筒布生產出來就是筒形,沒有接縫,減小通風阻力,提高抗壓效率。同時,將筒體材質改為沒有異味、不刺激皮膚的高分子高強聚酯纖維材質,符合環保要求。改造機器設備和模具,優化生產工序,使用新材料。主要解決零部件多,工序繁瑣,生產費時費力,筒體不柔軟,刺激氣味等問題。同時,還可以提升產品檔次和科技含量,使其更符合人機工程設計,提高售價170元,實現了增加產量,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