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榮杰,福建省永春縣橫口學校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以生動形象、音形兼備、動靜結合的特點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在課堂上,多媒體通過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演示,創設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為教師順利實施教學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地激活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小學生都是處在大概六到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他們天真幼稚,他們好玩、好動。由于年齡問題,他們的語言和表達能力還是處于稚嫩階段,在他們身上,主要突出的是好奇心強,但是因為年齡過小,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因此他們在學習時很大程度上的是取決于學習對他們的吸引力,只有當學習吸引他們了,才有可能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情景教學是當今教育界廣為流傳的一種教育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教師可以通過在數學課堂上創設教學情景來靈活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研究表明,當小學生處于有意創設或富有立體感的情景中時,學生會情緒高漲,富有想象空間和超常的思維能力,進而表現出以往所沒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欲望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萌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情感。例如在《數數》一課中,設計這樣一個動畫畫面:周末,雞媽媽和鴨媽媽帶它們的孩子出去覓食,在長滿色彩鮮艷的花朵的郊外草地上,出現了活潑可愛的雞媽媽和它的孩子們,接著,另一個群體也出現了,鴨媽媽和它的孩子們蹦蹦跳跳的出現在學生的視角里面,它們一起在郊外開心的玩了起來。這是,充滿著趣味性的情景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控制轉入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對話,鴨媽媽對雞媽媽說:“我的小鴨比你的小雞多。”而雞媽媽卻對鴨媽媽說:“不對,我的小雞比你的小鴨多。”跟著老師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究竟是雞媽媽的孩子多還是鴨媽媽的孩子多呢”學生回答后動畫顯示結果,非常直觀的顯示出”數數”,加強了學生對”數數”這個概念的理解,還讓學生在興趣中學會了使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兩個數量多少的比較。
抽象化是數學的顯著特點之一,數學學科是許多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科目。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入門階段,抽象思維能力弱,對抽象事物的接受力有限,然而,對直觀形象的事物卻記憶深刻。將多媒體技術引進小學數學教學,使得抽象概括性的問題具體化。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長方形的周長》這一章節的教學為例。首先,與同學們一起回顧周長的概念——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在課件上放置一個長方形的圖片,讓同學們思考長方形周長是如何求出的。其次,根據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這一概念,將圖形分解,把長方形的四個邊連成一條直線,直線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長度。再次,根據已知的長寬距離求出這條線段的長度。我們發現長方形的周長就等于兩個長與寬的距離。最后,我們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教學相長"是教師教學所應達到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要積極地向教師和同學尋求幫助。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與同學、與教師的溝通、討論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找到新的解決辦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傳授知識、給學生提供幫助,同樣地,學生的想法和創造也會給教師帶來啟發。新的多媒體技術簡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效率。這樣一來,為學生留出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去進行討論和探索。同時,多媒體技術還為學生進行自我展示提供了機會。一旦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自己的想法展示在同學們和教師面前,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又能伴隨著圖象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愉快的學習情緒。例如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可視圖形--線段圖,創設了按題意配制的活動物景。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刺激學生注意,尋找條件和問題、單位“1”與幾分之幾的量的相互關系,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審題、理解題意,啟迪思維。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是新時代的產物,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只有有效結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長久的教學過程,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到技術與內容平衡、處理好技術與學習的需求,做到“適時、適量”,科學運用,方可取得最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