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承德 067000
一直以來,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都是為企業的財會工作服務,負責各種賬目、報表等的制作,屬于典型的“賬房先生”。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在財會方面的應用,使得人工做賬的工作已經逐漸被各種新技術所替代,企業開始對財會人員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如進行財務管理、投資決策、報表分析、企業風險管理等,這些工作都是更高級的財會工作,考驗著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在此形勢下,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的方向已悄然發生變化,創新創業型會計人才培養成為重點。與此同時,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能夠在會計行業領域進行刻苦鉆研的會計人才更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一股力量,對此,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良好職業素養的會計人才也是當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必須努力培養的[1]。
從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可以看出,現代企業總體上更強調高校畢業生真正的職業能力,即畢業生是否能迅速上崗并適應崗位的工作和長期成長。因此,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必須打破傳統閉門造車,積極尋求與企業和社會會計行業的溝通對接,以改造自身培養模式,實現學生校內學習與社會崗位工作的無縫對接,即真正的“零距離”上崗培養。
對照新時期社會上的會計人才需求情況及“零距離”上崗培養的要求可以發現當前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上存在的許多不足。
首先,培養目標與實際需求相悖離。目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在整體辦學上存在著對社會需求變化缺少敏感性,與實際相脫離的問題。許多高職高專院校仍在抱著原有教學模式、課程模式不放,將大量基礎會計知識灌輸作為重點。即使穿插實踐訓練也僅限于簡單的模擬訓練,實操量不大,這就使最終培養出的會計人才很難滿足企業財會崗位的新要求。可以說,國內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本與實際需求相悖離。
其次,專業設置與崗位實際存在出入。新時期我國企業無論在經營理念、運營規模還是發展方向上都較以往發生巨大變化,這也使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崗位技能要求發生變化。尤其在新會計制度下,高職高專會計專業許多課程設置都必須按照新要求作出改變,如企業風險管理、財務報表分析、國際會計、企業投資評估與決策等都是現行制度下學生需要掌握的能力。但實際情況卻是許多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并未開設相應的課程[2]。
最后,缺少會計職業素養相關教育內容。與專業技能相比,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職業觀念、職業規劃等是現代企業更為看中的,這與中國傳統以“德”作為評價人才的第一指標相吻合。但目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對學生這方面素質的培養卻不夠重視,導致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出現各種紕漏,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所謂“零距離”上崗培養模式就是會計人才培養直接指向工作崗位,完全按照企業實際崗位工作的各項要求對人才實施培養,從而使學生畢業即能上崗,并順利勝任崗位工作。根據這一要求,“零距離”上崗培養模式創建應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從當前企業崗位需求變化看,會計基礎知識與技能雖然仍是基本要求,但已很難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對此,現行高職高專課程體系必須作出改革。一方面,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應認真研究基礎理論內容并對其課時進行壓縮,然后增加實訓教學課程量,采取主干課程與特色選修課程相結合的方式,突出院校自身專業優勢,打造多元化會計人才。另一方面,為繼續保證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效果,以工學結合等現代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與練的穿插,使學生在崗位實習中打磨技能,夯實基礎。此外,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與圖書館、實驗實訓場所等各種資源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會計職業綜合素養,并緊緊圍繞企業開展各種深度合作,如“訂單培養”、以產促學等,將人才培養與崗位就業有效融合起來。
“零距離”上崗培養模式目標十分明確,即人才培養就是為了就業上崗,所以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首先,院校會計專業設置、培養計劃、教學環節、實踐訓練等各個方面都必須對標企業需求,做到你需要什么我就培養什么,實現真正的幫企業培養人才。其次,發揮企業作用,與企業合作在企業中創辦實訓基地,讓學生直接進入工作崗位進行鍛煉。最后,發揮高職高專院校在服務社會方面的作用,圍繞企業實際問題啟動各種研究課題,讓學生參與解決,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拓展,進而更好地投入到企業日后的發展經營中[3]。
隨著會計行業的不斷發展,會計職業特征、行業準則與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處于不斷變化中,所以學生是否具備與會計行業同步發展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強化職業道德、職業觀念等職業素養建設對學生日后能夠與時俱進,保持對職業的尊重和熱度十分關鍵。針對這一要求,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應增設職業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規劃等課程。同時,教師自身也必須注重師德建設,做到言傳身教。在校內與會計行業中應組織學生參與一些會計職業的學術研討和經驗交流,以進一步完善學生對會計職業的認知,使學生真正愛上會計這個行業,從而全身心投入其中。