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孝榮,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
當前“互聯網+”全面推進,新技術的應用優勢已經廣泛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之中,高校美術教育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發揮技術優勢,推進教學創新,將讓教學活動實現時代化與創新性發展。
從本質上看,新技術與美術教學的全面融合,將在充分發揮傳統美術教學活動優勢的同時,更好呈現美術教學內容的情感理念與人文內涵,符合當前教學改革的理念與精神。在高校美術教學創新過程中,使用新技術,也將在全面打破傳統、枯燥教學模式的同時,賦予教學課堂新的完善內涵,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更有利于學生智力開發,實現個性化、全面化教學的理想效果。
在當前高校美術教育機制全面創新時,要注重發揮新技術的應用優勢,助力教育機制創新。通過發揮新技術手段的立體化展示優勢,將整個教學活動中所需要具體講述的美術作品,以及課程講授的資料、內容和理論體系等等,以新技術的方式予以呈現。使學生擺脫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讓整個美術課堂呈現出立體、生動的互動體系,在全面優化學生參與美術課堂教學積極性的同時,優化高校美術教學效果,從根本上實現美術教學創新。
在高校美術教學時,使用新技術,要從理論視角與實踐視角全面出發,通過發揮技術優勢,從而為高校美術教學活動真正改革詮釋新的時代內容,從技術層面,推進美術教學活動,文化內涵的積極轉化,真正實現美術教學體系的整體優化。
在高校美術教學時,想要將新技術與美術教學全面整合,就需要從理論支持出發。對于老師來說,應該充分認識到理念融合是當前全面應用現代教育理論體系和技術成果的重要應用訴求,無論是教,還是學的過程,都要充分發揮新技術的應用優勢,通過推進教學資源與技術體系的全面綜合、立體開發和綜合利用,從而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和展示形態,實現高校美術教學體系的真正優化。
當前,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改變了傳統教學活動的呈現與表達方式,也為傳統美術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融合思路。在整個美術教學時,要發揮技術優勢,堅持塑造學生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構建個性化教學課堂,滿足美術教學的創新訴求。通過將新技術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持續更新學生自身的美術知識理論儲備,完善美術教學實踐體系,切實提升學生參與美術學習、應用所學美術技巧的興趣,實現學生美術學習水平以及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美術教育活動中,使用新技術是一種必然趨勢。實際上,在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時代變革中,技術創新都是源動力。當前多元文化交流與傳播日益廣泛,在高校美術教學活動創新時,應該立足教學體系的開放性要求,融入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料,發揮互聯網技術的開放性與多樣性,新媒體技術的立體化展示優勢等等,通過借助技術優勢,彌補傳統美術課堂教學內容相對有限的弊端和不足。當前已經進入融媒體時代,在美術教學創新時,使用新媒體技術的表達風格和展示優勢,通過構建文字、動畫和視頻等多種教學平臺,讓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
對于高校美術教學來說,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創造了教學傳播的全新形式和素材內容,通過新技術與課堂體系的深度、全面融合,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者向新的課堂參與者轉變。尤其是在教學素材收集和PPT展示方面,可以通過事先布置和教學安排,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實現美術教學的真正轉型。客觀的看,美術教學與新技術相融合,將有效釋放老師的教學壓力,同時也賦予學生更多新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充分感知美術教學的樂趣。
美術既是一種審美理念的表達,也是一種直觀表達的藝術形態。因此,與多數課堂不同,美術教學內容豐富,且理念復雜,除了有基礎性美術教學理念外,也有與實踐相關的美術創作方法,同時也要注重技術領域的全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